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精密播种机播量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来源 :农机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5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播量监测是评价播种机播种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受到多行播种机排种速率的影响,易出现漏探测的问题,严重影响播量监测性能.为此,设计了一种玉米精密播种机播量监测系统,包括显示器以及基于STM 32设计了播量监测器和基于输出脉宽调试输出(PWM)设计的排种监测传感器,并提出了一种播种顺序计数方法,用于对玉米精密播种机的播量粒数进行精准监测.利用四行玉米精密播种试验台进行了9个播种量下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46000~126000粒/hm2,以10000粒/hm2为间隔递增变化时,利用研发的基于脉宽调试输出(PWM)的排种监测传感器提高了排种监测输出信号脉冲宽度的稳定性,输出脉宽标准差为0.82ms,消除了过短的输出脉冲宽度,防止了播量监测器对多行排种器的排种漏探测,系统总体播种粒数监测准确性为98.42%,标准差为0.80%.基于此,所开发系统的播量粒数监测精度与实际播种量的相关系数由-0.88降至-0.04,有效降低了多行播种机排种速率对播量粒数监测精度的影响,为播量分布监测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深松机机架结构复杂、受载能力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深松机,机架采用多网格式进行深松作业.运用ANSYS模态分析相关原理及田间试验对深松机机架进行分析.在SoliWorks中建立深松机的三维实体模型,运用ANSYS对深松机机架分析,机架采用三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选择分析类型,对深松机机架分析求解,计算出前6阶模态的振型和固有频率.试验结果表明:模态分析所得在频率较低阶段都较小,满足设计要求;该种深松机在田间深松试验过程中结构稳定,符合实际要求,为深松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为优化植保器械,设计了一种H型组合喷头,对组合喷头田间作业参数对施药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阐述分析了H型组合喷头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根据田间试验得到该组合喷头各部件的优选参数.结果表明:在0.3~0.9MPa压力下,H型组合喷头的流量为208.3~293.3mL/min、雾滴粒径分布跨度为0.71~0.82;常规喷头流量为724.2~1427.2mL/min、雾滴粒径分布跨度为1.56~1.71.在0.3~1.5m各处,H型组合喷头的雾滴沉积量为0.129~4.256μL/cm2、覆盖率为21.3%~55
起垄栽培因其能提高地温、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及增加产量,已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和采用,但起垄播种装备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研制了一种基于高垄种植的花生播种施肥机,主要由旋耕机、起垄装置、机架、播种、施肥、喷药和覆膜装置等部分组成,可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播种、喷药、覆膜及压膜等作业,并有效解决了起垄高度不够、起垄质量不佳的问题,有利于花生的增产增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起垄成功率达到98%,作业质量符合花生种植的农艺要求,为我国垄作花生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目前,新疆林果业要进一步实现机械化,需要不断提高果园的“宜机化”标准,开展新疆果园的“宜机化”改造势在必行.为此,针对普通旋耕机作业造成少耕、漏耕的情况,设计了一种适合新疆果园避障旋耕作业的机具,可通过液压控制系统提供动力输出,控制避障执行系统在中耕除草时对果树或障碍物进行有效避让,以免对果树造成伤害.经过对国内外避障旋耕机的理论研究和一系列有效计算,设计了适合新疆林果业的果园避障旋耕机液压系统和旋耕机的关键部件,并通过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对果园避障旋耕机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出果园避障旋耕机最佳的作业理论参数
针对国内现存残膜回收机回收效率低、含杂率高及卸膜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玉米窄膜覆膜田作业的残膜卷拾回收机具.整机由起膜装置、膜杂分离装置和卷膜装置组成,一次作业可完成起膜、送膜、膜杂分离、卷膜及卸膜等作业项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具前进速度为2 km/h时,机具残膜拾净率为92%,且作业性能较稳定,满足农业行业标准,为西北地区的小型残膜回收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谷子脱粒分离过程中籽粒运动与分布趋势直接影响清选负荷与质量,而脱粒分离过程观测与研究难度较大.为此,以龙谷31号谷子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谷穗结构、分枝情况,利用EDEM软件黏结模型建立了谷穗虚拟模型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并进行了仿真与台架的对比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轴向脱出物籽粒分布符合BiDoseResp函数分布,周向脱出物籽粒分布符合GaussAmp函数分布,并分别求出轴向与周向对比试验拟合曲线方程,绘制拟合曲线,拟合结果均收敛.分别对两对拟合曲线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轴向与周向脱出物籽
为了提高花生捡拾收获机捡拾装置的秧果捡拾效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捡拾装置的捡拾幅宽、捡拾齿、捡拾输送辊筒等零部件进行设计和分析,重点设计了带有活动间隙角的捡拾齿,阐述了其结构及工作过程,并对捡拾齿捡拾花生秧果时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轨迹分析.同时,以捡拾装置捡拾齿间距、捡拾带速度、捡拾齿活动间隙角度为影响因素,以秧果捡拾率为检测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捡拾齿间距和捡拾带速度对花生秧捡拾影响极其显著.最优组合:捡拾齿间距为114.117mm,捡拾带速度为1.352m/s,捡拾齿活动间隙角度为5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精确农业的发展理念得以进一步实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需要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还需要对生产环境相关信息进行精确把控,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科学性.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对田间信息采集与应用的重视程度仍不足,导致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型阶段.针对这一问题,从现阶段田间信息采集技术出发,设计了一款功能全面的轮式田间信息采集机器人,实现了对生产环境、土壤状态、作物情况等众多信息的快速采集,并对其功能和控制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该机器人设备的开发能够显著节省田间信息采集成本,
为研究不同植保机械施药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探索防治棉蚜的最佳植保机械.使用3种植保机械,即喷杆喷雾机、喷枪、植保无人飞机进行了棉田施药试验,以虫口减退率与校正防效为指标,考察了3种植保机械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考虑到雾滴在棉花叶片上的沉积效果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综合对比了3种植保机械在棉花叶片上的雾滴沉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保机械在水敏纸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和覆盖率整体趋势为上层>下层,正面>反面;雾滴沉积均匀性趋势为植保无人飞机>喷杆喷雾机>喷枪,正面>反面,上层>下层;植保无人飞机在水敏纸上的雾滴沉
针对现有的牧草打捆机普遍存在的生产效率较低、工作可靠性一般及核心零部件缺乏创新等问题,设计研发了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牧草打捆机控制系统.系统以西门子PLC为核心控制器,安装有重量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A/D转换模块将传感器采集的信号转换为modbus通讯协议的RS-485数据形式,由无线GPRS数传模块完成数据传输任务,并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数据的实时处理分析,完成打捆机的开仓控制.试验表明:系统实现了牧草打捆机开关仓的实时精准控制,适宜草捆成捆率为96%,成捆平均时间为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