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伊朗核设施所在地——纳坦兹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把4月9日定为伊朗的第一个“国家核科技日”,并在这天邀请了国内外诸多媒体前往伊朗最敏感的核设施——纳坦兹铀浓缩基地——参加仪式,并宣布伊朗已成为“能够进行工业级别核燃料生产的国家”。
  内贾德的这一行为,让伊朗与西方围绕核问题的对抗再一次升级,而世界也将目光集中到了纳坦兹这个飘着核气味的地方。
  
  那么,纳坦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里的核设施到底进展如何?怀着浓厚的好奇心,日前,我去看了看纳坦兹城以及地下核设施附近的一个古老而传统的伊朗村庄。
  
  高速公路上看到无数高射炮
  
  伊朗核计划中的铀浓缩活动主要集中在伊朗中部纳坦兹附近的沙漠之中。纳坦兹,这个只有4万居民的小镇,原本只是沙漠中盛产水梨的一个小绿洲,但在2002年这个巨大的地下核设施被曝光后,一下子跃上国际风云舞台,成为伊朗核计划的一个象征。
  纳坦兹在德黑兰南部大约300公里处,当一个伊朗朋友得知我要前往纳坦兹的时候,开玩笑地对我说:“那是一个被核污染了的地方,你怎么还要去呢?”
  乘车从德黑兰出发前往纳坦兹,一路走的是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路两旁大多是广阔的荒漠和盐碱地,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城库姆以及盛产玫瑰水的历史名城卡尚便是这条路上的绿洲城市。卡尚离纳坦兹只有60公里路程,驶出卡尚城后不久,我注意到公路右边的荒漠上开始出现高高的岗哨,隐约可见里面站着挎着枪的士兵。而几乎寸草不长的沙漠上也到处分散着数不清的防空高射炮,炮口对着不同的方向;还有铁丝网围着的高墙以及明显伪装过的军事堡垒里,不时能看见孤零零的士兵在堡垒中走动。
  而在这片外表看起来土黄色一片的沙漠地底下,则是伊朗最重要的地下核设施,正有数百台离心分离机在高速运转,进行着举世注目的铀浓缩活动。
  按照规矩,我们不能在此拍照,也不能在这段路上停下来,但我们要寻找核设施附近的一个古老村庄奥比扬奈(Abyaneh),当我们看见前方有警察和士兵在路边巡逻的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打听方向。看见我们是中国人,加上吃了几块我们送的巧克力,伊朗警察笑眯眯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年轻的士兵居然害羞地和我们挥手再见。而此前听说,如果不是半路车子坏了,连伊朗当地人都不敢停在这段路上,免得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核设施旁边的古老村庄
  
  前行不多时,我们就到达高速公路的一处出口,上面指示该出口通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对象的奥比扬奈村庄。
  奥比扬奈,位于卡尔卡斯山脚下,据说那里的居民从帕提亚王朝时期就住在那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人们仍操古老的巴列维语,被认为是波斯文化的活化石。村庄离纳坦兹城约20公里,而村庄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就与核设施相邻。
  顺着出口前行,很长一段公路的两旁仍是布满高射炮的军营,等车子绕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上攀爬一段后,前面的景致突然可爱起来,一条小溪欢快地从山上跳跃而下,山谷里面有大片的果园,一簇簇梨花抢先在初春中盛放,怡人的景色一扫之前压抑的气氛。此时正值伊朗传统新年“诺鲁兹”假期,我看到不少伊朗人拖家带口地在小溪边或在果树下铺上毯子,悠然地野餐起来,看起来他们并不介意不远处就是核设施——或许,这片果园下面便是“工厂”所在地。
  奥比扬奈村庄就在山路的尽头,村民出入村庄只能靠这条山路,而此时海拔已高达2500多米了。整个奥比扬奈村呈暗红色,因为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木料、红色粘土混合干草建造的。村子依山而建,走在建在坡上呈梯形的狭窄巷子,我竟然发现自己踩住的地方就是下面一户人家的屋顶。
  几个身着传统服装的少女从我身边走过,据说这是波斯人的传统服装:宽大的印有花卉图案的鲜艳围巾以及带褶皱的灯笼裙子,露出穿着白色袜子的小腿,这样鲜艳活泼的颜色映照在巷子深处真是美极了,而在伊朗其他大多数地方,妇女们都裹着单调的黑色大袍。奥比扬奈村民们,他们深以遵守传统为荣,无论所受的教育程度有多高,一旦回到村子,他们就会穿上帕提亚王朝时期的传统服装。
  正因为固守着传统文化,村民们尤其年纪大一点的人并不欢迎游客。除了在自家阳台晒干的苹果干外,村民们没有专门向游客兜售的东西。当记者拿起相机的时候,披着花头巾的大妈们就会生气地扭过头去,而一位老人因为游客随意爬上他们的屋顶感到十分生气。连一个3岁的小孩子,怎么也不肯对着镜头微笑。
  在巷子深处,我遇到一个正拿着手机玩游戏的年轻小伙子,他梳着时髦的发型,穿着一条传统黑裤子。他告诉我,他在德黑兰工作,现在趁着假期回来和父母过传统新年。当我问到他是否担心核设施就在附近以及美国可能轰炸核设施的时候,他不置可否无奈地笑笑说:“这是我们的家啊!”
  其实,村庄很多老人们一辈子可能连离这里最近的纳坦兹城都没有去过,他们看不懂波斯文的报纸,听不懂波斯文的广播和电视,即使听说了核设施这几个字眼,亦无法想象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和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纳坦兹地下核设施到底在哪里?
  
  据西方外交官日前向西方媒体透露,目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被伊朗方面限制,无法进入纳坦兹地下核设施的离心分离机“厂房”,他们无法得悉伊朗目前到底安装了多少台离心分離机。但据时间推算,伊朗很可能已经安装了1000台,其中有500台左右在进行铀浓缩,而另外500台正在空转(试运行)。而一旦伊朗全部安装了3000台离心机并同时进行铀浓缩,一年内便能制造出一枚核弹所需的高浓缩铀。
  伊朗核地堡的数量和布局对外界来说始终是个谜。据西方媒体的报道,纳坦兹地下核设施非常庞大,至少深入地下15米,由钢筋混凝土、岩石和防化设施等建成,建有多层防卫工事。核设施布局复杂、隐秘,如同迷宫一般,不同部门的人在不同地区“办公”,没有特殊的示意图,据说连内部人员都经常迷路。而美国的轰炸,是否能摧毁这些地下核设施?关于这一点,连美国和以色列的一些军事专家都表示怀疑,认为连“地堡终结者”钻地核弹也无法穿透地下15米的坚固工事。
  闲着无事,我反复从各种地图和亲身经历分析,纳坦兹核设施以及守卫森严的军营,其范围从卡尚至纳坦兹的高速公路右侧开始,一直延伸到奥比扬奈村的山路,而沙漠中高射炮守卫的后方便是连绵的海拔高达3000多米的卡尔卡斯山脉。
  这时候,我突发奇想,如果纳坦兹地下核设施是从沙漠深入到大山的底部,倘若“深入地下15米”实际上还应包括3000米的山体,那么这个地下核设施的实际掩体就高达3015米了!而伊朗原子机构主席阿加扎德也曾表示,纳坦兹铀浓缩设施位于地表深层,任何袭击都不可能造成损坏。
  伊朗高原多山,美国军方曾经公布过纳坦兹地下核设施卫星图,但我更相信那只是核设施的地下出口建筑而已。
其他文献
常常有人这样认为:“自然流产是‘自然淘汰’的一种表现,勉强保胎没有多大意义,保胎也较难成功。”此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并非所有的“自然流产”都不能“保胎”。在临床上,通过预防和消除引起流产的病因,为胚胎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孕育条件,大量“自然流产”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不能“保”的胎  自然流产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胚胎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免疫紊乱、子宫解剖异常、感染因素等。除此之外
1977年恢复高考,使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我记得,从广播中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到11月19日参加初试、12月17日参加复试,只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那时,我已在黑龙江省嫩江农场管理局所属依安农场五分场下乡务农了三年。  而当年初中、高中学过的文化课大多与学工、学农相结合,学的知识不深且非常不系统。好在高中时摊上了认真负责的教语文的班主任王莉老师和教数学的郭日升老师,给我吃了不少小灶,基础打得
[摘要]《文言文二则》由《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两篇小古文组成。二则古文虽内容短小,但对有效落实单元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人物品质和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两条主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组词解义的方法,按照读古文一解疑难一明方法一知品质一巧运用的思路展开学习,让学生在读文、用法和拓展等环节中都有不同层次的提升,能感悟人物的
民进党不按常理出牌早已不是新闻,只要能赢,这帮家伙什么都敢干。    10月31日,蔡英文女士的日程紧凑且丰满。  一大早,蔡女士画完眉,旖旎赶往南投县,直奔民进党县长候选人李文忠在名间乡的竞选总部。在问候李团队后,就与他们坐着花车去游街拜票,场面好不热闹。  午后,蔡英文转进南投市,为民进党县议员参选人赖燕雪站台。傍晚,蔡女士来到“行政院长”吴敦义故里——南投草屯镇,参与全县辅选干部扩大会报。晚
局部运动,能否局部减肥  一个流行的观点是:身体局部运动可以使局部脂肪减少(例如,锻炼腹部肌肉可以减少腹部脂肪)。这个观点看上去似乎是合理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运动中的脂肪消耗主要通过全身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来实现,即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进入血液循环,被运输到收缩的骨骼肌进行氧化供能。运动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可以来自身体任何部位的脂肪,不仅仅是正在运动的区域。
天皇制度很有社会基础    儒教是在日本以及整个东亚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儒家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皇权主义、等级观念、集团意识等,这些思想从中国传到日本后又进一步与日本社会文化相融合,进而发展成了日本特色的绝对等级观念、门第观念、服从观念等。明治维新后,尽管日本大力引进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但这种“西化”是以始终维持以天皇为核心的皇家贵族统治为根本前提的,随着日本的军国主义野心不断膨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告诉大家:我国慢性疾病已进入高发阶段,在食物摄入上需营养、均衡、健康,警惕“病从口入”。  丁钢强说,我国慢性疾病患病率进入高发阶段,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与百姓的日常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我国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提升、糖分摄入量增加,而蔬菜、水果、谷类的平均摄入量下降,能量摄入长期处于高水平的情况下,慢性疾病容易发生。  丁
法国《世界报》2月19日以“藏画寻找物主”为题报道,法国保管收藏的50多幅名画,包括马奈、保罗·塞尚、马蒂斯等超级大师的作品,正在以色列作巡回展览。这些名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纳粹德国从私人收藏中抢夺,被《世界报》称为“art vole(被偷盗的艺术品)”,主人们大多数是已经死于纳粹毒气室的犹太人。这次展览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寻找这些艺术珍宝的合法主人或其后代,以便物归原主。  另一则新闻是美国《时
相亲时,你觉得对方最看重你哪些特质?瑞士苏黎世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在欧洲人看来,幽默感是男女都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研究人员调查了327名德国、瑞士和奥地利年轻人后发现,在年轻人对相亲对象要求的排行榜上,“幽默感”排在“友善”和“聪明”这两个特点之后,重要性可见一斑。  欧洲年輕人为何那么在意幽默感?研究人员认为,在女性眼中,有幽默感的男性比较平和;在男性眼中,幽默感是女性有活力的象征。研究人员还发现
二甲双胍的“故事”讲了五十多年,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二甲双胍呢?近期,有关二甲双胍的“新”故事不少,说它能减肥、助长寿、防癌……这些说法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诞生之初:“生不逢时”  双胍类药物的“诞生”,要感谢那些细心的牧民。他们在放牧时,无意中发现了双胍类药物的“妈妈”——一种牧草,学名叫“山羊豆”,法国人叫它“紫丁香”,西班牙人叫它“三叶草”。牧民们发现,山羊吃了这种牧草后,产奶量会增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