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干细胞技术有望治好致盲性眼病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b567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0日,又一名患者在西南医院通过胚胎干细胞技术,治好了致盲性眼病。据统计,该院已完成100多例该类手术。专家表示,近年来胚胎干细胞治疗该类疾病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有望让致盲性眼病患者重获光明。
  致盲性眼病研究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约有近700万人口因患致盲性眼病而失明。该类疾病因无有效治疗手段,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极大伤害。
  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胚胎干细胞治疗致盲性眼病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项目的支持下,已有百余名患者在西南醫院接受胚胎干细胞技术的临床治疗,其中有效率达60%。
其他文献
湖南大学11月25日对外透露,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全球超算大会上,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超算存储系统凭借209.43GiB/s的得分,获超算存储系统500强榜单带宽第一名。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保存数据的地方。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直接决定了計算机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越大型的计算机,运行越大型的应用程序,往往就需要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越好。  天河超算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超过了600GB/s,每秒钟
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强调,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真可谓切中要害。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已经算是老大难问题了。在分析原因时,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我国企业创新的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企业没有创新的意愿。  企业最大的意愿是什么?是能在市场竞争中赚得利润。如果连钱都赚不到,何谈企业社会责任。在时
摘要:大数据为智慧电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大数据对标是对标系统建设、管理层制定方针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当前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趋于完善,但大数据分析及决策的信息化建设仍有差距。通过研究探索使大数据分析和指标对标相结合,在对电厂关键指标管理的全面监控和辅助决策的基础上,帮助打造全新的智慧型电厂。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对标系统;辅助决策  兰州西固热电公司前身为西固热电厂,是国家“一五”
在众多禽流感病毒中,为何独独H7N9凶如猛兽,甚至会致人死亡?3月22日,香港大学宣布,该校研究团队找到了答案:一个名为G540A的单核苷酸突变使H7N9病毒获得了其他禽流感病毒所没有的跨物种感染人类的关键能力。这一新发现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禽流感病毒如何能使人致病,也为禽流感病毒监测提供了一个分子标记。  “海翼”号深海滑翔机  破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翼”
全球许多大型消费品公司平均每年把净销售额的2%~5%用于新品研发。然而,若将研发以外的成本计算在内,这些公司用于创新的成本高达30%。研究一再显示,创新的失败机率很高。举例来说,一项针对2011年至2013年在西欧上市的新产品的研究发现,仅有15%的新产品能够存活超过两年。  很多消费品公司常常推出许多新产品,试图弥补畅销品的销量下滑。然而,过度地将原本投入在畅销产品上的资源转移至创新产品,会对整
这款灯具一改以往的“硬朗”作风,“穿”上了软软的硅胶作为“灯罩”。轻轻挤压灯罩,就能吸收灯座下方材质的色调作为光照颜色,给你一室温馨氛围。
鱼化石,是中科院院士张弥曼大半辈子的迷恋。  “也许,我们这样的人都是傻瓜吧。”这位82岁的古生物学家说,“但是人类没有‘傻瓜’可能还是不行。”  3月22日,自嘲为“傻瓜”的张弥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该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每年授予全球五位为科学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颁奖词称:“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张弥曼
对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覃重军来说,这一次他和偶像的“重逢”有点独特。8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有关酵母染色体的成果,一篇来自覃重军团队,另一篇则来自酵母染色体人工合成领域的“老将”——美国科学院院士杰夫·博伊克。   不同的是,这一次覃重军团队领先一步,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自然界中本不存在的简约生命——仅含单条染色体的酵母真核细胞。
日前,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对外透露,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万米级载人舱成功建造完成,可搭乘3人下潜。这是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万米级载人舱,已于近日通过全海深静水外压试验考核和总体集成单位验收。  据载人舱研制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介绍,全海深载人舱制造是一项涵盖高性能钛合金设计、超大厚度板材制备、半球整体冲压、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等技术的跨领域系统性工程,载人舱
在日常生活中,超高像素的相机已经十分常见,甚至手机都能拍摄非常清晰的照片。但在科研领域,想拍个超短激光脉冲或者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不起,家用相机已经无能为力,科学家只能求助于高端科学仪器。  5月22日,由中科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下称“西安光机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高性能条纹相机的研制”通过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条纹相机进入实用化水平。  人类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