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矛盾反驳,顺理成章立论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la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高校出版社因出版一套数学教辅书被推上风口浪尖。这套数学教辅书分男女生版,男生用蓝版,女生用红版。如此策划,按照出版社的说法,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的精心编排和设计,旨在使“男女生发挥各自优势,帮助男女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为学习进步找到突破口”。该书前言中“一般来说,男生做难题更有优势”的说法引发争议,被指涉嫌性别歧视。
  教辅书种类虽多,但基于性别的分版设计以前从未出现。对此,有人振振有词,认为性别差异是群体差异的一种,教辅书分男女版无可厚非;有人义愤填膺,认为该教辅书冠以分版之名实则内容大同小异,只是一种营销策略;也有人忧心忡忡,认为教辅书分男女版会进一步突出学科学习的性别差异,影响性别平等意识……
  对此,你怎么看?请你以读者的身份给教辅书编者之一“廖老师”写一封信,表明态度、亮明观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甄言”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贯彻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宗旨。命题以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新闻事件设置情境,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以书信体的具体要求启发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交流者”,有针对地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思,帮助和引导学生提升思辨力和思考力。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展开多元立意:
  1.分析事件的不良影响。
  以“偏见”为话题引发讨论:结合学子的感受,表达偏见会让人迷茫、使人消沉的思考;立足青年责任,理性呼吁消除偏见,为社会文明发展铺平道路人人有责;联系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阐述社会需要关怀,而不是偏见……
  2.探究男女版教辅书设计的初衷。
  紧扣“因材施教”展开辨析:可以借厘清“因材施教”的概念和内涵,阐发教育创新应当遵循教育伦理的深层问题;可以溯源探由,提出“顺应趋势才是企业发展的健康导向”的建议;也可以表明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遵循“教育是国之

辩论大课堂


  突出学科的性别差异,出版男女版的数学教辅书属于性别歧视。这套数学教辅书基于性别而分出男女版,会进一步突出学科学习的性别差异,误导学生产生刻板的性别认识,从而影响性别平等意识与学习态度。这是教育的大敌,是阻碍文明社会发展的顽疾。
  ———甘肃省武威市职业中专高三冯国武
  制造噱头、贩卖焦虑的营销是对教育的亵渎,这种掩耳盗铃的行径注定会失败。性别差异当然可以讨论,但不该作为营销的噱头;营销当然没有原罪,但不该违背社会发展的趋势。识时务最为珍贵,不只是个人,一家企业、一个国家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我所经历的时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时代。”君不见,抖音发展伊始就以壮士断腕的姿态加强监管,最终走向世界。试想抖音如果一味地迎合流量为王,放任那些不健康的短视频充斥其中,又何来今日的蓬勃发展……
  ———甘肃省武威市职业中专高三王青年
  教育本身就是个探索的过程,对同一个题目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可能会收获不同的理解效果。当前教辅市场上多种多样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但基于性别分类的书籍还从未出现,这家出版社可能想进行一些探索。面对这一大胆的创新,如果丢弃刻板印象、少一些焦虑,静待使用者的感受和市场的反馈,倒不失为一种折中的办法。
  ———甘肃省武威市职业中专高三李晓泉大计”的前提,谨慎对待……
  3.审视大众的反应。
  立足对待新生事物的正确态度发表议论:宽容,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对待改革进程中新生事物的应有姿态;学会宽容,需要高远的眼光和卓越的思想;面对创新,理性对待……
  精彩时评
  教辅书分男女,如此“因性施教”是否标新立异
  “因性施教”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客观来说,男女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教辅书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来安排不同内容的详略程度,或者侧重相同知识点的不同讲法,则有一定的科学性。比如根据大数据,男生可能在计算推理上弱一些,教辅书在此类章节安排更多内容;女生在立体空间方面较弱,教辅书针对此类的讲解更多。从这个出发点看,出版社或许并没有“歧视”的意味。
  但公众的担心不无道理。当前社会上对男女的差异仍然存在着较严重的刻板印象,比如“男孩适合学理工科”“女孩上学没有用”等观念。在这个背景下,根据男孩、女孩各自的性别特征进行相应的教育,使他们获得适合自身性别的教育方式,往往成为一种抽象的理念和表面的设想。也就是说,以性别差异决定教育方式,很可能沦为因为教育方式的差异,造成更大的性别差异,所谓“成见威胁”正是基于此。
  在舆论压力下,出版社已下架该系列教辅书。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因性施教”的一边是因材施教,一边是性别歧视,两个维度都需要细细考量。对出版社来说,标新立异、高喊“女孩數学不错就买男生版”的做法值得三思。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原文展示


  因材施教无关性别,创新探索应尊重教育伦理
  甘肃省武威市职业中专高三一考生
  尊敬的廖老师:
  ①您好。在纷繁多样的教辅书中,您主编的《男生女生学数学》令我眼前一亮,可是您“因材”而设的男女生分版让我十分纠结,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放弃使用。遗憾之余,我有句心里话想对您说,希望您不要介意:因材施教无关性别,创新探索应尊重教育伦理。(引述材料核心内容,语言啰唆;“我”之角色不明,与书信体讲求创设真实语境、激发情感共鸣的理念相悖。)
  ②廖老师,我知道教育本身是个探索的过程,对同一个题目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会收获不同的理解效果。当前教辅市场上产品种类虽多,但基于性别分类的书籍还没有出现,您瞄准了这个机会,想借此进行一些探索。您的初衷令人敬佩,可结果让人失望。   ③教育上的任何创新探索必须遵循其基本的伦理。廖老师,您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此来实施“精准教育”。姑且不论这其中的科学性,单说面对这样“高大上”的宣传,又有几位家长能够抗拒?其实,在无法抗拒的背后弥漫的是家长对于孩子学数学的焦虑,而您基于性别策划的这套教辅书无疑进一步刺激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也引发了大家对于学科学习的性别公平的质疑。(②③两段没有顺应第①段的话题去论述,转换突兀。故这两段虽照应中心论点,但立论缺乏批驳基础,说服力不足;这两段语言过于注重说理,单刀直入,忽视了书信体设境、共情的要求。)
  ④“在高端的数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这是你们营销策划这套教辅书的理论依据,而这一思想分明带有性别歧视的色彩。廖老师,对此,我感到愤怒。
  ⑤消除偏见,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或许,您和该套教辅书的其他编者主观上并没有刻意歧视女性的想法,但在客观上,你们却造成了打击女性的结果。廖老师,几十年前人类就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几十年后仍然出现男女数学同考不同题的现象,这是否有些荒唐?数学本身就难,我不敢想象当一些数学不好的女生看到“男生做难题更有优势”这句话时,她们仅有的一点儿信心又该如何安放!(揭示事件弊端,有一定独特性,但作为立论的支撑部分放的位置过于靠后,破坏了破立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了论证的效力。)
  ⑥廖老师,站在出版社的角度,教辅书分男女版可能是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根据性别不同而进行的一种尝试。然而,突出学科的性别差异而出版不同版本的教辅书,只是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断章取义,以此为由的所谓精准教育说到底是出版社的营销噱头。一家企业的营销不“短视”,发展才能不“短路”。制造噱头、贩卖焦虑的营销注定会失败。(探究问题根源,对上一部分进行深化。但对于关键概念的理解模糊,泛泛而谈,致使行文驳而不破,缺乏深刻性和感染力。)
  ⑦“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教育是神圣的,是一项播撒知识火种、传播精神文明的事业。让我们尽己之力、尊重教育伦理,还教育一方净土。(引用名言流于形式,与正文破立缺乏关照,不能有效连接全篇;中间一句对于教育的定位与后一句呼吁脱节。)
  最后,祝您工作顺利!
  甄言
  2020年9月3日
  原文分析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是“因材施教无关性别,创新探索应尊重教育伦理”,审题立意到位,且书信体写作意识明显,论证游走于破与立之间,形式优美,语言灵活,如此行文思路可保留。但失误也较明显,主要有四大硬伤:
  ①文体模糊,空喊口号,缺少共情。作为书信体,文中虽有“交流者”的存在,但“我”之角色认识不明、出场契机没有恰当掌控,影响了情境的创设和共情的建构。
  ②靶心不明,驳而不破欠深刻。正文虽有反驳,但驳斥点不明朗,或不知从何处反驳,驳而不破,说理浅显。
  ③驳而无序,立论无当显混乱。论证过程层次模糊,立论过于突兀,说服力不足。
  ④破立分离,前后脱节少照应。对于破与立的关系及内容,前后缺乏照应,逻辑混乱,论证力不足。
  升格建议
  针对以上不足,建议从以下三方面修改:
  1.凸显角色意识,激活真实情境。
  书信体用第二人称可以营造温暖、亲切的抒情或说理氛围,同时,不能离开“我”之角色的代入意识与适时出场。不论是与“交流者”的情意沟通还是意见辩论,书信体皆应渗透“我”之感情和思考,处处凸显“我”之存在:事件中“我”之参与,说理中“我”之思考,呼吁中“我”之发声……“我”与“你”共存,是书信体的表征之一。
  2.找准批驳靶心,有的放矢示立论。
  抓矛盾、定驳点,可从三方面入手:①由表及里,排除干扰,挖掘事件之弊端,以此发起有力反击,正中靶心;②由果溯因,逆向推理,探寻弊端之根由,以显釜底抽薪之力;③解决问题,寻找出路,对策在,手握胜券。
  3.破立有机关联,破中有立显逻辑。
  优秀的驳论文要正确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破中有立,以有力的批驳作为立论的坚实支撑;破立结合,让立论源头分明、来由清晰,让破论有目标、有方向,从而避免立论的突兀之感和破论的盲目之嫌。破当抓住矛盾,立须顺理成章,在层层批判中形成正确观点。
  具体调整方向:将②③段移至文章后半部分,这样符合一般驳论文写作的思维模式及读者的认知逻辑,更能凸显主论点统摄全篇的作用;适当充实、丰富第⑥段的内容,以总分的模式与④⑤段呼应,以保持文章整体结构齐整,增强论证效力;更换第⑦段所引名言,有意识凸显“我”之存在感,以情说理,更具效果。

升格佳作


  因材施教无关性别,创新探索应尊重教育伦理
  甘肃省武威市职业中专高三一考生
  尊敬的廖老师:
  ①您好。我是一名女生,在纷繁多样的教辅书中,您主编的《男生女生学数学》令我眼前一亮,可是您“因材”而设的男女生分版让我十分纠结。在放弃使用之余,我有句心里话想对您说:因材施教无关性别,创新探索应尊重教育伦理。(开宗明义,概述事件核心,从女生读者的身份切入,更有代入感和语境感。)
  ②“在高端的數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这是这套教辅书的营销理论,也体现了您的策划理念。但从这句话中,我和我的同学却分明感受到了性别歧视的偏见。这样的教辅书又怎能堂而皇之地在校园传播!廖老师,作为女生,我真的感到悲哀和愤怒。(将原文的第④段调整至此,承接核心论点,过渡顺利。找准反驳点之一,针对事件所述“营销理论”,逐一揭示出“性别歧视”的弊端,进而提出质疑。有的放矢,靶心明确。)
  ③消除偏见,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或许,您和该套教辅书的其他编者主观上并没有刻意歧视女性的想法。但在客观上,你们却造成了打击女性的结果。几十年前人类就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几十年后仍然出现男女数学同考不同题的现象,这是否有些荒唐?廖老师,您知道,数学本就难学,我不敢想象当一些数学不好的女生看到“男生做难题更有优势”这句话时,她们仅有的一点儿信心和自尊又该如何安放!(段首句既是承上顺势引出的认识,也是本段说理的基础;批驳既关注女生群体,又联系个体,极具说服力。)
其他文献
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如果我是思特里克兰德,究竟是谁在指引我不顾一切地去追寻?  如果说是梦想,在他身上总有些违和。梦想是人主动创造并积极追寻的,它被人主导,高高地飘在头顶。可思特里克兰德更像是被一种力量吸引和控制,我以为,这种力量可以借用绝对精神的部分概念來解释。  思特里克兰德对原始世界的追寻是“绝对精神”从灵魂、意识到精神的演化。他的原始世界是无法用苍白的语言来表述的,那里是伊甸园,是炼狱,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万家团圆时,我们总会格外怀念那些逝去的亲人。  时间已不知过去了多少年,却始终没能带走我心底对外公的思念。每到春节大雪飘飞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外公。  腊月二十八,雪花纷飞,纯洁又美丽。年幼的我站在院子中,张开双手迎接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享受着雪花带给我的喜悦。当我陶醉时,一个厚实温暖的身躯从后面把我抱了起来。我回头一看,是外公。他一脸慈祥地看着我,刮了一下我冻得通红的鼻尖
題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21年伊始,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引起巨大社会反响,豆瓣评分高达9.4分。该剧取材于宁夏西海固脱贫的真实故事,主要讲述了二十余年间福建对口帮扶西海固,使其变成塞上江南的故事。  电视剧播出后,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观感:  ———片中的凌教授真有其人,扎根在最艰苦的地方开展菌草生态治理研究,造福半个中国,太伟大了!技术和观念才是脱贫的关键。  —
这个下午,我坐卧难安,手里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几次拿起又放下,睡也睡不着,新煮的茶汤也少了味道。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令我期待的午后时光,眼看着在我的焦虑中一点点儿流失。窗上暗了下来,树影儿不见了,屋外的蝉鸣也息声于天地。望着四四方方的窗口,不知怎的,我又感叹起了没人可以逃脱的命运。  他死了,车祸死了。他,男,五十岁左右,身高一米七,光头,很瘦,四分之一的头骨下陷,据说是在十多年前的一次车祸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泰斗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武侠迷们回味着他的作品,缅怀巨星陨落。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人,20世纪40年代移居香港,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也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几乎经历了整个20世纪的洗礼,又在新世纪保持了独树一帜的传奇身份。  20世纪50年代,查良镛开始
雨是神奇的。在雨中,所有气息都会被放大,冲撞四方。就像现在,当你走近窗边,城市街区的各种香味伴着泥土的芳香,就会一齐涌入你的鼻腔。  漫不经心的下雨天,街角搭着雨篷的煎饼摊,被一阵略带寒意的风吹开雨篷的一边,送来煎饼的酱香。卖煎饼的师傅着一身白色短袍,头戴矮帽,正低头忙碌着。那是冬在苟延残喘、春占据大半壁江山的时候,我虽被母亲约束着,不能每天都吃煎饼,但隔三差五也总能买来解解馋。反正卖煎饼的就在家
题目  请以“时间的印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故事,有细节,不少于700字。  题目解析  “时间”是古往今来引无数哲学家、文学家展开探讨和想象的基本母题,亦是人类难以掌控又无法摆脱的永恒存在。在时间的诸多特性中,无形无迹、无踪无影,难以被直接触摸恐怕是其最直观的特征。而本题的关键恰是要赋予无形的时间一种“印记”,将“无形”的时间有形化。这是本题暗含的矛盾所在,也是破题的难点。  所谓矛盾,
一直以来,议论文写作都是高考作文的考查重点。虽然近些年来,某些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目采取议论文、记叙文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但议论文仍是绝大多数考生的选择。  目前,许多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未能准确把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律,普遍存在文体混乱、堆砌材料、分析空洞等问题。事实上,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要有明确深刻的观点、充分恰当的论据外,还必须具有精巧的构思、清晰的结构。学生只有平时熟练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考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 14岁独臂少年张家城单手托起篮球梦  2020年6月,14岁独臂少年张家城打篮球的视频在网络上火爆起来。张家城是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5岁时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臂。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躺在病床上的他反过来安慰一旁的父母:“不要伤心,我没事。”他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所有困难和挑战,用一只手撑起了整个人生。两年前,篮球成了他生命的转机,他开启了自己
2021年1月23日—25日,广东、江苏、河北、湖南、辽宁、湖北、重庆、福建八省市进行了一次高考前模拟考试联考,这次联考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针对新高考制度的第一次大规模预演。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即八省市同一套试卷。评卷方式也和高考一样,全省统一改卷,甚至还像高考一样模拟填报志愿,模拟录取。这次联考的目的是给2021年即将参加新高考的八个省市的考生一次练习适应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