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现状、问题与改进r——基于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政策文本分析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依赖于政策体系这一重要保障机制.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政策通过作用于教师专业发展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本文选取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20份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样本,基于推论式类目构建的原则对其进行三级编码分析,以揭示学校层面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全貌.建议高校扭转功利化的政策取向,关注专业发展本身的价值,关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性,在合理运用权威工具的同时要加强能力建设投入和组织创新.
其他文献
高校师生学术失范行为是高校师生从事学术活动时违背学术准则和要求的行为.高校师生学术失范行为产生原因主要来自高校师生自身因素、学校组织因素、社会和学校环境因素.高校师生学术失范行为的防治主要通过师生的学术自律、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训练以及高校的学术道德教育、学术道德制度建设、学术失范行为惩处等予以解决.
介绍在线开放课程微项目化的思路,认为微项目教学非常适合社会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提出在线开放课程“知技用创”微项目化的结构形式.在线开放课程按照“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知识技能应用+创新设计”的结构,以微任务为引领,设计教学过程并实施教学,针对性强,能让学习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完成一个微小的学习任务,可以满足现代社会社区学习者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微项目化的在线开放课程不但可以让学习者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还可以提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是高校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较为明显的管理主义价值取向、科学性存在欠缺的指标体系和持续性不足的跟踪反馈成为这一制度有效运行中的主要困境.为此,需要从转变观念、立足专业和放眼未来出发,重视评价反馈参与主体的多元互动,开展评价反馈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关注评价反馈信息内容的跟踪收集,从而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把握,促进当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在课程这个微观层面,落实产出导向(OBE)仍然任重道远,而课程大纲起到牵引作用,对于工程类专业课程也是如此.为此,提出“1Why-2What-3How”并融入课程思政与工程设计思维的课程大纲撰写方法.这种撰写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更有利于指导工程类学生学习,自觉担负学习任务,同时有利于指导任课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还可以起到传承课程建设经验的作用.自动化导学与实训课程的落地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课程的获得感,提升了课程的质量.
与传统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在一体化设计、破除壁垒、减少重复教学、因材施教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已逐渐成为一流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在前期的探索和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本文以研究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质量保证机制为目标,首先对中美两国贯通式人才培养考核方式方法进行概述和分析,然后结合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创新创业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与创新创业研究领域的融合,是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信念来源.通过对自我效能感一般理论框架的梳理,提炼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来源渠道及作用机制,包括自身创业经历、他人创业经验、内源情绪状态、外源创业劝导等四种来源,调节个体的行为选择与努力程度、影响个体的障碍认知态度和情感处理反应等作用机制.从主体地位重拾、情绪养成、科学归因、榜样示范等角度提出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培育路径.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高效的教学模式会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对“双一流”建设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课程团队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创新性地提出了“四部曲”教学模式,分别是凝练知识点构建核心知识体系模式、有效的教学策略及管理、延展课堂及教学效果评价.本文采用“二八定律”凝练知识点和课堂管理,教学策略选用螺旋式递进知识复现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延展课堂,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给予实时反馈,再根据反馈迭代改进各个环节.以教学促教育,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生源选拔的关键环节.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和疫情精准防控的形势下,依托网络开展“云复试”是满足复试主体现实需要的首要选择.本文通过分析“云复试”优势所在,厘清“云复试”面临的信息丢失、效益与公平、责任归属三大现实困境,结合实践提出了破解困境的对策建议,将有益于优化“云复试”工作,全面提高复试工作质量水平.
在分析课程思政元素及元素库内涵基础上,针对“通信抗干扰技术与应用”课程特点,从确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设计融入手段和运行维护机制等方面,探讨构建课程思政元素库方法,为专业课教员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借鉴.
文职人员作为现代化军队的重要人力资源,是作战支援的重要保障力量,当前已与军官、军士、士兵并列成为军队的“四大支柱”.针对军队院校文职人员评价指标研究程度不够深入的现状,系统阐述了对军校文职人员评价指标的认知,包括评价指标的理解、构成与内容;提出了军校文职人员指标设计思路与权重配制方法,以及评价指标效度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