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CMRI、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 :中国CT和MRI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功能不全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MRI、心电图检查,观察其影像学特点,依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无症状组,对比两组的CMRI、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分析CMRI与心电图的诊断价值.结果 CMRI、心电图下不同疾病类型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有一定影像学特点;CMRI上有症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无症状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无症状组心电图QRS电压值、QRS时限值、QTc间期及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Q波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患者中,QRS时限值≥120ms者的LVEF较QRS时限值<120ms者低,而LVEDV、LVEDD大于QRS时限值<120ms者(P<0.05).结论 心功能不全患者CMRI及心电图有一定影像学表现,对于无症状的心功能不全患者经心电图可能未能发现异常,但联合CMRI检查可发现其心功能改变,将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早期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福建省三明市11例确诊NCP患者早期胸部CT扫描图像,回顾性分析胸部CT图像,观察确诊患者胸部CT有无异常表现,并重点对异常CT图像上病灶的位置、密度、形态、数目,特别是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血管增粗、实变、支气管“充气征”、间质增厚及胸腔积液等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11例患者胸部CT扫描,10例均有不同程度肺部异常阴影,其中1例患者首次检查未发现阳性表现,但3d后复查出现肺部阴影.11例确诊CT图像中,单发病灶1例,2个病灶1例,两肺多发9例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联合环丝氨酸胶囊治疗肺结核对患者免疫细胞以及X-pert MTB/RIF的影响,评价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85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90):给予单纯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n=95):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丝氨酸胶囊治疗,采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水平,并依据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及X-pert MTB/RIF检测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CT肺血管参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血清尿酸(SU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分析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28)及重度组(n=27),并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6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分为频繁加重组(n=44)和非频繁加重组(n=36),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测量肺小血管横截面积(0.05).非频繁加重组%CSA<5高于频繁加重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Wnt通路抑制因子(DkK1)检测联合低剂量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MS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纳入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行低剂量MSCT检查,评估CEA及DDK1水平.比较肺癌、良性疾病及健康体检者CEA及DDK1,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低剂量MSCT、CEA、DDK1单独及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效能,记录早期肺癌患者低剂
目的 研究FGGO在多层螺旋CT(MSCT)征象表现,对其性质进行鉴别,分析MSCT在FGGO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5例肺部F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良、恶性病变的病灶形态,边缘是否光整,边界是否清楚,常见征象表现以及病灶类型分型.结果 良、恶性病变病灶形态、边缘、常见征象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MSCT检查对良、恶性FGGO总诊断正确率为90.89%,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SCT可反映病变组织内结构变化、病理改
目的 探究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与常规冠脉造影的准确度.方法 择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8例,依据诊断方式不同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以作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冠脉造影诊断,研究组则采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诊断,分析两组诊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冠脉血管中斑块性质,漏诊率及误诊率,诊断时间及诊断费用.结果 研究组冠脉管腔狭窄Ⅰ级、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冠脉管腔狭窄Ⅲ级、Ⅳ级、Ⅴ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目的 探讨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成像检查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根据对比剂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观察患者MSCT图像,对比两组血管强化情况和图像质量.结果 不同剂量中肺主动脉及其分支强化后CT值均符合评价标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强化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CT值分别为(256.19±51.34)HU、(268.33±49.86)HU,高于低剂量组[(105.11
目的 分析128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行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以CAG为“金标准”,评估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A和CAG诊断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一致性比较,所得Kappa值分别为0.945、0.864、0.883,Kappa值均大于0.75,表明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良好;MSCTA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行256层螺旋CT检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探讨其对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病史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同期选取35例行冠脉CT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CTA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根据RI指数是否大于1将观察组分为RI>1及RI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
目的 分析CT、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9例小儿川崎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所得超声、CT图像进行分析,了解CT、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心功能以及冠状动脉主干直径评估情况.结果 CT、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LVEDV、LVSV、LVESV、LVEF值评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患者RCA、LM值比较无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