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优化“新闻报告”课堂活动的行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是一项旨在改善“新闻报告”课堂活动的行动研究报告。按照行动研究的五个步骤,根据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理论依据为基础制定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成效进行评估和反思。
  关键词: 新闻报告 行动研究 课堂活动
  行动研究是“行动”和“研究”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即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将实际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寻求实际问题的解决。行动研究是“问题解决”式的研究呈螺旋形向前发展,每一轮行动研究都包括以下五个步骤:选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一、“新闻报告”课堂活动简介
  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学生阅读能力”描述中,无论是“较低要求”、“一般要求”还是“较高要求”,都对学生的报刊阅读有明确规定,以“一般要求”为例:“……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中大众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鉴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没有“报刊阅读课”,笔者采用隐性课程形式:要求学生“课下阅读,课上报告”英语新闻故事。对象为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时间为每周精读课的前十分钟,每次三人,轮流值日,每人三分钟。英语新闻选自《中国日报》、《21世纪报》等国内英文报刊及网络。之所以让学生选择新闻故事,是因为它们一般是社会热点话题,容易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活动以期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2)锻炼公众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调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4)增加课堂信息输入量,拓宽学生视野;(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6)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
  二、问题发现
  在“新闻报告”课堂活动实施了一个月之后,笔者发现实际情况有时并不能达到教师的期望,表现为:(1)有些学生作报告时,相当多的学生不认真听或根本不听,各干各的事情;(2)报告人选材不当,难度过大,表达欠准确、流利;(3)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反馈,活动流程简单、僵化,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下来,非但听者认为学不到东西,报告者也因为报告不成功而丧失信心。
  问题出在哪里?为了找出症结所在,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表明:(1)学生对有的选材不感兴趣或不太了解,以致影响对报告的理解;(2)有的报告语言过难,生词太多,学生听不懂、跟不上;(3)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考核活动效果,报告人和听众都没有压力,不够重视,精神不集中。
  三、如何解决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笔者制订了如下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学生在“新闻报告”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任务;下表还包括采取各步骤的理据。
  四、实施计划和效果评价
  在采取上述措施三个月之后,笔者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盘点。
  1.课堂观察: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学生对“新闻报告”活动的热情和投入程度明显增加,活动效果大大改善。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听讲,很少有学生走神,课堂气氛比原来活跃得多,很多学生主动发言,或提问,或讨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大大增加。有的学生用图片、幻灯片、音乐等手段辅助说明,给自己的报告增添一抹亮色,这在改进以前是绝无仅有的。学生的报告水平无论从话题选择、语言水平、演讲台风等都有很大的进步。
  2.问卷调查:在措施实施第三个月的课堂上,笔者对所教平行班148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便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整个计划的效果。结果显示:
  (1)148名学生中,144(97%)名学生认为与改进前相比,他们更喜欢改进后的“新闻报告”。学生普遍认为:改进后的活动要求更高,报告质量也更高,虽然无论从报告者还是听众比过去感觉压力大,但学生认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
  (2)148(100%)名学生认为自己做“新闻报告”的水平有所提高。其中45(30%)名学生认为有很大提高,103(70%)名学生认为有较大提高。可见改进措施收到预期的效果。
  (3)就教师的指导而言,81(55%)人认为比较有帮助,67(45%)人认为非常有帮助。学生反映:教师地指导对于他们确定报告内容、语音语调、演讲台风等均有帮助,教师面对面地指导对于他们如何做一篇有感染力的成功报告非常有益。
  (4)改进措施中的反馈表格是措施中的重要部分,对此笔者设置了调查项目,结果显示:全部学生都反映这个反馈表格把他们涣散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为了填好表格得到良好的平时成绩,听众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对报告人的评价权掌握在全体听众手中,为了获得好的成绩,报告人会力求完美,不断提高报告质量。这样,这张反馈表格把报告人和听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3.学生访谈:作为对问卷调查的补充,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笔者找了30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学生占全体学生的20%。结果显示:25(83%)名学生认为“新闻报告”使他们在英语课堂上最激动、最紧张也是收获最大的时刻,使他们受益匪浅。他们承认此活动给他们相对封闭的校园生活打开了一扇面对外面世界的窗口,不仅学到了知识,如词汇、文化,而且锻炼了阅读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演讲能力、评价能力及反思能力,增强了自信心。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养成了阅读英语报刊的习惯,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五、反思
  基于以上收集到的数据,笔者认为此项优化“新闻报告”课堂活动的行动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改进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拓展了学生视野,增加了课堂信息输入量,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公众表达能力。本项研究的局限性体现如下:
  1.一系列改进措施只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听力水平差的问题,部分水平差的学生做听众时感到有压力。
  2.在改进后的活动方案中,教师要进行组织工作,教师要对报告人进行指导,制作、发放、回收表格,统计反馈表格结果,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但是和改进措施产生的积极效果比起来,教师的努力是值得的,教师角色的这种“导演”性质也是外语教学进步和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孙倚娜.认知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3(3):20-25.
  [2]曹巧珍,郭浩儒.“值日生报告”行动研究[M].现代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活化石”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也是世界闻名的珍稀动物,一直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中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
期刊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其中有一个能力要求为“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指: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
期刊
目的探讨小剂量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的内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探针实时测定缓激肽刺激前后C6胶质瘤细胞内的钙离子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变化。结果C6胶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发生.虹吸现象就是其中一个物理现象,虹吸现象之所以能够产生,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压强的存在.古代中国人很早就根据虹吸原理制造
期刊
发现“皮卡丘”rn1983年7月,我在一次野外考察中,偶然瞥见岩石缝有一个灰色的、带着斑点的动物出现,它像兔子又像老鼠,很像动画片里的“皮卡丘”,这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动物.两
期刊
用AI“看见”生物多样性rn监测、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步就是对生物多样性开展全面的研究.AI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出现可以让计算机或机器通过以往示例和经验,学会模仿
期刊
第一场中国主动发起的会战rn淞沪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是中国南北海岸的中心点,长江的入海口处,同时也是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其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
期刊
鱼类登陆早有准备rn鱼类登上陆地的过程似乎很简单,原本生活在水中的鱼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爬上了陆地,最终变成了四足动物,也就是陆生脊椎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逐渐完成了
期刊
在道路拓宽工程中,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破坏现象进行了调查,以四川某省道拓宽项目为例,结合实验、现场提取数据及分析结果,对拓宽道路路基变形规律及土工格栅处治效果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