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母国的文化守望——美国华文女作家严歌苓的“中国记忆”小说研究(三)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严歌苓融合中西文化视阈的"中国记忆"小说置于比较文学领域进行跨文化解读,展现作者在流散语境中回望母国的文化守望。作为生活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流散作家,严歌苓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她努力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以滋养自己的生命,从而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崭新的创作视角;同时,曾经的母国生活经历和传统文化修养又深深植根于她的生命之中,积淀为无意识的创作取向和价值诉求。因此,她的回望母国的文化守望,既有对西方文化的扬弃,又有源于血脉的母国情怀,二者的对话和相互交融,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跨文
其他文献
贺州桂岭本地话通用型量词"□na?^52",普遍使用于蕴含"颗粒、圆形、方形、块状、条形"等语义的可数名词,具有显著的族群性特征。文章描写了桂岭本地话通用型量词"□na?^52"的使用情况
“双重声音”是美国黑人文学的典型特征。这一特征同样体现于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文学创作。在莫里森的文本世界中,带有非洲色彩的神话、美国黑人独特的音乐、丰
李方桂(1931)在其经典论文"切韵a的来源"中,从《诗经》三百篇的用韵以及谐声偏旁来考察,发现有一类a在切韵时代在诗韵里时,常同含有a a e e (e)的字押韵,同时也跟这些字谐声,并跟上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形式主义方法”的原则。“陌生化”理论的提出虽然是20世纪初期的事情,但是,“陌生化”作为一种文艺创造的基本原则是文艺乃至文化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参政党在国家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参政、议政能力,参政党需要加强和提高自身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处理好
文章对商代金文中的"亚若癸"组铜器铭文进行释读,认为"亚若癸"组铜器铭文的含义是"若"、"受"、" "、" "四个族氏共同为祖先作器。文章还由此出发,讨论了"亚■覃"组铜器铭文,认为"亚 覃"组铜器
对当前行政审判“白皮书”的政治沟通功能的理论及政治沟通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分析基础上,结合政治沟通机制的特点和“机制”的概念,从机制的理念要素、制度要素和行为要素三
校读是校勘学方法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推广和应用。以作为我国叙事文学源头的《左传》为例,通过《左传》与《国语》《韩非子》《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史记》《新序》《说苑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因其严格的师承,该剧种保留了许多泉州话的古语特色,其中一组具有[]介音的系列韵母"鹧鸪音"就独具特色。梨园戏至今活跃于舞台上,
判定事物在本质上是否是真实的必然,是否具有科学知识的性格,这种证明在于要考究知识是否具有一般可靠性。知识所要求的一般可靠性、合法性,就在于要用科学的认识论认知,对所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