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疼痛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在疼痛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2014级在疼痛科实习的五年级学生48人,分批次到疼痛科进行实习。每批次参与实习人数为6人,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PBL组与常规组,每组3人。两组在同一学年进行本研究,PBL组与常规组分别为24人。PBL组采用PBL教学,带教老师负责选取病例与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多媒体讲课授学为主。通过课堂效果、出科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3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

PBL组课堂气氛、学生参与度、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0,P=0.015;Z=-2.48,P=0.028;Z=-2.52,P=0.021);PBL组学生出科总成绩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P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拇长屈肌腱腱鞘炎患者A1滑车体表投影、深度及轴向长度。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7月在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疼痛科门诊行超声引导下注射或针刀治疗的拇长屈肌腱腱鞘炎患者35例(37指)为患者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名,左右手共计60个拇指作为志愿者组。行患指或志愿者拇指高频超声检查,测量A1滑车与皮肤表面的垂直距离及轴向长度。标记A1滑车的体表投影,测量其与掌指横纹肌之间的距离。结果患者组和志愿者组拇指A1滑车的体表投影分别位于掌指横纹远端(3.0±0.3)mm及(2.9±0.3)mm处,深度分别为(4
目的观察超声与C型臂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5月5日至2019年8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疼痛诊疗中心诊治的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90例,年龄>60岁,性别不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口服药物组、C型臂射频组和超声射频组,每组30例;口服药物组采用加巴喷丁治疗;C型臂组采用C型臂X线引导下行脉冲射频治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脉冲射频治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及12周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责任神经阻滞联合皮下注射局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疼痛门诊诊治的数字等级评分法(NRS)≥6分且病程>1个月的PHN患者共140例,按病程长短分为4组(1~3个月66例;3~6个月36例;6~12个月20例;>12个月18例),均于超声引导下行责任神经阻滞联合皮下注射局麻药。将不同剂量(2~20ml)的浓度为0.8%~1.0%利多卡因注入靶点。神经阻滞结束后将浓度为0.25%利多卡因,于患者最痛区行扇形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椎旁神经根注射治疗顽固性躯干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S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病程>6个月的顽固性SPHN患者31例,予以口服普瑞巴林(首日晚口服75mg,第2日开始75mg/次,2次/d,后逐渐增大剂量,最大剂量150mg/次,2次/d),嘱患者后期根据疼痛缓解程度逐渐减量,同时采用超声引导下PRP椎旁神经根注射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治疗后1、3及6个月以及治疗后1年时简式McGill疼痛问
目的探讨止痛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情况,为DIL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收治的270例止痛药所致DILI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科室分布、怀疑药品和临床表现,按受损靶细胞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仅肝生化异常型,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肝损伤,对其分型特点、治疗药物、直接医疗成本及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0例止痛药所致DILI患者分布于14个临床科室,246例为住院前用药所致,24例为住院期间发生。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胸椎背根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药物组(采用口服药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和射频组(采用CT引导下胸椎背根神经节射频术联合威伐光照射治疗),各2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1个
目的探讨奇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阴部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会阴部疼痛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疼痛科2014年7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6例会阴部疼痛患者分成3组,C型臂引导下奇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组(奇神经节组)、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组(阴部神经组)与两者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在治疗后3个月时采用数字等级评分(NRS)、疼痛障碍指数(PD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QLIS)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后3个
目的探索早期干预带状疱疹(HZ)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高危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旨在为高危患者制定更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初次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的HZ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33~87岁,病程4~80d。患者均行脉冲射频术治疗(温度42℃,脉冲频率为2Hz,脉冲宽度20ms,输出电压45V,持续时间为120s),电话或门诊随访至病程3个月时,根据是否发生PHN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SHN)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并确诊为胸腰段SHN患者80例,年龄45~75岁,性别不限,持续疼痛1~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N组)和利多卡因输注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组(L组),各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药物(甲钴胺片 普瑞巴林胶囊)治疗,同时两组患者每日均在B超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1次,根据皮损及疼痛部位确定阻滞的椎旁
目的比较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或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或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最佳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胸腰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23例分为3组:急性期(A组,n=42)、亚急性期(B组,n=38)、后神经痛期(PHN)(C组,n=43)。均在DSA引导下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参数为温度42℃,频率2Hz,电压40V,治疗时长为10min/每节段),记录3组术前1d及术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