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86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呈局限性生长,不发生远处转移,但部分垂体腺瘤的生长呈侵袭性,可破坏鞍区骨质,侵袭海绵窦等鞍区结构,表现出恶性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容易复发,疗效欠佳,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1].而单纯从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特征很难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垂体腺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这两项指标进行检测,以探讨它们的表达情况与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以下简称<中华神外>)创刊于1985年2月,至今二十有余.二十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份学术期刊,却标志着从诞生到逐步走向成熟这一不算短暂的历程.在以王忠诚院士为总编辑的编委会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精心栽培,以及全国神经外科工作者的百般呵护下,<中华神外>已从当年的幼芽茁壮成长为今日医学期刊园中的奇葩!
期刊
患者男,66岁.因头痛、头晕3d,伴左耳进行性听力下降半年于2003年12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左耳听力下降,未诊治,半年来,听力下降明显.入院前3d无诱因出现头痛、头晕,间断性,头晕症状明显,视物旋转,闭眼时加重,不能行走,无面部感觉、运动及吞咽、发声异常.检查,神清、语利,卧床,不敢坐起及行走.双侧瞳孔大小、反射正常,眼球活动正常,未见眼震.左耳听力严重下降.余(一).头颅CT示双侧桥小脑角
期刊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2例.40岁以下2例,41岁~50岁6例,51岁~60岁18例,61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52.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
期刊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海洛因依赖的手术方法并评估其手术疗效.方法应用PET、fMRI和多排螺旋CT及手术计划系统进行靶点定位,对158例海洛因依赖者多个成瘾相关脑区进行三种不同靶点组合的定向毁损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前脑PET、fMRI异常分别为145例和141例.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中无死亡.术后近期共有47例(29.7%)发生不同程度手术并发症和副作用,其中嗅觉或
Cushing病(Cushing disease,CD)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CS)症状类似,病灶隐匿、且多为微腺瘤,往往术前难以准确地诊断.现代内分泌技术发展提高了CD定性与定位诊断的准确性,作者联合内分泌科、核医学科对25例确诊为CS的患者应用高位颈内静脉血样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igh dose suppress test,HDST)进行诊断试验
期刊
期刊
一、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近几年胶质瘤患者分为两组:(1)治疗组(手术切除加瘤巢内放疗组)男11例,女7例;年龄15~45岁,平均32.3岁。临床症状:呕吐、头痛17例,轻瘫或偏瘫15例,癫痫3例,视力减退2例,二便障碍2例。肿瘤病理性质:星形细胞肿瘤Ⅱ~Ⅲ级7例,Ⅲ~Ⅳ级5例,多形胶质母细胞3例,少枝一星形混合胶质瘤Ⅱ-Ⅲ级3例。(2)对照组(单纯手术切除组)男13例,女6例;年龄14~47岁,平均3
期刊
期刊
对我科11例外侧裂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结合手术经验,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对病变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技巧、解剖学基础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