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儿免疫机制及血液学病征分析

来源 :罕少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儿免疫机制及血液学病征.方法 选定本院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收诊的60例CAEBV患儿为观察组,同期择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化簇4(CD4+)T、分化簇8(CD8+)T、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并分析观察组患儿的血液学病征.结果 观察组的CD4+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其中CD8+T、lgA、lgG及lgM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中有42例血液学改变,表现包括1例全血细胞减少(2.38%)、2例类白血病反应(4.76%)、7例血小板减少(16.67%)、6例粒细胞减少症(14.29%)、7例贫血(16.67%)以及28例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66.67%).结论 CAEBV会导致患儿免疫功能失衡,同时也会引起多种血液学病征,临床治疗期间应加以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阿莫西林+埃索拉唑+克拉霉素(简称三联疗法)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对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治疗的58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对比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7%,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目的 分析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予以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ASE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前屈ROM以及体侧外旋ROM,同时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的F-36健康得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对照组优于试验组,对照术后6个月SF-36健康得分各项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具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ET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的T细胞亚群及血清脂联素(ADP)、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慢性乙肝患者中筛选经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2×105 IU/mL为高病毒载量86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常规减黄、保肝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ETV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T细胞亚群、病毒载量指标及Th1/Th2型与相关炎性
目的 分析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MRI表现,加强并提高对改病的认识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发生于椎管内经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7例均为男性,年龄22~75岁不等,平均年龄约(45.8±16.8)岁.病例均为腰段椎管内单发病灶,L2-L3节段4例(57.1%),L3-4节段2例(28.6%),L4节段1例(14.3%),所有病灶最长径均未超过2个锥体.较小病灶呈类圆形肿块,较大病灶沿椎管长轴生长.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信号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P16INK4A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CIN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16INK4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杂交捕获二代法检测HPV-DNA感染程度,并分析P16INK4A的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CINⅠ级患者的HPV持续感染率明显高于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级患者的P16INK4A阴性率明显高于CIN
目的 构建Ⅰ型胶原蛋白结构基因COL1A2的靶向circRNA hsa_circ_0008957其靶向miRNA的功能.方法 采用circbase软件,获取hsa_circ_0008957序列,采用PCR进行circRNA克隆,通过同源重组接入circRNA表达载体pCD2.1.重组载体pCD2.1-hCOL1A2_circ_0008957通过PCR、双酶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利用circBANK,circinteractome网站进行hsa_circ_0008957靶miRNA及其功能预测.结果
目的 探讨在儿童脓毒症患儿中使用清白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检验对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疑似脓毒血症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考Sepsis3.0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患儿进行分组,分别为脓毒血症的观察组(n=52)与非脓毒血症的对照组(n=28),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对IL-6、PCT水平进行测定,使用胶体金法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进行测定,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诊断方式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SAA、IL-6、P
目的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生儿科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资料4例,总结临床表现、血气分析、乳酸、血氨、气相色谱质谱串联分析结果、有机酸测定.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增快、喂养困难、反应低下、顽固性酸中毒、血氨增高.确诊后给予左旋肉碱、维生素B12应用,给予特殊配方奶粉喂养.2例死亡,1例出现癫痫,1例随访至今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致死率、致残率高,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股四头肌肌力减弱、收缩障碍、伸膝障碍是膝关节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这一现象被称为关节源性肌肉抑制(AMI).AMI会导致肌力训练无效、肌肉萎缩、运动功能下降,甚至骨关节炎的发生.然而,关于AMI的原理和治疗国内关注和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INAHL、EMBASE、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进行全面的检索,仅纳入同行评议文章,用描述性系统综述的方法简述膝关节术后股四头肌抑制的原理,总结目前国内外股四头肌抑制的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目的 对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发表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个案共81篇116例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为1:1.17,女性患者发病更早[(31.20±11.24)岁vs(36.93±15.24)岁],均于1周内出现DKA.部分患者伴有前驱感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及三多一少症状.女性患者发病时血糖较低[(34.40±9.75)mmol/L vs(38.77±13.54)mmol/L],HbA1c水平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