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一例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58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20岁,因“左侧面肌进行性萎缩2年伴脱发1年”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肌肉渐进性萎缩,当地医院就诊,查肌电图示双侧面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未予治疗。1年前开始出现患侧毛发脱落,肌肉萎缩无停止,萎缩区域皮肤柔软,弹性良好,无色素沉着,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面部疼痛、歪斜及口干舌燥感,身体其他部位肌肉无萎缩。为进一步查明病因于2008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侧颅顶部毛发脱落明显,左眼闭眼正常,双侧瞳孔等大,左侧眶下区、颊部、咀嚼区、上下口唇周围组织明显萎缩凹陷,肌肉纤薄,局部无压痛(图1)。外鼻无畸形,左右对称,左鼻毛较稀疏,鼻中隔无偏曲。鼓气、闭口无异常,伸舌居中,左侧舌体较右侧萎缩,咽喉未见异常。上下颌前后牙无异常,咬合关系正常。身体其他部位未发现明显异常。

其他文献
患者男,60岁。因左侧鼻塞伴声音嘶哑2年于2008年10月入院。入院前1周于我科门诊行鼻内镜检查,见左侧鼻腔狭窄,麻黄素棉片收缩鼻腔后见左侧下鼻甲、鼻中隔中后段及部分中鼻甲下段均有粉红色光滑新生物呈弥漫性生长,触之极易出血,左侧鼻咽部未见异常;右侧鼻腔未见异常,右侧鼻咽部可见新生物(图1a)。动态喉镜检查示双侧声带粉红色光滑新生物(图1b),双侧声带运动正常。
目的比较单侧胸前入路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在处理甲状腺双侧腺叶病变方面的优缺点。方法将2006年6月-2008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无注气内镜单侧胸前入路甲状腺双侧腺叶手术的患者20例设为内镜组,同期传统手术病例24例作为传统手术组。内镜组病例入选标准:既往无甲状腺等颈部疾病手术病史,无放疗史;结合术前CT和甲状腺功能检查选择考虑为良性肿块性病变。两侧瘤体直径均小于4cm,其
2008年10月我科收治一例罕见颈部金属异物,术中反复在C形臂X线透视机准确定位下,经口咽侧壁切开手术,取得成功。术中损伤极小,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气管食管学是一门相对成熟的学科,所涉及疾病已有较完善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普及和技术提高,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气管支气管异物、食管异物等已取得很好的疗效,挽救了众多患者生命并大幅减少了并发症。近十年来,在一些难治性疾病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952年,在骆兆平翻译的《耳鼻咽喉科学》一书中,对鼻息肉的治疗是这样介绍的:“息肉若已产生梗阻,宜割去。……局部麻醉可用蘸有麻药及肾上素的卷棉子放在息肉蒂部,然后用鼻圈套器之铉圈将息肉套住,徐徐向上移动至蒂部,轻轻将铉收紧,息肉就落下。”1978年,在《耳鼻咽喉科学》编写组编著的《耳鼻咽喉科学·鼻科学》中,也介绍了在局麻下,应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的方法。但是,在这两本书中,都没有提到鼻息肉的药物治
目的了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管结石复位时耳石误入另一半规管的发生率、识别方法和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进行BPPV管结石复位患者430例,分析复位过程中出现耳石移位瀑人另一半规管的情况。结果后半规管BPPV患者313例,耳石复位过程中出现前半规管异常移位者有5例,出现外半规管BPPV者3
目的建立听力正常婴儿短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pip ABR)和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反应阈的正常参考值,研究其听觉发育的生物学规律,并比较两种听力检测技术的频率特性。方法选取0—6月龄听力正常婴儿80例(160耳),按月龄分为四组:新生儿组、42d组、3月龄组和6月龄组,每组20例(40耳),男女例数均等,分别记录其短声ABR的潜
目的评估兔鼻窦炎模型造模不同时段骨质变化的病理学表现及其与时间的相关趋势,探讨骨质重塑在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上颌窦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制造兔鼻窦炎模型,根据造模时间将实验组分为A(2~4周)、B(6—8周)、C(12周)3组,每组8只,健康对照组4只。在特定造模时间收集鼻窦标本,石蜡包埋、进行HE、Masson和AB—PAS以及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
眩晕是一个常见的症状,近年来眩晕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目前眩晕在所有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30%,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更高。弓l起眩晕的原因较多,涉及到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学科。有3/4的眩晕是由于外周前庭的病变所致;仅1/4的眩晕为中枢病变引起,如脑血管病变、偏头痛、多发性硬化、后颅窝肿瘤、神经代谢异常等。因此耳鼻咽喉科成为眩晕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学科。在我国
自1989年提出“卫生假说”(hygienehypothesis)以来,越来越多的关于变应性疾病的研究围绕这一课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各种研究正在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卫生假说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