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韦伯对道教的误读——《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书评

来源 :华夏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wu9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书首次出版于1915年,作者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隶属于“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系列,这一系列共有三部著作,另外两部分别是《印度教与佛教》和《古犹太教》。它们运用宗教社会学的视野,从世界各国的宗教入手,探讨各个文明中宗教伦理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当谈论中国时,韦伯选取的着眼点是儒教,以及被他称之为“异端”的道教。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提升水域救援能力,确保能够快速、高效、安全、有序地完成可能担负的各项抢险救援工作,切实发挥应急救援国家队、主力军作用,7月27日至8月10日,西藏森林消防总队组织了为期15天的水域救援骨干中级培训,共48名指战员参加培训,地点设在陕西周至西骆峪水库和渭河某段。
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越发完善,利用更为科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想真正地实现新课程改革,就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贡献力量,为他们日后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对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所谓高效课堂主要是指在课堂活动中,能够让同学们以自我思考为主,教师对学生起到的就只是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构建原则,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和教师的日常学习和教学负担,让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都能找到对应的兴趣,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当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为此,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授课观念和方式均要发生改变。
初中生物深度学习,是学生通过参与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学习活动。本文立足初中生物学学科教学实践,围绕深度学习的内涵,从深度情境、深度体验、深度提问、深度实验、深度评价五方面,例谈课堂中如何促进初中生物学的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和批判创新能力。
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动、乐玩的天性。在体育课堂上,以“趣”教学,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富有活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乐于学习,自主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根据实践经验,我尝试了各种合理有效的方式,通过良好课堂氛围的建立,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效率,锻炼学生的技能,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学习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随着教学改革对教学目标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阶段内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教师应当优化日常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来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本文围绕议题式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学术界一般认同孟子的观点,将杨朱学派的“贵己”思想与墨家“贵兼”思想对立起来。栾调甫认为:“‘墨子贵兼,杨生贵己。’此言两家宗本之别。”(栾调甫著:《墨子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5页)顾实讲:“惟是墨家之利他主义,乃是最高之利他主义,而非下等之利他主义……杨朱乃最高之利己主义,而非下等之利己主义也。”
呼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够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在艺术手法的作用下散发独特魅力——让教学走向精巧。如何在本学科的教学中有效运用“呼应手法”呢?本文提出了如下观点:首尾呼应:巧扣主题,使结构圆和;前后呼应:巧设铺垫,使后者顺成;线状呼应:巧串版块,使内容归整,最终使教学资源“精简”,使课堂教学趋于精巧。
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更需要学生的热情参与、积极思考、主动建构。本文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中心,分别对课堂开展、课堂活动、课堂评价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为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的新型课堂提供可能。
一、“德智主义”思想的提出早年二度游欧的经历,让张君劢一度怀疑他以往全盘西化的观点;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更是让他对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科学之梦破灭。在对欧洲社会的实地考察中,张君劢从“耳闻目睹的不断罢工和食品匮乏、住房拥挤的状况中感觉到了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存在”(刘义林,罗庆丰:《张君劢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