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7年1—10月分离自就诊患者临床样本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115株,采用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分析,PCR筛查第1、2类整合酶基因及碳青霉烯酶基因blaIMPblaVIMblaKPCblaNDMblaOXA-23,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通过长片段PCR扩增整合子可变区,通过测序及重叠PCR确定可变区启动子类型及基因盒组合,并分析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

结果

11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了对多黏菌素E敏感外,对绝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115株鲍曼不动杆菌均检出blaOXA-23,未检出blaIMPblaVIMblaKPCblaNDM,40株(34.8%)检测到第1类整合酶基因intI1,未检出第2类整合酶基因intI2。intI1阳性菌株检出两种可变区基因盒组合aacA4-catB8-aadA1(39株)、aacC1-gacP-gacQ-aadA1a(23株),其中22株同时含有该两种基因盒组合,其可变区启动子分别为较强的PcH2和PcS启动子,可赋予细菌对氯霉素、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第1类整合子阴性菌株,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第1类整合子阴性菌株。

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碳青霉烯类耐药与携带blaOXA-23有关,其携带的第1类整合子可变区启动子均为较强的启动子,第1类整合子与磺胺类耐药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是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病原体之一,本研究对多株CVA6临床分离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为疫苗株的筛选及后续的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省21份HFMD病例的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分离并鉴定CVA6毒株,并对病毒的生长特性、蚀斑形态以及对乳鼠的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共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对克拉霉素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析,为临床根除幽门螺杆菌选择敏感抗生素以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PCR法扩增克拉霉素耐药菌株的23S rRNA基因,测序并对其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成功分离出幽门螺杆菌69株,阳性率为23.1%。对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对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合并血清诱导型炎性关节炎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系统的变化。方法实验分为ApoE基因缺陷(ApoE-/-)组和C57BL/6对照组,通过给8周龄ApoE-/-小鼠和C57BL/6小鼠分别饲喂高脂食物,ELISA法检测血脂蛋白水平,油红O染色来评价动脉硬化斑块面积,从而评估小鼠患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从17周龄起腹腔注射K/BxN血清至26周龄,游标卡尺测量小鼠踝关节宽度,通
目的通过分析百日咳感染患儿的临床信息和鉴定百日咳鲍特菌的基因型、耐药性和亲缘性,了解深圳地区百日咳鲍特菌的流行特点、基因组变异与大环内酯类耐药情况。方法百日咳患儿的临床信息采集自深圳市儿童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我们对分离自患儿咽拭子的31株百日咳鲍特菌进行二代测序和基因组从头组装。通过序列比对鉴定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毒力基因型与23S rR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是指对任何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作为引起各类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肠杆菌科细菌广泛分布在全球各个地区,并且经常引起医疗机构内或区域性的大范围暴发传播。随着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耐药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药物无法控制此类感染,给医疗结构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抗感染治疗带来
目的检测sseK2基因的缺失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探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开发安全有效的鼠伤寒沙门菌活疫苗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通过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两步筛选法敲除1 047 bp sseK2基因并成功构建缺失株及其回复株,进而检测其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结果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分析,证实构建了SL1344△sseK2缺失株及其回复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缺失株SL1344△sseK2保留
携带父方遗传物质的胚胎作为一种半同种异体移植物,能免于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在母体子宫内成功植入,主要依赖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机制的建立。母胎界面是母体与胎儿建立联系和物质交换的基础,此界面的免疫应答机制是妊娠得以正常维持的关键。母胎界面表达的免疫调节分子在此免疫耐受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g-like lectins, S
目的探索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APS)对小鼠巨噬细胞分化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抗肿瘤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每日一次腹腔注射APS连续7 d,给药结束后24 h,小鼠腹腔注射PolyI:C,24 h后收集细胞。检测不同时间点活化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和NO的产生情况,及脾脏NK细胞的状态和功能;检测JNK信号通路缺失、或JNK2信
目的观察口服免疫幽门螺杆菌(Hp)裂解物配伍黏膜佐剂双突变大肠埃希菌热不稳定毒素(double mutant heat-labile toxin, dmLT)在BALB/c小鼠中诱导抗Hp免疫保护效果,分析相关免疫应答特点。方法将SS1(Sydney strain 1)株Hp裂解物配伍佐剂dmLT经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进行幽门螺杆菌胃部活菌接种。对照组小鼠给予口服生理盐水,每只200 μl
目的快速建立一种动态便捷的观察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假病毒感染小鼠的可视化方法。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HeLa细胞体外验证重组腺病毒Ad5-hDPP4及假病毒荧光素酶的表达及功能;然后将表达MERS-CoV受体hDPP4的重组腺病毒通过胸腔注射和腹腔注射的方式转导BALB/c小鼠,继而以胸腔注射或腹腔注射的方式接种携带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高滴度(3×107 TCID50)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