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y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所学校,都渴望培育出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效果之间往往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多数问题是因为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不够充分。本文试从诠释“文化”及“校园文化”入手,剖析校园文化的“合理内核”,以此展开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合理内核”;建设路径
  一、“文化”的再认识
  首先,我们应当厘清“文化”一词,尤其是充分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所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及教育功能。
  事实上,从古至今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研究与界定最多且没有定论,人们的争论各式各样,有文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等多方面的解释。在诸多界定中,本文选择将“文化”作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及各种制度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文化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对文化功能的认识则大同小异。“文化”不仅具有记录功能、认知功能、传播功能,关于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讨论,我们更关注“文化”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和凝聚功能。
  一方面,当“文化”被人们所创造后,就成了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即所谓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一旦产生就会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改造人,发挥其教化功能。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最终成为一个社会人。教化功能的作用还表现为,当文化环境发生变化后,可使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也发生相应变化。
  另一方面,文化可以使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在同一文化类型或模式作用下,产生相同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不仅能和谐共处,还能产生强大的认同感,这就是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功能。文化层次不同,凝聚的范围、层次、程度也不同。
  鉴于上述认识,在对“文化”一词的理解中,我们至少可以形成两点共识:其一,文化是由人创造的,这也是我们能够培育属于我们自己的校园文化的原因;其二,人类关心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关心人类自身发展命运的过程,而这正是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首要任务。一种校园文化培育得好不好,首先看其能否达到发展人的精神需求的目的。
  二、“校园文化”的理解
  有了上述对“文化”一词的再认识,我们不难得出对“校园文化”的清晰理解。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培育、积淀而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即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化的、显性的成果;精神文化则是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逐步积淀而成的内在的、精神形式的文化成果,它由学校共同的价值取向、学校精神、学校传统、行为习惯、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等内在的精神要素构成。
  当一所学校在自身发展中逐步确立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时,它也一定会十分自觉地培育与目标体系相一致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的学校教育系统,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教育理想。
  通常我们所说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指的是校园精神文化,从本质上讲,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办学目标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全校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校园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与其他文化形态相比,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形成文明高雅、催人奋发、与时俱进的校园氛围,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措施。它不仅能够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办学特色,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优质健康的校园文化还是一种教育资源,它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影响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的“合理内核”
  讨论校园文化的“合理内核”,其实是想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目标、方向与路径等问题。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充分整合学校各种办学资源,更需要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于是,选择正确的目标、方向及道路,不断丰富和培育校园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就显得尤为重要。
  1.校园文化的基础来自于道德。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道德一定是教育的生命,无论是哪一层次、哪一类型的教育,如果失去对于道德理想的追求,注定是失败的。在一个校园里,一切具有引领意义的正能量,都离不开道德力量的支持。一所优秀的学校,如果要真正将自己办得受社会关注、受百姓尊重、受学生家长喜爱,就一定要在学校的办学精神中,融入大德、大道、大爱,使学校成为道德的高地,成为社会理想、社会良知、社会责任意识的高地。由此可见,当我们在努力培育学校的校园文化时,对道德问题的关注是不可或缺的。
  2.校园文化的核心来自于价值。一种校园文化,如果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并不断延续下去,必然离不开价值力量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总是将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这种核心价值,就是长期以来在学校形成的一种共识,一种富有凝聚力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学校的核心价值,往往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或校训中。不可否认,学校往往会成为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的张力场,而校园文化的作用就在于,不仅要积极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价值冲突,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主流价值,选择具有民族传统的、优秀的价值成果。
  3.校园文化的水平来自于思想。评价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重要的是看其具有的思想高度。换言之,一所成功的学校,之所以能够对社会做出独特的贡献,之所以能够为一代代人所认可和喜爱,归根到底在于这所学校拥有属于自己的、经过一代代人不断润色的教育思想和校园文化。人们很容易通过这些东西去识别和认识它。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最重要的财富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思想,是精神,是主流文化中的精神实质。也正因为如此,社会就有了对于学校的种种期待,而且,更多的是关于学生思想塑造的殷切期待。
  4.校园文化的成长来自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而在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学校具备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校园文化的创新,是建立在文化传承基础上的自我扬弃,是在保留优秀校园文化成果时,自觉扬弃落后的东西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校园文化的创新,必然包括认识的创新、载体的创新、内容的创新、路径的创新、手段方法的创新等。只有坚持不断地创新,校园文化才会具有勃勃的生命力,才会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总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而要真正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就必须全力打造、精心培育优质的校园文化。学校必须坚持在积极营造高雅怡人的物化环境的同时,努力培育奋发向上的精神环境、和谐向善的人际环境、愉悦积极的心理环境、共同参与的活动环境,培育一种以道德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并积极将学校特有文化追求,内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人文精神,唯此,学校的精神才会深入人心,校园文化才能落地生根。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显著。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自主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重要作用和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旨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课堂效率  新课改要求将学生的发展放在
期刊
摘 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队伍老化,学生主体弱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法指导缺失。农村学校要通过援培结合方式,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思想理念,科学定位师生角色;要与时俱进,探索多元教学方法;渗透方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正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产生深刻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教学思考,审视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将农村初中数学
期刊
摘 要:“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对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影响“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国家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双师型”教师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
期刊
摘 要:創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对思维要求较高的科目,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
期刊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使得大学生不再是稀少的资源,大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问题不断凸显。本文主要探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如何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的策略,旨在给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大学生就业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适应能力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率。面对激烈竞争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农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对农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一门重要的通识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物理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进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并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旨在对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重新进行认识。  关键词:教育;人;社会;发展关系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克服困难,精准剖析教材,钻研教法,用心打造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打造;信息技术;优质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在初中阶段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和整体教学质
期刊
摘 要: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英语能力。在修订版教材中“学习技能”版块,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阅读指导,并且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尽快获取信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初中英语一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尽快探索出适合新课标的阅读课型教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阅读教学;阅读技能  每个人接受新知
期刊
摘 要: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是当前风行于发达国家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笔者从 MOOC 原初理论出发,从协作学习的角度对高师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MOOC;网络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MOOC简介  MOOC是一个年轻的a概念,2008 年由戴夫·科米和布赖恩·亚历山大联合提出,自产生以来风靡欧美并在商业经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