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金芪降糖片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金芪降糖片对胰岛β细胞的改善作用及潜在机制.通过TCMSP平台检索获取金芪降糖片中3味药的有效化学成分以及各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转换为gene symbol,与Gene-Cards和CTD数据库中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的靶标取交集,将药物、有效成分、共同靶标导入Cytoscape 3.8.2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软件分析功能得到主要药效成分及靶点.将药物作用靶点与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靶点分别导入STRING平台中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中Merge插件合并2个蛋白互作网络,并利用CytoNCA插件分析获取关键靶标.将“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中所得核心靶点与蛋白互作网络中Merge所得核心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软件实现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分子对接,并用Pymol软件绘制分子对接模式图.结果 显示,与金芪降糖片相关有效成分共有371个,203个靶点.与胰岛β细胞受损相关靶点共2523个,其中共同靶点136个,Cytoscape分析得到PTGS2、PTGS1、NOS2、ESR1、RXRA等关键靶点,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胡萝卜素、β-谷甾醇等核心成分.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凋亡、炎症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均能自发结合.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金芪降糖片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改善胰岛β细胞受损的作用机制,为金芪降糖片的临床应用及改善胰岛β细胞受损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灵芝、冬虫夏草、蛹虫草、茯苓、猪苓、桦褐孔菌、桑黄、香菇等药用真菌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神经胶质瘤、膀胱癌等不同种类癌症,抗肿瘤作用成分包括多糖、三萜、有机酸、醇类、酚类、甾体等,主要作用机制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自噬性死亡等,还可改善机体肠道菌群的紊乱状态.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有多成分、多途径的特点,抑制肿瘤效果多与浓度、提取部位及炮制工艺等有关.本文对近年来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梳理,以为临床运
目的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本院”)门诊含麻黄中药制剂的使用情况,总结用药风险,以期为含麻黄中药制剂的临床合理使用、降低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本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9年1月1日-6月30日门诊使用含麻黄中药制剂处方31958张,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从“药品-药品”“药品-诊断”关联角度分析用药情况.结果 本院使用含麻黄中药制剂共17种,使用此类药品的患者以中年组(36~60岁)为主;开具处方最多的科室为呼吸科门诊;由“药品-药品”关联分析可知,存在多种含麻黄中药制剂联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学物质,主要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和葡萄酒等中,具有有益健康的作用.槲皮素是一种膳食多酚,通过饮食或作为食品补充剂可以从其保护作用中受益,与化学制剂相比,其来源广泛,安全易得.槲皮素的抗糖尿病,抗高血压病,抗阿尔茨海默病,抗关节炎,抗流感病毒,抗微生物感染,抗衰老,影响自噬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最近还报道了其对不同癌细胞系的抗癌活性研究.但由于槲皮素水溶性差,体内代谢快,半衰期短,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医药上的应用.槲皮素纳米粒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ralenone,ZEN)是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具有雌激素样效应、致癌性及多种毒性.为寻求更高效、实用的生物脱毒制剂,提高其应用范围.该研究从发病霉变太子参块根中分离获得194株细菌菌株,将分离菌株与ZEN毒素共培养,HPLC检测筛选出1株ZEN高效降解细菌,编号为H4-3-C1,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分别研究了培养基、接种量、培养时间、培养基pH、温度等对H4-3-C1菌株降解ZEN的影响;同时,初
创伤、外科手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引起的伤口延迟愈合或不愈,以及增生的瘢痕,给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和家庭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如何加速创面愈合及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创面愈合包括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过程,该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近年来,中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对加速创面愈合,抑制疤痕形成等机制得到了逐步阐明,为中药在临床创伤的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文重点回顾和总结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及其外用制剂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在创面愈合炎症、增殖、重塑阶段发挥的治疗作用及起效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及应
吴茱萸碱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是一种天然吲哚类生物碱.近年来由于其广泛的药理活性而逐渐被人们关注.目前研究发现吴茱萸碱能够显著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以及细胞迁移等细胞进程.此外,吴茱萸碱在心血管类疾病(高脂血症等),手足癣等疾病中均具有显著药理活性.但目前研究发现吴茱萸碱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如肝毒性,肾毒性以及心脏毒性等.然而吴茱萸碱的药理及毒理机制尚不明确,体内外毒性报道较少.因此该文对吴茱萸碱近年来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吴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获取关键信息的有效手段,在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中药配伍规律是中药处方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也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挖掘中药配伍规律、阐明配伍关系的科学内涵是中药处方研究的核心目的 .数据挖掘作为中药研究的有效方法与重要途径,在中药配伍规律挖掘中已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研究模式与体系,能够较好地揭示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中药配伍的内在规律.该文对收集到的222篇有效文献进行整理分类,主要对数据挖掘在核心药对或药物组合的发现、归
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在临床急性脑梗死防治中有着良好的成效,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神经血管单元是一个功能上和结构相互依存的多细胞复合体,由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构成,在研究脑缺血的病理变化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补阳还五汤多被发现可以通过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的完整性和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而改善脑缺血所致的脑卒中等疾病.该文对补阳还五汤保护神经血管单元这一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整理.
龙胆属entiana为龙胆科中一个具有重要药用价值但种属比较复杂的类群.该属包含众多药用植物种类,其物种鉴定比较困难.该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p 2500测序平台对几种滇产龙胆属药用植物(滇龙胆草G.rigescens、红花龙胆G.rhodantha和微籽龙胆G.delavayi)进行二代测序,经组装、注释得到3条完整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已发表的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数据,对DNA超级条形码在龙胆属中的物种鉴定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滇龙胆草、红花龙胆、微籽龙胆的叶绿体全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是中药雷公藤属植物的主要活性和毒性成分,具备生物利用度低以及吸收差、血药浓度难以达到治疗浓度、致死量小等特点.微针(microneedles,MNs)作为一种集注射与透皮为一体的物理促渗技术,其中的自溶性微针(dissolving microneedles,DMNs)还可根据治疗需求制作不同降解速度的自溶性微针.该文将雷公藤甲素与自溶性微针结合,采用两步离心法制备DMNs-TP,并以成型性和机械性能作为考察指标,考察制备DMNs的基质比例、基质液的含水量、脱模方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