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顶管施工周边地质环境变化规律分析

来源 :上海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作为暗挖法之一的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矩形顶管施工大多在建筑密集、市政管线复杂区域,对地面沉降变形非常敏感。研究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周边水土变化规律,对矩形顶管施工技术的进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张江高科站一号出入口工程为例,通过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土压力、分层变形、地面沉降等的监测,分析了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周边水土的变化规律,为在环境复杂区域矩形顶管合理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其他文献
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分析评价千岛湖生态旅游区所在的浙江淳安县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991年和2003年研究区林地和水域的生态承载力均属盈余,而耕地、草地和建
王万茂教授,我国土地科学研究领域著名学者。1937年8月生于江苏南京,籍贯安徽芜湖。中国土地学会顾问(原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家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
刘光鼎院士,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海洋地质学家、地学教育家,我国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与油气勘查开拓者之一。祖籍山东蓬莱,1929年12月生于北京。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目前广泛进行的建筑变形监测中,一些监测人员利用小角法测量水平位移时不能正确把握测量的关键环节,导致监测失误甚至酿成质量事故的现象屡有发生。本文对小角法应用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分析,提出个人的观点,并以实例进行说明。
本文在已完成的上海市三维工程地质结构调查项目基础上,简要总结了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层厘定的新认识、统一全市工程地质层、各工程地质层空间分布规律、工程地质问
沈照理教授,著名水文地质学家,水文地球化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工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张晓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出生于1947年10月,原籍湖北蕲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近20年经济快速发展使松江的可利用土地日趋紧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极为重要和紧迫。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大力推进
通过对数字水准仪所具有的各项功能的理论分析,针对数字水准仪在"测量碎部点"或"中间点测量"使用方法上与光学水准仪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本文就如何提高数字水准仪"测量碎部点"或"中间点测量"的观测精度进行了探讨,供仪器使用者参考。
围绕城镇土地保有成本展开讨论,分析国内外城市土地保有成本的异同。针对当前中国城镇土地保有环节成本过低和调控手段较少的现状,重点分析土地保有成本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