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园》:触摸时代痛点,探究精神困境

来源 :皖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憩园》以鞍子山的开发为背景,多组关系多条线索交织,架构起立体的叙事空间.通过对人物行为和心灵的整体观照,表现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及现实命运,揭示现代人的发展困境和精神危机,叩问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根本意义,探究人的本质发展的可能性和历史发展的合理性,体现了“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统一”.
其他文献
民宿作为一种新型休闲旅游住宿方式,成为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选取池州民宿作为研究对象,以携程旅行网平台上的发表的在线评论为样本,借助ROSTCM6.0软件中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方法对民宿顾客感知价值的具体维度及焦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民宿顾客感知价值由功能价值、环境价值、交互价值、认知价值和社会价值五个维度13个类别构成;“老板”“整洁”“房间”“热情”“便捷”是民宿客人关注的焦点.丰富民宿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同时为池州民宿发展提供建议.
2021年10月3日晚,在西安易俗社观看了苏凤丽主演的秦腔《火焰驹》.这是一出传统名戏,也是易俗社的保留剧目之一.历史上秦腔名旦李正敏、何振中、孟遏云、肖若兰、余巧云、肖玉玲等都曾演出,蔚成经典.rn苏凤丽为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的弟子.前面诸多大牌角儿演过的戏,后人出演因为有标杆参照在,一般较难出彩.然而观苏凤丽的演出,从唱腔到表演,一音一调,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克尽委婉细腻,浸透温文尔雅,把个大家闺秀从思春恋情,到遇变受屈,再到守义抗争,挨打辨白,演得惟妙惟肖,形神毕至.
期刊
中国戏曲由古代民间歌舞嬗变而来,经过无数代戏曲人的锤炼加工,形成了一套集夸张、洗练、集中、虚拟、形象等特征于一体的表演传统,这个传统我们称之为程式.戏曲演员自踏上舞台那一刻,直至走下舞台,其全部动作必须融入程式之中,所有表演必须合乎基本规律,唱念做打扮、手眼身法步形成严密、统一的整体,相得益彰,互增神韵,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期刊
皖西地区自明代中期出现了健讼风习,至1949年,历时近达500年,给地方社会带来一定冲击.其争讼多是围绕经济利益而展开,主要涉及土地、水利、讹索财物、坟山及其他利益的内容.皖西地方官府多采取及时审断、劝民息讼措施积极应对,士绅、宗族等民间力量则采取调解、禁讼措施应对.
线戏作为独具特色的陕西地方戏曲剧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间,与社会进程同呼吸、共命运,它的发展变化及今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适用于我国其它地方稀有剧种.本文大致梳理了1949年以后在线戏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了“十七年”间所完成的变更体制、培训新人、发掘抢救、全面革新的剧种保护,改革开放以后线戏的传承和发展在经费保障、理论研究、活动宣传、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剧团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进入“非遗”中的线戏在剧种保护和传承中得到的更进一步发展.对线戏保护传承工作的梳理与思考,旨在总结经
少年蒋光慈与同乡好友李宗邺在芜湖五中同班读书,他们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道路上携手共进.两人最初都作为无政府主义信仰者,活跃于五四安徽爱国革命运动前列.之后,蒋光慈幸运地“遭遇”马克思主义真理,而李宗邺的真理追寻之路曲折坎坷.从蒋光慈、李宗邺的信仰演进轨迹来看,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对早期进步青年的价值认知、正确道路选择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蒋光慈、李宗邺殊途同归,都在各自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爱国主义足迹,都为新中国的建立、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了独特贡献.
一个“孤独”的小女孩和她心中的风筝,一段在梦中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故事.在看似简单的戏剧空间里,用默剧的方式展现孩子纯真的内心.风筝飞向的地方不仅是中国,更是女孩心里最安全的港湾.rn儿童剧《风筝》讲述了法国小女孩艾米与一只风筝的奇特经历.一只断线的中国风筝飘到法国小女孩艾米的窗口.风筝上神秘奇异的东方图案让艾米惊奇不已.带着疑惑,艾米背着风筝走进巴黎街角的一家中国古董店.在古董店老爷爷的讲解下,艾米得知风筝上画的人物叫孙悟空,是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
期刊
通过外贸规模、商品贸易结构和外资规模等三方面,对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开放基础、开放规模、开放效益和开放潜力四个层面构建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值法对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进行时间和空间测评,得出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呈现上升,近十年上升趋势显著的结论.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寻找影响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安徽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那是1985年的秋天,我们在新疆巩留林场测绘地形图,有一天闲暇,见林场阅览室门开着,就走了进去,无意间发现了几本《当代戏剧》,便随手翻看起来,发现就是原来的《陕西戏剧》,现在改名字了,没想到家乡西安的杂志会出现在遥远的新疆.rn我在大学学的是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可平时却喜欢收藏旧书旧杂志等,每个周六周日都到西安的几个旧货市场去转转.大概在十年前的一天,有一次无意间在地摊上看到了两本老《陕西戏剧》,封面使我眼前一亮,原来文革前就有这本杂志啊!我老以为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我把杂志拿起来看了一下,是1959年
期刊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戏剧艺术在培养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方面的特殊功能和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促进在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共同举办的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于2021年12月底落下帷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