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注射用乙酰谷酰胺中乙酰谷酰胺含量和有关物质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3123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HPLC法用于注射用乙酰谷酰胺中乙酰谷酰胺的含量和有关物质的分析,为其质量提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HPLC法,Agela Venusil M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无水磷酸二氢钾5.44g,庚烷磺酸钠101.12 m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磷酸调至pH =2.0),流速为0.6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稳定性好、可有效测定乙酰谷酰胺的含量和有关物质.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为注射用乙酰谷酰胺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丙泊酚对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涉及的功能进行预测,并找出关键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获取丙泊酚处理的新生小鼠海马组织基因表达谱数据集GSE106799,以|logFC|>1及FDR<0.05为筛选标准得到DEGs.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和DA-VID 数据库对DGEs进行生物途径(BP)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将DGEs的共表达关系可视化并找出Hub基因
目的 首次对见血飞(Caesalpinia cucullata Roxb.)种壳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蔗草素A(scirpusin A,1)、蔗草素B(scirpusin B,2)、白藜芦醇(resveratrol,3)、白皮杉醇(piceatannol,4)、阿魏酸(ferulic acid,5)、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6)、没食子酸甲
研究了挤压温度对挤压态Mg-2Zn-1Y-0.5Zr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动态再结晶、织构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基于显微组织和腐蚀形态阐述了挤压态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机理.结果 表明,在440℃(E440)下挤压的合金出现双峰结构,具有粗大的未再结晶(unDRXed)晶粒和细小的再结晶(DRXed)晶粒.未再结晶区域的变形晶粒对织构强度的影响最大.460℃的挤压合金(E460)具有均匀的再结晶晶粒,晶粒细化后拉伸性能显著改善.同时,均匀的再结晶晶粒会弱化织构强度.E460的样品表现出最佳耐腐蚀性,腐蚀速率为0.6
采用带极埋弧堆焊在Q345R基体表面堆焊EQ309L不锈钢焊带.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表征技术,观测了Q345R和EQ309L之间的EQ309L侧、Q345R侧和界面的微观组织特征.结果 表明:在Q345R基体上大部分晶粒内部畸变严重,观测到明显的沿原轧制方向的条带状晶粒.在过热粗晶区域,Q345R基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为30~40 μm,晶粒粗化不严重;在细晶区,Q345R基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0~20 μm.Q345R基体侧熔合线向堆焊层延伸35~40 μm后的区域是过渡区,该区域具有体心立方(b
铝合金中第二相粒子是在铸造过程中产生并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常用的第二相的定量表征方法存在人工工作量大和消耗时间过长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尺寸铝合金中第二相的快速提取与定量统计表征方法,通过对图像中第二相特征的快速、智能化提取,实现多角度精细化的定量统计.结果 显示,该方法的图像处理时间与软件批量处理时间一样为0.4 s/张,但图像分割精度从42.74%提升到91.12%.从数据集制作方面,本方法用MIPAR软件结合人工微调代替传统的手工标记,大大节省了人工时间.为了满足
采用固相反应法、共沉淀法制备了Mn-La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脱硝性能及抗SO2/H2O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BET、H2-TPR、NH3-TPD、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La掺杂降低了MnOx的结晶度,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Mn-O-La键合作用促进了锰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而高分散的锰更容易被还原,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向低温方向迁移,氧化还原能力得到提高.掺杂La之后,催化剂表面Brφnsted酸和总酸量增加,同时Mn4+和表面化学吸附
目的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DHDK原料药中11种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体积分数0.1%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结果 DHDK与有关物质A~K及未知杂质均能达到良好分离;杂质A在质量浓度0.180 ~2.000 mg·L-1、杂质B、C和J在质量浓度0.096 ~2.000 mg·L-1、杂质D、F和H在质量浓度0.144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法)测定驴胶补血颗粒中牛皮源、猪皮源成分.方法 用胰蛋白酶对驴胶补血颗粒中胶类成分进行酶解,采用UPLC-MS/MS法,以牛皮源特征肽m/z 641.3(双电荷)→726.2、m/z 641.3(双电荷)→783.3及猪皮源特征肽m/z 774.5(双电荷)→977.8、m/z 774.5(双电荷)→1034.6作为检测离子对,离子化模式为ESI+,进行多反应监测.结果 10批驴胶补血颗粒中,2批次仅检出牛皮源成分,2批次仅检出猪皮源成分,2
以氢气、氧气和四氯化钛为混合前驱体,通过气液爆轰法合成了多晶纳米二氧化钛.研究了不同摩尔比例的前驱体和初始反应压力对纳米二氧化钛晶相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纳米结构、成分、颗粒大小和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 表明:获得的二氧化钛存在纯净的锐钛矿相、纯净的金红石相和混合相,其中混合相的球形或者类球形颗粒粒径为20~150 nm.分析了纳米二氧化钛在气液爆轰中的形成机制.基于C-J理论和化学反应数据,计算了爆轰参数;该参数验证了不同摩尔比例的前驱体和初始反应压力对控制合成多晶纳米二氧化钛
目的 综述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α-syn)的结构及其显像剂和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显像剂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荧光显像剂、核素示踪剂以及直接或间接靶向α-syn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归类总结.结果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与遗传、环境、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相关.α-syn聚集而成的不溶性蛋白在脑内沉积以及黑质(SN)中多巴胺神经元(DN)的变性死亡导致了 PD的形成.目前,α-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