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eng198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有两个显著不同的特点:1.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放慢的情况下,东亚地区一枝独秀,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最活力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也迅速上升。地区内的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合作日益活跃,东亚地区所拥有的经济潜力,使本地区经济在90年代仍将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长势头。
其他文献
<正> 19世纪后期,太平洋的波涛将两类社会地位不同的中国人由中国送往美国。前者是1848年加利福尼亚金矿将发现以后,以"契约劳工"的身份登上美国国土的华工,后者是自1872年始由清朝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留学生。清廷将选派"聪颖幼童"赴美学习的宗旨视为"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这两类被大洋波涛裹挟东去的中国人的自然生命都早已结束,然而,他们所从事工作的
<正> 西方公务员制度(即文官制度)于1870年在英国正式诞生。一百多年来,这一制度在许多国家被陆续推广不断完善,生命力日渐旺盛。这个制度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地存在和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它具有明显的养廉性能,可以促进和保证政治行政的廉洁与高效。西方公务员制度是对"政党分肥制"的否定,因此它的养廉性能是天生的本质的特性。19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时期,各国政党制度蓬勃发展,史称"政党分肥制"时期。这一时期政府任命官员的依据是人们的政治态度,同党同派的人
<正> 苏联的私营企业如同社会主义政权本身那样年久。不仅在新经济政策比较自由、放松的期间,和斯大林逝世之后的头几年,而且在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专政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农业和消费项目都是由私人生产和私人贸易的。虽然规模、合法地位、私人部门的活动在整个苏联的历史上发生了惹人注目的和经常没有想到的变化,但是,依赖于当时官方政治路线,私营企业总不会不存在。恰恰相反,在60年代和70年代,苏联工业社会成为深刻和广泛范围的社会经济改革的目标,在生产和分配中私人经济活动的新类型和体制发展到遍布全国。
<正> 慕梭是印尼共产党老资格的领导人,从1924年起就担任中央委员,后任中央总书记。慕梭对印尼共产党影响极大,在党内享有崇高威望。他既是一位革命家,又是党的理论家。他一生只度过51个春秋,但前后流亡国外达21年之久。他曾当选为共产国际的执行委员,在印尼共产党处于最危机的关头,曾两次返回自己的祖国履行重要使命,他屡遭磨难,在国内蹲过荷兰殖民者的班房,也曾被法国集中营监禁。慕梭的一生可谓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1897年,慕梭诞生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谏义里州柏库村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期在雅加达受过高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者之间的联系,促进学术与信息的交流,建设民主和严谨的学风,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国际关系研究所于1988年10月发起举办国际问题研讨系列。其内容包括探讨研究方法、专题、以及交流学术信息(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新书介绍等)。方式为专题发言,集体讨论。初步确定三周一次。本刊将陆续登载该研讨系列的情况。
<正> 十一月二十三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外学生国际形势讨论会在北京大学勺园会议厅举行。这次讨论会,既是国际政治系为外国留学生所开设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课程安排之一,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中外学术交流活动。选修这门课程的全体留学生、国际政治系部分研究生近30人参加了讨论会。美国访问学者.《世界知识》杂志和《理论信息报》的记者也参加了讨论会。
为了更充分地反映我系的科研成果,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辟"本系科研成果信息"一栏,刊登我系师生(含与兄弟单位合作)的著作,论文、译文的出一版消息和内容要点。希望各单位各位作者踊跃、及时赐稿。下面是去年本系有关教师编写出版的专著。
1992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有关学者和专家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东亚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方连庆教授、陈峰君教授、林代昭教授、邱恩田和张锡镇副教授;国际经济系巫宁耕教授;日本学者有日本大学东亚研究会本田弘教授、浦野起央教授、加藤义喜教授、长谷川启之教授;韩国学者有庆熙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赵正源教授、朴基岸教授、姜正模教授、梁性韶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政治系代主任潘国华教授参加会议开幕式并在会上讲了话。方连庆、本田弘和赵正源三
<正> 一、序言前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崩溃,德国统一,以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对欧洲一体化的加速推进,这些事件导致世界处于激烈变动之中。罗伯特·吉尔平曾说过呈衰落趋势的经济强国保持不住处于世界经济政治领导地位应有的势头。而刚刚兴起的经济强国不能或不愿承担这种责任。就全球来
<正> 东亚地区格局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战后至今近半个世纪经历了复杂的演进历程。但是,东亚地区格局的变化却与欧洲有着明显的差异,不能简单用欧洲格局和世界格局的一般模式来衡量;同样,它的未来演变趋势也将呈现现出与欧洲不完全相同的一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