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球瘤一例报告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球瘤发生于肾脏罕见。本文报道1例肾血管球瘤患者,术前CT检查示左肾下极一边界清楚肿物,动脉期明显强化且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行腹腔镜左肾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肾血管球瘤。术后随访35个月,患者无复发及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3D可视化及混合现实技术在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其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因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肾肿瘤,均为单发肿瘤,无局部和远处转移,符合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指征。排除标准: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前均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平扫 增强扫描,观察组将CT影像图像生成DICOM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3D建模,并将3D可视化肾脏数字模型上传至混合
目的对比研究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结肠系膜途径和经结肠旁沟途径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积水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9例肾积水手术患儿的病例资料,男15例,女4例。平均年龄3.5(0.2~16.8)岁。平均体重18.4(5.5~67.0)kg。2例有腰痛症状,17例为产前检查或体检时发现的无症状患儿。19例患儿中,单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15例,UPJO合并高位输尿管2例,UPJO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1例,UPJO合并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起始部1
目的探讨阴茎背侧皮肤紧缩技术治疗儿童尿道下裂轻度阴茎下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5例尿道下裂伴轻度阴茎下弯患儿的临床资料。95例行阴茎皮肤肉膜脱套后均存在阴茎下弯且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对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后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8例因膀胱癌行BCG膀胱灌注后确诊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63.6(47~76)岁。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1.78(0.45~3.62)ng/ml,f/tPSA0.32(0.20~0.51)。前列腺mpMRI检查外周带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均为正常前列腺MRI影像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4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中位年龄75.5(44~84)岁。就诊原因为血尿11例,腰痛2例,无症状1例。5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1例有对侧肾盂癌病史。孤立肾4例,肾功能不全3例,双侧肾盂癌1例,因一般状态差(美国麻醉医生协会评分≥3分)无法耐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要求行保肾治疗者2例。14例共15侧肿瘤,肿瘤主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3例,女40例。年龄49(31~68)岁。平均狭窄长度15(5~25)mm。距腔内碎石术的平均时间6(3~10)个月。行经尿道逆行腔内手术(腔内手术组)34例,包括输尿管球囊扩张18例和输尿管狭窄内切开术16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重建手术组)79例,包括腹腔镜手术43例和开放手术36例。两组的年龄、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TSC-RAML)的环状RNA(circRNA)表达谱,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调控网络。方法根据2012年国际结节性硬化症共识小组确定的TSC诊断标准,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TSC-AML患者的肿瘤组织及配对的正常肾组织各3例,分别利用circRNA、miRNA芯片技术和二代测序检测3对配对样本的circRNA、miRNA和mRNA并确定差异分子。分别对差异性circRNA分子的来源基因和mRNA分子做基因本体学(GO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于苏北人民医院行前列腺穿刺的13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穿刺均采用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PPNB),观察组采用1%罗哌卡因32ml,对照组采用相同剂量的利多卡因。两组穿刺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腹阴囊鞘膜积液临床少见。以往常规检查诊断困难,容易漏诊。且手术大多通过腹股沟区或腹部切口完成,创伤较大。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回弹球现象"明确诊断腹阴囊鞘膜积液,同时在腹腔镜下切除腹腔内肿块、闭合内环口,使腹阴囊鞘膜积液获得治愈。本文总结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5例腹阴囊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采用腹腔镜技术对腹阴囊鞘膜积液的诊治价值。
2017年3月24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以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胰腺肿瘤为特征的希佩尔·林道(VHL)综合征患者,行同期胰体尾肿瘤切除 双侧肾上腺肿瘤切除 右侧肾上腺大网膜移植术,术中使用激素治疗,保留部分正常肾上腺组织并包埋于大网膜中。术后第1天出现肾上腺危象,经激素替代、强心、营养心肌、清除炎性介质、气管插管等积极抢救,病情得到控制。术后激素替代治疗6个月。随访4年,患者血压正常,无皮质功能低下,无肿瘤复发及其他相关病变出现。对于此类患者行同期多器官、肿瘤切除术时保留部分正常肾上腺组织可减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