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织物的连续式轧染工艺

来源 :纺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1980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涤纶染色中为提高色牢度而进行还原清洗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污水处理问题,制备了C.I.分散蓝291分散体,并将其用于涤纶织物的连续式轧染中.研究了该分散体的分散性能及粒径对染色涤纶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了防泳移剂、黏合剂和渗透剂的加入对涤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阳离子型固色剂对染色涤纶织物色牢度的影响,分析了染色涤纶织物的热力学性能和强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连续式轧染工艺制得的染色涤纶织物匀染性、色牢度及K/S值得到改善,染色涤纶织物具有优异的耐干摩擦色牢度(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4~5级)和耐皂洗色牢度(5级),皂洗残液化学需氧量(COD值)降低了54.7%,且织物的热力学性能和强力几乎不受影响.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传统医用敷料在患者伤口护理中出现的易感染、造成二次伤害等问题,结合生物质原料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性等特点,以及部分生物质纤维良好的吸湿性、抑菌性和一定的生物活性等性质,介绍了生物质纤维作为医用敷料的优势.概述了用于医用敷料的不同生物质纤维的制备方式,提出不同伤口定制化处理时适用的生物质纤维.归纳了近年来各类生物质纤维医用敷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在抗菌消炎、药物递送、渗液管理、组织替代医用敷料中的功能化应用,并探讨了生物质纤维医用敷料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放射性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质量保证程序,包括放射性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受试物管理、放射性试验的现场检查和关键阶段检查,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准确以及人员与环境的安全.
采用X射线单次大剂量局部照射的方法,对SD大鼠进行不同剂量的照射,通过观察照射后大鼠的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大鼠放射性直肠炎模型的建立方法.结果表明,X射线大剂量单次局部照射18 Gy能成功诱导大鼠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该模型适合用于放射性直肠损伤药物治疗效果研究的需要.
介绍了美国、欧洲以及我国的放射性药物法规管理体系,简述我国放射性药物申报临床研究的流程,对比我国与欧美放射性药物法律法规的异同.
为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术后侵蚀并发症,制备了菱形网孔激光切割边缘吊带和矩形网孔自锁成边吊带,分别测试了吊带网片宽度、厚度、面密度、线圈密度、密度对比系数、孔径尺寸、孔隙率和有效孔隙率,并且进行了单轴向拉伸测试与定负荷反复拉伸测试,初步分析了2款吊带的长期有效性与抗皱缩变形能力.结果表明:2款吊带均满足轻质大孔、高有效孔隙率的需求,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差异;矩形网眼吊带的弹性模量与抗弯刚度明显大于菱形网眼吊带,在2.5和16 N/cm定负荷拉伸下都具有更高的有效孔隙率和更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同时具
为有效控制人体发生严重创伤时出血,减少伤口感染概率,研制了具有抗菌止血功能的弹性绷带.以聚丙烯(PP)纺粘弹性非织造材料为基材,对其进行聚乙烯醇(PVA)亲水改性和壳聚糖(CH)接枝改性处理,得到具有抗菌和止血双重功能的PP-PVA-CH弹性非织造材料,并对改性前后试样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VA和CH成功负载在非织造材料表面,且改性对材料主体结晶结构没有影响;PP-PVA-CH的最大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是PP的1.40和1.24倍,PP-PVA-CH的弹性回复率为88%;改性后试样的接
我国现有水库9.8万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0.4万多座、小型水库9.4万多座,80%的水库大坝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先天不足,老化失修,病险严重,加之我国近年来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增加,致使水库安全问题面临严峻风险和挑战,安全隐患十分突出,亟需进行除险加固.本文以某病险水库大坝为例,阐述了坝体溢流坝段混凝土面层处理、坝基排水孔疏通改造、大坝廊道补强灌浆试验程序及施工方法、廊道内表面施工过程、库区塌岸加固及泄洪启闭机房重建工艺.加固后,水库大坝历经两个汛期,各建筑物安全稳定,此除险加固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导热结构会影响纤维材料加工成形、纺织品加工过程以及纤维性能的问题,通过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得到含有碳纳米管、石墨烯的PET复合材料,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E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在PET中起成核剂作用,其质量分数的增加对PET的结晶温度、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具有促进作用;由Kissinger方程计算得到的纯PET和掺杂碳纳米管、石墨烯的PET复合材料的结晶活化能分别为-95.23、-160.27和-176.79 kJ/mol,结晶活化
为提高合成可吸收引导骨再生膜的骨诱导活性,通过静电纺丝和溶剂诱导结晶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β-磷酸三钙(β-TCP)串晶纳米纤维膜,并通过聚多巴胺的黏附作用将外泌体负载于纤维膜上进行改性,对复合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理化性能和细胞成骨分化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PCL/β-TCP纳米纤维上成功诱导出串晶结构,且经串晶和聚多巴胺双重修饰的纤维膜具有最佳的表面浸润性和优异的蛋白吸附能力,最终获得的外泌体功能化的串晶纳米纤维膜在串晶结构、聚多巴胺和外泌体共同作用下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
为解决涤纶/棉混纺织物水浴染色能耗大、水污染严重的技术难题,并拓宽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的应用范围,研究了活性分散黄染料对涤纶/棉混纺织物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染色性能.分析了染色温度、压力、时间、助剂用量和CO2流速对涤纶/棉混纺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染色工艺条件:染色温度为100℃,压力为20 MPa,染色时间为80 min,CO2流量为20 g/min,二甲基亚砜质量分数为80%.结果表明:与天然染料相比,利用活性分散黄可以显著提升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深度和色牢度;同时,二甲基亚砜处理与“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