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塑透明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塑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桉木为基本原料,通过双氧水去除木材显色物质,再浸渍折射率相匹配的树脂制备透明木材,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木材物质成分分析对木材的化学组成和内部形貌进行了评价.结果 显示,因桉木的难渗透性,木片越厚木质素越难去除,树脂浸渍越困难,透明木材透光率越低;所制备的透明木材透光率和雾度分别为63%、88%.
其他文献
以壳聚糖(CS)和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制膜基材制备了一种双层抗菌显色材料.向基材中分别添加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桑葚花青素作为天然指示剂、抑菌剂,分别形成外层及内层材料,各层材料内部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进行结合,呈现出较为致密的微观结构.通过实验探究该复合材料的基础性能及3D打印参数的优化.结果 表明,基材的最佳质量比为CS∶HEC=3∶3,CH黏度适中.通过打印参数优化,逐步确定CH的最佳打印参数如喷嘴直径、打印压强、喷嘴高度及打印速率,打印图像清晰,较稳定,不易塌陷及扩散.内层膜填
考虑到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中碳纤维取向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利用Moldflow仿真分析软件对拉伸性能测试标准试样的最佳浇口位置进行了分析,将其作为方案一,将根据经验选择的实际注塑浇口位置作为方案二,对二者的注塑充填过程和碳纤维取向模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预测可能出现的缺陷,并得出CF/PEEK复合材料注塑成型件中碳纤维的取向规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碳纤维排布规律模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这将为优化注塑浇口位置,提高成型件质量,降低成本提供理论指导.
三维(3D)打印是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一种简单快捷的加工技术.以柔性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为基材,添加Cu粉作为导电介质,然后通过挤出成型制备一系列Cu/TPE复合材料,最后3D打印试样.测试Cu/TPE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拉伸和导电性能.结果 表明,10%150目Cu/TPE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是27.30 MPa和l 152.08%,比纯的TPE材料分别提高13%和14%.20%的Cu粉制备的Cu/TPE可实现3D打印制造,但由于材料中Cu粉分布的不连续性,所制备的材料尚不具
运用密炼转矩流变仪制备出玉米秸秆粉/废弃交联聚乙烯(XL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再用微型注射机和平板硫化机将复合材料加工成型.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摆锤冲击试验机和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并借助扫描电镜(SEM)观察断裂、磨损形貌.结果 表明,当玉米秸秆粉的填充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达到了9.46 MPa和29.68 kJ/m2,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分别为0.36、9.14×10-6 mm3/(N·m),比25%废弃XLP
采用二氧化硅(SiO2)与尼龙6 (PA6)熔融共混制备消光母粒,并以其和PA6为原料,制备了双向拉伸尼龙6(BOPA)/SiO2复合薄膜.对薄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薄膜的结晶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结果 表明,SiO2的加入可有效改善BOPA薄膜的消光性能,且对尼龙6有促进结晶的作用.相对于纯BOPA薄膜,BOPA/SiO2复合薄膜的表面更加粗糙和不均匀,有利于薄膜产生漫反射,呈现优异的消光效果.
以飞机接头零件的喷丸强化为应用对象,开展喷丸强化防护装置的设计及增材制造成型研究.首先,进行防护装置的材料及制造工艺选择,所涉及的材料包括短切纤维加强尼龙(Onyx)、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乳酸(PLA)和尼龙,所涉及的制造工艺包括熔融沉积成型和选区激光烧结技术,对比相匹配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组合成型的试片及结构件耐喷丸强化冲击的效果,根据对比结果,选择基于尼龙材料和SLS工艺开展喷丸强化防护装置的详细设计及制造.然后,在详细设计阶段,综合考虑零件装夹、喷丸强化工艺、增材制造成型工艺等方面的因素,经
为了解风电叶片PET200夹芯结构在应用中的损伤行为,通过该夹芯结构在静态四点弯曲测试,得到结构破坏载荷和损伤特征模式,将测试结果与ANSYS仿真模型和该结构的剪力-弯矩图对比,得出该结构的损伤模式.研究了该结构的四点弯曲疲劳行为,得到了疲劳寿命(S-N)曲线.基于等效剪切刚度退化理论,建立了PET200夹芯结构的累积损伤模型.结果 表明,累积损伤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该结构的损伤演化规律,为叶片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材料基础数据.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研究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GFRP)在NaC1溶液中的吸湿特性和老化规律.通过称重和弯曲试验测试GFRP老化后的质量变化和弯曲强度,并对GFRP老化后的表面和弯曲破坏断面进行形貌观察,探究NaCl溶液对GFRP老化性能的影响方式.结果 表明,GFRP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吸湿速率和弯曲强度下降速率都是初期快后期平缓,饱和吸湿率及弯曲强度的下降率都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高而降低,老化后试验件表面出现黄色腐蚀层,弯曲破坏呈现脆型特征.在老化35 d后,水、5%、1
以无卤阻燃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材料在不同老化温度下拉伸强度保持率的变化规律,基于阿累尼乌斯公式算得材料的活化能及在一定工作温度下材料的服役稳定性.结合对比分别在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上下的两个老化温度环境下样条表面的形貌差异,结合拉伸强度性能保持率的对比可知,随着热氧老化的进行,玻璃纤维和树脂之间逐渐发生剥离,性能保持率逐渐下降,当在高于树脂的Tg (170℃),由于分子链的活动能力大幅度提高,材料形变进一步加速玻璃纤维与树脂之间的剥离,性能衰减远明显于低于树脂Tg
讨论了准确测定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接枝率的意义,介绍了两种常见测定接枝率的方法.系统分析酸碱滴定法测定PP-g-MAH接枝率的实验操作过程,研究结合红外分光光度法,拟合线性工作曲线,得到快速测定产品实际接枝率的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