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文化之雅俗分流与雅俗共赏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nking34875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雅与俗被频繁地用于文艺批评,并被作为文艺批判的标准之一。雅与俗的关系看似是对立的,雅俗分流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特殊现象[1]。但基于对中国画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以及明代家具审美观念的研究,该文作者发现雅与俗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雅与俗各自代表的文化都是有必要存在和值得肯定的,雅俗共赏才是当下艺术批评应秉持的态度。
其他文献
【摘要】现如今是科技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形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丰富化,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事业实现了新的发展。作业布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需要加以重视,而信息时代的今天,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也使得作业布置的形式有了新的改变。为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内容,以部编版教材为根本参考,
许多西方艺术创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植物观念。该文以西方文艺创作中包含的植物观念为切入点,结合西方古典文学、西方绘画艺术等相关文献资料,阐述植物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演变。
【摘要】教学活动设计一般遵循一致性原则、交互性原则以及层递性原则。教师注重过程设计的灵活性,直问和曲问交替使用。 同时也要关注问题的难易程度,结合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最后教师从时空的维度把握知识,将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学生不断地重组和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最后学生达到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关键词】教学
元明清时期,嘉兴地方文人画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该文结合史料分析元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画坛背景、禅宗和道家思想对于嘉兴地方文人画产生的深远影响,探究这些因素如何推动嘉兴地方文人画的传承和发展,以期把握嘉兴文人画的历史与发展演变规律,明辨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方向,为后续开展嘉兴地方文人画研究提供参考,为繁荣嘉兴文化助力。
敦煌壁画以唐代壁画最具特色,其色彩瑰丽浓艳,展现了唐代的盛世风貌。故研究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对中国绘画色彩的运用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该文讨论敦煌唐窟色彩由明亮繁盛向清冷衰落转变的原因,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唐代壁画的色彩运用,而且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对于中国唐代绘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装饰雕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见,由于装饰雕塑自身的功能,无论是在室外空间还是在室内空间,装饰雕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室内外空间环境下,创作者需要考虑装饰雕塑的具体功能,造型、材料、颜色的选择,以及色彩对装饰雕塑的作用。其中,装饰雕塑的色彩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融合于公共空间的公共壁画,其审美主体是大众。作为审美对象的公共壁画存在着亘古不变的审美受众争议,公共空间中的壁画面对着审美主体的审阅。我国自古就有雅俗的审美标准,当代的公共壁画作为审美对象也符合雅俗的审美观。该文从大众审美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公共壁画雅俗共赏的审美趋向。
情感化设计是设计师在重视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重视人的情感,这也是对“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的表达。随着文创产品的逐渐丰富与完善,情感因素也成为消费者选择文创产品的重要关注点。庆阳香包承载着庆阳地域文化的深刻内涵,其作为一种文创产品,当前缺少情感化的设计元素,文化认知力与认知度不足。
【摘要】在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全新理念的提出,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初中阶段语文教育工作,需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才能够完善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本文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现状,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学习的最佳开展模式,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找到合理的课堂教育工作开展策略,以此
【摘要】略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相对于精读而言,当前我国略读课文教学研究相对比较滞后。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从三年级时出现略读课文,高年级略读课文数量不断增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随之迎来了新局面。本文以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为例,探究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可行的教学策略,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提供實际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