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托必利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患者CGRP、5-HT水平变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ch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及对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GER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n=43)、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伊托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托必利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食管黏膜损伤程度、食管24 h pH值监测参数、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GRP、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67% vs 81.40%,P<0.05);治疗后2组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5 min反流次数、4h反流次数、pH值<4总时间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GRP、5-HT、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治疗GERD,可有效抑酸,降低患者血清CGRP、5-HT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食管黏膜愈合,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农产品和畜牧业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为了有效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积极优化畜牧养殖产业专业技术水平,其中技术推广工作尤为重要,但不能忽视的是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给我国当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Objective:To evaluate to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enqi Fuzheng Injection (SFI)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eukemia (AL) by meta-analysis.Methods: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为了保证肉制品的供应稳定,畜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而环境污染,养殖率低,动物疫病发病率高等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那么畜牧兽医技术的重要性凸显.本文将简单阐述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对于农村的重要性和推广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对推广体系的建设提出一些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患儿男,6岁,全身反复湿疹样皮疹伴脓肿6年.皮肤科情况:头面部散在红色丘疹,伴瘙痒.躯干及四肢多处陈旧性皮损.左侧腹股沟可触及包块,红肿及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总IgE>1 190.0 IU/mL;嗜酸性粒细胞2.33×109/L.胸部CT:右侧气胸伴右肺压缩,两肺多发含气囊腔.基因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有1个杂合变异.诊断:高IgE综合征,肺囊肿,气胸.治疗:系统抗菌、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及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
患者女,26岁,右面部皮下包块半年.患者右面部直径1 cm皮下包块,境界清楚,质地坚实,无压痛.组织病理示:真皮大片的肌上皮样肿瘤细胞,细胞核大,胞浆丰富淡染,伴黏液样基质沉积;可见部分区域腺腔样分化,有顶浆分泌.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和 SOX-10弥漫强阳性;GCDFP-15、CEA、EMA、CK、CK7均阳性;Ki-67<5%.结合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病史,诊断原发性皮肤腺样肌上皮瘤.予以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患者男,58岁,四肢甲板变薄,纵纹4年,活动后呼吸困难2年,加重10 d.皮肤科情况:舌体稍肥大,舌边缘见齿痕,双手指甲及双足趾甲均可见甲板萎缩变薄、纵纹.骨髓穿刺送检:浆细胞明显增加,浆细胞占20.5%,幼浆13%.腹部脂肪、膀胱、腹膜后组织活检刚果红染色均为阳性.诊断:①多发性骨髓瘤;②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阶段,常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理应加强改革.在此之上,本文主要围绕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经由重建养殖体系、优化生产结构、加强疫病防控、建立经济合作社对策,促使畜牧业逐步朝着规模化、智慧化方向发展,从而满足新时代畜牧业产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对牲畜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推动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为保障畜牧业发展质量,需要加大兽医技术体系建设的推广.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推广中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给出了完善措施,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目的:通过测定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中总氧化状态及总抗氧化状态水平,分析结直肠息肉患者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并探讨其在结直肠息肉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4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人群的空腹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氧化应激参数,包括人总氧化状态(TOS)与人抗氧化剂总状态(TAS)水平,并计算氧化应激指数(OSI).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直肠息肉组血清TOS[(26.59±5.58)U/mL vs(19.05±3.29)U/mL]、OSI[(1.09±0.36)vs(0.57±0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基层畜牧兽医站是保障畜牧业正常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从事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受到各类疾病的影响,这类疾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属于人畜共患病.所以,为了保障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以及保障我国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就应当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人畜共患病对于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影响,做好相应的研究工作.从而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尽可能地将各类人畜共患病进行有力地控制,实现畜牧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