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负债与地风波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过,对于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譬如说大学,她一旦背负上沉重的债务,自身既不产出直接的经济效益,又没有外来的经济援助,该拿什么来偿还其所欠的债务?有人甚至大胆地推测:高校会破产吗?
  这不是假设,而是尴尬的现实。2007年10月底,这个原本在圈内已不是秘密的话题,突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原因是,针对高校“卖地还债”问题,国土资源部公开声明“对这一做法,国土资源部高度关注,高度警惕,一经发现,坚决制止。”
  都说大学学费昂贵,贫困学生读不起大学,何以竟出现高校经营不下去要靠卖地还债来维持呢?高校负债情况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它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高校卖地有先例
  
  2007年10月31日,国内许多媒体竞相爆出一条新闻:针对某些高校以“土地置换”方式“卖地还债”的问题,10月30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近年来,一些高校为解决债务问题打起了“土地”的主意,打算通过转让原划拨土地,获得土地收益用于偿还债务。他强调,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高校用地为教育用地,属国有划拨土地,划拨土地转让或改变用途,必须依法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划拨土地的高校不得私自转让。“对这一做法,国土资源部高度关注,高度警惕,一经发现,坚决制止。”
  高校通过卖地偿还债务,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今年4月,笔者到上海开会,刚好和吉林大学一位老师住在一个房间。晚上,笔者向他核实有关吉林大学债务问题的报道是真是假。这位老师说,没错,是真事。我说,几十亿元的债务,咋去还啊?他说,吉林大学有的是地,卖几块地皮就差不多了。这位老师告诉我,卖地的事情,学校一直在张罗。去年,有块地,来洽谈的企业也不少,最后还是没成交。原来,吉林大学要价5个亿,对方顶多能接受3个亿。因为和双方的预期目标相差悬殊,这块地没能出手。如果吉林大学预料到国土资源部出面干涉高校的卖地还债,当时就把地卖了,其债务也许就减掉3亿元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像吉林大学这样。有的高校早已先下手为强,将高校地皮当作“摇钱树”,摇出了滚滚财源,不仅卸下了扩建新区欠下的巨额债务负担,而且被当作成功的“范例”。
  在运作土地方面,浙江大学堪称佼佼者。
  有人戏称,自古繁华的西湖边上的那块弹丸之地——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如今已不再是摆放书桌的地方。在高校合并扩张和因新校区建设负债的大背景下,浙江大学不得不以空间换资金,以24.6亿元的天价,拍出地处黄金位置的湖滨校区。
  1999年,杭州市政府在城西给浙大规划了3100亩地,每亩价格为17万~18万元。然而,浙大买不起这些地。浙江省政府和当时的国家教委,承诺两家各出一半,为浙大的贷款进行贴息。就这样,利用银行贷款,促成了浙大的这桩买卖。随后,浙大为紫金港校区投入21亿元左右,但政府承诺的贷款贴息并没有兑现,浙大每年还要为此负担银行利息6000万~7000万元。
  “每年学校整体运营需要20亿元左右。”浙江大学前党委书记张浚生说。“至今我们负债17个亿。其中紫金港校区的银行贷款约13亿元。”但是,浙大的扩张并没有停止。后来,杭州市政府又给浙大追加了3000亩用地,用做紫金港校区二期建设。卖掉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老校区,换取建设资金,是大部分负债高校的解套良方。
  2005年10月,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出资24.6亿元,拍下湖滨校区这块“西湖地王”。浙江大学从拍卖地款中获得17.6亿元,足以抵偿浙大目前的17亿元的欠债。
  以“土地置换”方式还债,并非浙大一家。仅以浙江省为例,中国计量学院、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以及浙江丝绸学院,已经先于浙大卖出了城区的地块。
  在这方面,江苏也不甘示弱。2005年,江苏省属高校老校区置换工作小组宣告成立。该组织成立后,成绩斐然:当年年底,江苏省已有13所高校置换了1821.88亩土地,置换金额24.7亿元。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为巨额债务所困的高校,绝不是江浙两省。既然人家通过置换土地化解了高校财务危机,我们何不效仿呢?很快,高校“土地置换”活动,产生了普遍的蝴蝶效应:河南、山东等省,开始了类似的还贷行动。
  现在的问题是,国土资源部的禁令,如果得到严格执行,已经置换出去的地块,该如何处置,罚款、默认,抑或收回?
  
  请个律师当裁判
  
  一项轰轰烈烈进行了数载有余的活动,倘若真的违法,法律依据何在?
  就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浙江国圣律师事务所的王军律师。王律师说,高校在通过土地置换解决资金的不足,用于偿还负债的同时,应当考虑相关法律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的用地,有两种途径:划拨和出让。
  如果高校的用地属于划拨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高校无权享有卖地的收益。划拨土地基本属于无偿使用,况且政府划拨土地的初衷,是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不是为了让它卖地或者将土地出租而获益的。即便高校卖掉划拨土地,换取的土地收入,也应当归国家所有。
  如果高校的土地使用权是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高校仍然不能全部占有卖地的收益。高校取得土地使用权时所缴的出让金,则是按照教学科研使用目的计算的,高校以教学科研使用目的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又改变为商业使用目的卖出土地使用权,应当认为是高校首先改变土地用途,然后再转让土地。因而,除了要经过出让方和有关部门的同意外,高校还应当补交土地出让金,而不能够占有全部的卖地收益。
  国外的高校,如果遇到债务危机,是否可以通过卖地来偿还债务?王律师说,绝大多数国家高校的土地都是私有的,拥有土地的所有权,我国高校拥有的是土地的使用权,二者没有可比性。即便有划拨的土地,也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在这方面,美国的例子,也许很有典型性。
  1862年,美国正着手开发西部。此时,一位名叫Justin Morrill的参议员,颇有远见。莫里尔为了给落后地区的农工人员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推动实施了《莫里尔法案》(Morrill Act)。
  《莫里尔法案》的正式名称是《赠地法案》(Land Grant Act)。根据这个法案,美国联邦政府按照每个州的人口数量(议员人数),向州政府赠送土地。需要说明的是,各州政府有拒绝接受赠地的权力。这个法案使美国59个州分别获得3万英亩土地创办“赠地大学”,并且允许大学将这些土地变卖,用卖地之资作为学校经费。在这种情况下,“赠地大学”的卖地所得,自然归大学所有,因为美国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在我们国家,只有使用权的让渡,从来没有法律意义上的“赠地”条文,高校的卖地做法,显然是违法的。
  
  大学真会倒闭吗
  
  高校的地卖不得,债又还不了,这样下去,岂不是逼着高校破产吗?
  这样的困惑,在国土资源部发出严禁高校“卖地还债”公告之前,早已出现了。“××大学会倒闭吗?”教育界的人士私下谈话,用类似的话来打探一所高校的现状和前景并不少见。“有了解内幕的吗?是不是济南大学破产了,要解散了?”“山东建筑大学会倒闭吗?”网上的《山东高校债务排行榜》帖子后面,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看来,高校的债务困局得不到有效的化解,高校的声誉和公信力,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人们的质问并非没有道理。如果高校因为债务危机而倒闭,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中的一些人,若干年后,恐怕要找不到自己的母校了。
  今年3月11日下午,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有记者问,高校会不会像国有企业那样最终破产?参加“两会”的教育部部长周济对此答复,近年来,高校投入增长比较快,“大概增加了5000多个亿,其中2000个亿是贷款,政府投入了500个亿,所以不是像一些人所说那样到了破产的边缘,但是要认真地加以解决。”
  一周后,也就是3月18日,在中国网做客的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针对网民的提问说:“有一种说法我不太赞同,说高等学校会出现一批呆坏账,像企业一样,资不抵债,最后破产,我们国家将出现一批这样的高校,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王旭明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首先,高等学校是事业单位,不是企业单位,高等学校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是崇高的教育事业,不是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当然是需要有利润的,是商业行为,是以盈利为主的。学校和企业性质不同,服务的对象也不同,定的目标也不同,这样简单地进行比较觉得是不合适的。
  
  卖地梦幻破灭否
  
  大家的愿望是善良的,问题是,禁止高校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还债,国家和地方财政又拿不出2500亿元的资金,高校的债务怎么可能一笔勾销?
  不久前,国内名校一教授到美国萨福克大学聘请明星教授来国内讲学。在萨福克大学任教的薛涌博士和这位教授,就国内高校债务一事,有段对话:
  薛涌:“贵校烧钱这么凶,是否也像吉林大学那样债务缠身?”
  教授:“当然,哪个大学不欠债!”
  薛涌:“以后可能破产吗?”
  教授:“当然不可能。大学是国家办的,大家都欠债。难道都破产吗?”
  薛涌:“可是,借了钱总得还呀。你们拿什么还债呢?”
  教授:“有地呀。看看我们市的黄金地段,我们大学占了多少?再看看我们的大学现在占了多少地?不少还一点没用呢。最后真没办法了,拿出几块地就解决问题了。”
  薛涌先生在11月11日的博客中写道:“听到此,我把涌到嘴边上的下一个问题给咽了下去:‘地没了怎么办呢?’”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银行逼债的期限越来越近,残酷的现实,无疑将愁煞许多大学的校长们。这段时间,“如坐针毡”这个成语,几乎成了媒体描述大学校长们的必用词汇。
  人们猜测,严冬在即,对于众多大学校长们来说,2007年的冬天,恐怕是一个更加“寒冷”、难熬的冬天。国土资源部门发出了禁止“土地置换”的警示,原本还有靠地抵债的梦幻,如今一下子给打碎了。
  也许,人们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
  10月31日,吉林大学房地产置换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在目前情况下自己不好说什么。他强调,吉大的房地产置换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不过,他承认,自己正在关注国土资源部的政策动向。
  吉林大学宣传部,对这件事的关注似乎慢了半拍。沈季副部长说,如果不是媒体打电话采访,他们根本不清楚国土资源部表态的事,之前也没有听到风声。她说吉林大学的房地置换工作都是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招拍的,没有任何可疑违法的情况。
  她同时透露,目前吉林大学的卖地还债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是长春市的一些区政府在推动这事,我们怎么可能卖地?”
  多年前,郑智化在一首歌中唱道:“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是啊,只要教育部门还乐观,恐怕校长们的卖地还债梦也就还在。这个“梦逻辑”是:学校只要不是专门倒卖土地,也就无所谓违法了。■
其他文献
译/王志亮  联邦监狱局的核心计划建构了为囚犯提供改过机会的良好环境。除了发挥主流社会价值的模范作用之外,联邦监狱局职员也勤勉工作鼓励囚犯参加“自我改进计划”并积极强化囚犯的“亲社会行为”。    劳作计划    劳作计划从75年前开始实施以来,联邦监狱局认识到懒惰是引起囚犯违规行为和扰乱行刑机关运行的主要因素。雇用囚犯对于在创设联邦监狱局的立法中的工资非常重要。但是,源于劳作计划的效益超越了促进
民怨鼎沸沪杭清查揭幕    1945年8月9日深夜,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喜讯从无线电广播传出,大上海立即沸腾了!日军的缴械,战犯和汉奸的逮捕审判,还有遭日伪劫夺的巨大财富的接收和发还……,可以讲,全上海人望眼欲穿的这一天总算盼到了。当年,重庆国民政府关于还都和受降接收的一道道号令颁发,都像在人们心中燃起了一团团火。然而,不长的几天,那些一批批“劫收大员”的来到,很快就把已有一丝生机的大上海
2007年上半年,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有7名法官,相继因受贿罪被判处五年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一个省级法院,7名法官同时落马获刑,据悉,其中的刘某、苏某、马某、高某,均是已在法院工作20多年的县处级中层干部。同时,在这起法官窝案形成的冲击波中,更让法院系统和有关领导震惊的是,此案的侦破单位竟是一个区级基层检察院——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检察院。  日前,吉林省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为吉
2008年6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三十周年纪念日。  三十年前的这一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一号文件,向世人宣布:“最高人民检察院于一九七八年六月一日开始办公。”从这一时刻起,人民检察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恢复重建,发展壮大,为巩固国家政权,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惩治腐败,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    新中国人民检察制度的建立 
当下,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能集团)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绍仓成为“大热”人物。足资证明的是,通过百度搜索,有关张绍仓的信息多达11100余条。  与过往正面形象迥乎不同,如今,围绕张绍仓的完全是“负面消息”:贪污、受贿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933.41万余元及孳息151万元、美元2.23万元、港币1.48万元、欧元2000元等;当庭含泪宣读的忏悔书竟然涉嫌“抄袭”……  9月7日上午,曾经
1.思想家梁启超很会理财  梁启超除了在学术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外,还是一位理财高手。梁启超在天津创办《庸言》,加上他著书的版税,年收入数万银元。他所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等书的版税高达40%,另外他平时给商务印书馆写稿的稿酬也极高,达到千字20银元。他不仅很会挣钱,还擅长投资,1915年他买进了中原公司的股票,1923年买了7年长期公债,1924年买了九六公债。其女儿思顺两口子在加拿大期间,梁启超
新华社海外专线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警方10月24日说,凭借电影《梦幻女郎》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美国黑人女星珍妮弗·哈德森的母亲和哥哥当天早些时候在家中遭枪击身亡。哈德森7岁的外甥失踪。警方认为,这起案件与家庭暴力有关。    枪击命案  发现这起命案的是哈德森的姐姐朱莉娅。她24日15时左右从当地公交公司下班回家后发现57岁的母亲达内尔·多纳森身有枪伤,倒在起居室地上。警方赶到后发现,
真心是不可再生的用尽了就是用尽了  19岁时,傅雷来到巴黎学习语言和艺术理论,期间结识了同样喜欢探讨艺术的法国女郎玛德琳,不久便坠入爱河。但傅雷出国前已有婚约,由母亲做主,定下与远房表妹的秦晋之好。一贯对母亲孝顺的傅雷此时犯难了,该如何抉择?在无数次失眠与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追求自由爱情的力量占了上风。傅雷写信告诉母亲,自己已经是成年人,婚姻应该由自己做主,希望母亲理解,解除与表妹的婚约。可是信写
温州市龙湾区永强法庭的黄庭长四十岁左右的年纪,魁梧的身材,留着板寸头。乍一看,还以为他是某个企业的大老板。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虽然他执起法来铁面无私,但实际上他是一个有着菩萨心肠的好人。  作为门卫,我目睹了许多黄庭长拒礼的场面,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一次黄庭长“收礼”的经历。  那天,正好是我值班,法庭门口走来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太太,她边走边嚷着说:“我要找你们的领导,最大的领导。”那样子让我感到
70年前的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后在长沙重新开学。在西南一隅,联大汇集了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学者,培养了人文和科技领域的大批精英,其中有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在艰苦的战时条件下,一所大学能够创造如此辉煌,它有怎样的办学理念、治学精神?记者日前寻访了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的老学人,倾听他们细说从前。    “联大的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