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1-xO基氨合成催化剂助催化剂的优选

来源 :化工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Al2O3、K2O、CaO三个基础助催化剂基础上,针对MgO、V2O5、ZrO2、WO3四种助催化剂,分别组成单变量、双变量、三变量和四变量共17个样品的实验方案,采用简单对比法,考察各变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SEM-EDS、H2-TPR、N2-TPD、XRD、BET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变量、双变量、三变量和四变量的样品中各自具有最高活性的样品都含有V2O5、ZrO2或WO3助催化剂,且每增加一个助催化剂,出口氨浓度就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19.06%,相对提高24%,表明催化剂活性与助催化剂的叠加及其交互作用有关,其中ZrO2和MgO有利于催化剂中元素的均匀分布,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位数目和耐热性能;V2O5和WO3降低了催化剂表观活化能、增加了α-Fe上的电子密度;ZrO2和MgO偏碱性而V2O5和WO3偏酸性,它们之间存在酸碱协同作用,所以同时加入时催化剂活性最高.
其他文献
巨厚高含砾地层钻进过程中井下存在强烈的冲击振动,对自动垂钻与多维减振联合提速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安全性形成巨大考验.为研究联合提速系统的振动机理,首先建立考虑井壁和井底岩石作用的集中质量力学模型,然后利用ANSYS Workbench对系统进行模态和谐响应分析,研究了系统共振频率及共振状态下应力、位移响应,得到了共振位移幅值放大系数.结果表明:与静载结果相比,纵向共振发生时,最大位移放大约4.58倍,横向共振发生时最大位移放大约3.026倍,扭转共振发生时最大位移放大约2.22倍.研究结果对系统防护和结构优
当前钻井作业中使用的剪切闸板防喷器种类较多,而且钻井作业中使用的管柱也是多样的,再加上一些管柱的成本非常高,现场就无法通过做所有的剪切试验来评估剪切闸板的剪切能力,因此需要对剪切闸板的剪切能力进行现场理论评估,进而避免当用到防喷器剪切闸板时出现剪不断管柱、闸板防喷器损坏、井喷失控等一系列恶劣后果.着重介绍防喷器剪切闸板剪切能力评估的重要意义,并详述剪切闸板剪切能力理论评估过程,通过现场应用说明其有效性,为以后剪切闸板剪切能力的现场评估提供借鉴.
在介绍化工园区热电系统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工园区热电系统能源结构转型趋势及绿色发展路径.并对相关技术发展、市场化推广、经济效益及政策因素影响和推动等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建议.
由于气田及输送环境影响,现场运行长期处于波动状态,而装置能否稳定运行与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动作是否及时有效息息相关.为分析装置在不同开车工况下的响应特性,本文基于实验室建有的天然气脱碳循环实验装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优化研究,分析其中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研究中,开车工况下不同进气流量、塔内压力以及贫液进塔温度对于吸收塔内温度场及闪蒸罐液位响应特性的影响差别不大.而对于开车工况处于较大的进气流量、较高的塔内压力、较低或较高的贫液进塔温度,其控制器响应会出现一定延迟或塔釜液位波动幅度较剧烈的情
乙酰丙酸乙酯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在工业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乙酰丙酸乙酯传统的生产方法主要为间歇反应法,效率较低,产物分离困难且工艺流程较长.因此,本文提出了反应精馏工艺生产乙酰丙酸乙酯,在以中试实验结果为依据的基础上,使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建立了工艺流程,并考察了回流比、进料位置、进料摩尔比以及理论塔板数等关键参数,得到了常规单塔反应精馏工艺生产乙酰丙酸乙酯的最优配置.而后,为了得到纯度大于99.9%的乙酰丙酸乙酯,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反应精馏双塔精制流程以及反应精馏隔壁塔流程,并通过
碳基负载型催化材料凭借独特的负载结构、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吸附特性等优势,在环境催化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催化剂.研究不同维度的碳基负载金属材料与催化过一硫酸氢盐(PMS)降解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对开发具有针对性应用的环境功能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从不同维度的碳基负载金属催化材料出发,综述了零维、一维、二维以及三维碳基负载金属催化剂活化PMS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了碳基材料与其负载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非金属元素掺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及PMS的活化机理.最后,对负载型环境催
低阶煤的热解是我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重要方式,高温油气除尘困难是限制其产业化的瓶颈.低阶煤热解过程中的高温油气具有温度高、尘含量大、含大分子稠环芳烃、易冷凝等特点,易阻塞除尘器及工艺管道,腐蚀设备,降低产品品质.本文主要从工程化应用角度,对比了湿法除尘、旋风除尘、静电除尘、陶瓷管除尘、金属过滤器除尘、颗粒床除尘等主要高温除尘工艺在低阶煤热解高温油气除尘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各技术优缺点及领域内的专利情况,指出颗粒床除尘、催化除尘、组合除尘技术有望成为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电催化还原CO2作为缓解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不同反应途径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为接近,使产物的选择性成为电催化还原CO2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迄今为止,在水性电解质中可实现CO2选择性地转化为一氧化碳(CO)和甲酸(HCOOH).本文简述了电催化还原CO2制CO的机理,包括CO2吸附过程、二电子转移过程和CO脱附过程.从贵金属的晶面设计、形貌调控和表面功能化对反应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铁卟啉、钴酞菁和镍三嗪在还原CO2为CO反应中的电子转移途径,非金属碳基材料中杂原子和碳
低碳烯烃选择氧化制备醛类等含氧化合物是生产有机化工中间体及产品的关键步骤,钼铋复合金属氧化物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在相关工业界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该催化剂上选择氧化反应机制和催化反应本质等科学问题的认识尚未形成统一理论.本文系统综述了钼铋复合金属氧化物在催化低碳烯烃选择氧化制备醛类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微观结构的三种调控手段,即主组分钼酸铋物相结构、助剂及载体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讨论与总结.最后展望了钼铋复合金属氧化物在该选择氧化反应中的发展前景,为钼铋复合金属氧化物
针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化学需氧量(COD)高,难以直接排放的问题,研究了臭氧氧化(O3)、超声氧化(US)和臭氧与超声联用氧化(O3+US)三种方式降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COD的效果.结果表明:O3+US因能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而具有更好的降低COD效果.O3+US联用氧化返排液过程中,首先是臭氧直接氧化有机污染物生成醛酮等物质,然后再是自由基氧化降解,返排液颜色会出现特征变化.另外研究了水样pH、超声波功率、催化剂种类和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O3+US联用氧化降低COD的影响,结果表明其降低COD的效率随pH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