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来源 :保健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yydt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应用非定时吸痰技术和基础护理,观察该项技术和相关护理工作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接受吸痰技术的差异平均分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定时吸痰技术,研究组接受非定时吸痰技术,同时,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都接受一定的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日平均吸痰量、气管套管结痂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相比于接受定时吸痰技术的对照组而言,接受非定时吸痰技术的研究组患者对吸痰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更高,日平均吸痰量更多,P<0.05,同时,相比于接受定时吸痰技术的对照组而言,接受非定时吸痰技术的研究组,无论是气管套管内结痂发生率,还是肺部感染发生率皆更低,P<0.05。结论:针对气管切开患者群体,临床在给予其基础护理的同时,可对其应用非定时吸痰技术,该项技术相比于定时吸痰技术而言,效果更理想,不仅能有效吸出患者痰液,提升患者对临床吸痰效果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概率,值得于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经内镜治疗后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一半患者命名为甲组(给予常规护理),另外一半患者命名为乙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再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结果:乙组的护理满意度、平均再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明显优于甲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后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和降低死亡率,提高
目的:观察和分析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54例自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期间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试验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意识状态、并发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患者NIHSS评分及GCS评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后对疼痛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术后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电脑表法的方式将其分组为常态组(23例)和循证组(23例),常态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循证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64±0.53)分、(2.48±0.52)d、(6.09±1.08)d,低于常态组,组间比较差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的全面护理用于高热惊厥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接受高热惊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基于循证的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全面护理不仅有益于患儿快速退热和消退惊厥症状,减少
目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从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抽选出66例展开系统调查,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疼痛程度和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餐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量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护理前
目的:评价个性化护理措施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25日于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包括传统手术、腔镜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展开研究。用区组化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参比组(30例,予以传统手术护理)和干预组(31例,予以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负面情绪、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前,干预组和参比组负面情绪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干预组SAS评分(39.68±2.29)分、SDS评分(42.78±3.02)分较参比组均明显更低,两组对比P<0.05,有明显
目的:分析无痛胃镜检查与护理干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48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下降,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P>0.05。结论: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将检查顺利完成。
目的:浅析心理护理在心脏神经症(cardiac neurosis,CN)患者行运动平板实验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研究对象:167例CN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84例(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与乙组83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84%,高于甲组2.38%,P0.05;干预后乙组轻度焦虑占比低,P<0.05。乙组满意度86.75%,低于甲组97.62%,P<0.05。结论:CN行运动平板实验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中应用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的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3月,选取73例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I组(37例)和II组(36例),在实施对症抗精神病治疗前提下,II组采取一般干预,I组采取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比较两组IPROS评分、NOSIE 30评分。结果:干预前IPROS评分、NOSIE 30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I组IPROS评分显著低于II组;NOSIE 30评分改善程度优于II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