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年代大陆与台湾经济变动中的民众伦理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族文化伦理与现代化(工业化)的关系问题,是东亚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课题,也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现在仍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大陆和台湾自1949年决裂后,在50—60年代,各自进入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和平发展时期,两地当局都制定了以加速工业化为目标的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但其基本核心和结构却截然不同:台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模式,而大陆则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模式。
其他文献
廉政的根本在于自律。外因总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仅仅依靠监督机制是靠不住也断不了不廉不洁之根的。何况,客观上的监督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如果当事人做不到“不欺暗室”,又哪能对暗底里的狗苟蝇营,烛照无遗及时爆光呢?基于此,我对内蒙古最近实行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既拍手叫好,又不能不持保留的态度。
本研究表明消费类杂志必须获得读者的忠诚和满意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本文检验了读者忠诚度和内容质量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杂志管理人员还是研究人员,都认为两者的关系显著。研究目的是确定杂志的读者满意度是读者忠诚度的相关因素。通过对消费类杂志的研究,作者得出杂志的内容质量与读者满意度以及读者忠诚度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睁眼瞎”不是瞎子,旧指不识字的文盲,据说而今某些商潮光子涌,钱潮激荡的地方,丢掉书包做买卖的风气正在催生着新一代的“睁眼瞎”,然而,有人竟说这只是哲时的现象,所以可不去管它。本文要说的是另一种“睁眼瞎”,绝对不是文盲,当然更非瞎子,却又装得比瞎子还瞎。
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有力的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回顾近10年来我国金融业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金融始终没有打破被动适应经济的格局。跳不出“膨胀——紧缩——膨胀”的怪圈。从1984年的货币信贷失控到1988年的金融振荡再到1993年的金融混乱.基本上体现了我国金融业从松到紧、从紧到松、起伏波动的循环过程。
许多有成就的学者不愿搞地方史,盖因部分地方史著作陈陈相因,缺乏创造性。其实,撰写地方史好比地质工作者在打一口井,它钻探的面虽小,但能让人们了解埋藏在深处的地质情况认真的地方史研究可以推动历史研究走向深入。
高等教育必须对合格的适龄青年具有吸引。力大学文凭必须真正值得社会的尊重和获得较高的报酬。
自去年以来,我国面临着继1988年之后的又一轮通货膨胀高峰的冲击。通货膨胀无疑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一系列负效应,甚至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通货膨胀与“泡沫”经济和“投机”产业的相互效应,正是其严重的表现。
现代化与城市化具有内在联系。现代化是目标,工业化是动力,城市化是载体.中国总人口的80%在农村.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主要取决于中国农村城市化.1949年毛译东曾经指出:中国还有80%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于古代.时过40余年,这一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倒二八”结构至今尚无根本改变。面对现实、追溯历史的轨迹,不难发现有六大向题困扰者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中国通货膨胀的发生有其特殊性,中国政府在治理通货膨胀中亦遇到了其它的市场经济国家所未曾遇到过的种种问题。
古人有“醉生梦死”之说.作为成语流传下来.我们向来是把它解释为如醉如梦昏昏沉沉地生活.即醉未必真的喝得烂醉,梦亦未必真有什么梦里乾坤.只不过比喻而巳.现在看来,醉和梦应该落实一下“政篇”了,改成“梦生醉死”;曾梦其生而终于因醉而死。这不是古典,而是新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