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胆通窍法对慢性鼻-鼻窦炎围术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来源 :川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清胆通窍法对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术前7d及术后3d给予罗红霉素胶囊口服+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7d及术后3d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主观及客观症状改善情况、疾病控制情况、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总免疫球蛋白E(TIgE)表达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及面部不适等视觉模拟量表(VAS)分类症状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及鼻窦CT扫描(Lund-Mackay)评分、IL-17、IL-23、ECP及TIgE表达水平、鼻部症状、相关症状、情感结局及睡眠障碍等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33),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清胆通窍有利于改善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控制率,下调血清IL-17、IL-23、ECP、TIgE表达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机制未明.研究发现PD与氧化应激、α-突触核蛋白沉积、细胞周期调控异常、轴突变性等相关,近来发现线粒体轴浆转运障碍在PD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体调控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就轴浆转运线粒体障碍在帕金森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评价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模型的成功率及角膜的形态学变化,来探讨理想的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局部作用于兔中央角膜或周边角膜来诱导兔CNV形成.记录碱烧伤后第14天时角膜混浊及水肿的程度、CNV面积及溃疡的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角膜混浊程度与NaOH浓度成正相关,NaOH浓度越低,混浊程度越低.高浓度的NaOH,其烧伤位置为周边角膜时,CNV模型的成功率最高,此时CNV的面积最大,而角膜溃疡的面积最小.CNV的面积与角膜溃疡的面积呈相反趋势.结论 烧伤位置为角膜缘
目的 通过构建氯化钴(CoCl2)低氧模型,探究小胶质细胞在低氧条件下的活化状态,并探索其中机制.方法 将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氧组、CoCl24 h组(CoCl2处理4 h)、CoCl26 h组(CoCl2处理6 h).采用DCFH-DA探针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的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低氧诱导因子(HIF-1α)、TLR2/MyD88信号通路关键蛋白以及BV2细胞极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常氧组相比,CoCl24 h组与CoCl26 h组活性氧水平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治疗非痴呆型脑小血管病(CSVD)的疗效及对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非痴呆型CSV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己酮可可碱缓释片治疗,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认知功能(ADL)评分及不良反应;采用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技术检测大脑双侧额叶、颞叶等部位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目的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比较拮抗剂方案与长方案的超促排卵结果,帮助临床医生为PCOS患者选择最佳超促排卵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共294例在我院生殖中心行第1个IVF/ICSI周期的PCOS患者资料,按照超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拮抗剂方案组(n=152)、早卵泡期长方案组(n=51)及黄体期长方案组(n=91),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用药、实验室胚胎相关数据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雌二醇
喉癌原因至今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 ~1.6%,位居头颈部肿瘤的第三位,男女发病率为7:1 [1].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或手术联合放疗或/和化疗[2].喉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占50%[3],营养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及临床结局密切相关,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不同阶段营养方式与策略是不同的,因此本研究对喉癌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营养治疗管理策略进行讨论.
目的:探讨辐照血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输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输注普通新鲜血,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输注辐照血.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学及血清学指标、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观察组CD4+、CD4+/CD8+、CD8+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CD4+/CD8+水平低于术前和观察组(P<0.05),CD8+水平高于术前和观察组(P0.
目的:探讨在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加用甲泼尼的临床效果,并了解肺功能变化.方法:将11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儿在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化痰、退热、止咳、吸氧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加用甲泼尼龙,疗程均为3d.3d后对治疗效果、肺功能、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2.5%vs.71.4%)(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在输卵管妊娠患者中的疗效及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腹腔镜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卵巢储备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育能力.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平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水平及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阻力指数(RI)、卵巢横截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对腹股沟疝患者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7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SCT组(n=78)和B超组(n=79).MSCT组行MSCT扫描检查;B超组行B超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B超对腹股沟疝分类和分型的诊断价值及MSCT各扫描序列对腹股沟疝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的诊断价值,分析MSCT检查腹股沟疝与腹股沟韧带的关系及典型病例的影像学图像.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SCT组对腹股沟疝分类及Ⅰ~Ⅲ型的分型诊断的准确率高于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