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李下有约心似莲花盛开——《瓜语佛手壶》创作谈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把《瓜语佛手壶》,壶身被设计成筋纹器概念,匀称的八瓣南瓜形灵动可人,传统圆润的壶身,寓意丰收圆满之感.壶嘴似卷状瓜叶,带着稍许结疤,诉说着风吹雨打的自然天气;壶把做成随意弯扭的瓜蔓,藤蔓贴饰壶身;壶钮似灵巧的佛手,灵动有形.紫泥为料,结合花器和筋纹器制作而成的该壶整体线条清晰流畅,圈底平衡工整,壶身上的佛手小花、叶片造型逼真,以佛手果实和枝叶成形,弯转的把梢处向壶身伸出叶子,几根藤蔓不经意地过渡,平衡着宽大壶身的空间感,把自然界的瓜果塑形得栩栩如生,整体浑然天成,自然有致.壶盖上的钮是我设计的一大亮点:两只小佛手安卧的形状似虔诚地在祈福,与壶身协调统一,寄托着但愿人长久、家庭多子福的纯朴愿望.壶盖上几片疏密有致的叶子浅浅地绽放,犹如成熟盛开的佛手之花,已经稳稳地在心间盛放.我充分了解每种泥料的特色和烧咸温度,经过多次细心烧制后,最终千度成陶,完美再现我心目中的人间菜根香、内心风雅颂.善制壶者,懂天地,达人心,呈现的作品才会有隽永深沉的美感.一只南瓜、一株佛手、一个院落,闲庭观云,载岁月所有的丰盛,在深深庭院里,遇见这一把《佛手南瓜壶》,是花已非花,诠释技法,仿佛多余.遇见这一把《佛手南瓜壶》就是邂逅一段江南的流年、诗境与禅意.
其他文献
南宋时期,宋室南迁使得北方的饮食文化顺势南下,汴京的饮食风俗对临安(今浙江杭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改变着临安人原本的饮食习俗.通过对宋人饮食结构、饮食习俗、烹饪方式、饮食观念等特点的剖析,探究南宋饮食文化究竟是如何与器物形制、器物色泽搭配出新,并最终影响器物形制演进.
解构工匠精神的现代性特质,总结工匠精神在钧瓷创作中的发展脉络和传承谱系;梳理工匠精神振兴设计教育的成功案例,探究工匠精神融入当代钧瓷设计教育的核心原则和方法.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英文CHINA,既是中国又是陶瓷之意.中国的陶瓷闻名世界,而每个陶瓷产品都在体现我们文明古国的设计文化.rn陶瓷产品的设计,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运用夸张变形、概括抽象、打破时空、意象组合等手法,劳动人民因地取材,因地制宜,随心所欲地设计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作品.设计创作的原则有两个:象征性和实用性.
期刊
青瓷艺术中,最重要的造型是形态,形态是审美基础,是人类千百年艺术智慧的结晶,是青瓷艺术创作中第一位的要素.青瓷形态美源自作者心情美,并能涵养人的性情.文章结合理论研究和青瓷创作实践,将青瓷的形态美予以较为系统的阐述,对青瓷文化艺术研究和青瓷创作实践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潮州是“中国瓷都”又是“中国工艺美术之都”,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各种陶瓷产品也远销国内外,在所有潮州的陶瓷艺术品中,各类艺术门类都有独特制作技艺和文化积淀,是“潮文化”的载体,也是体现潮州历史文化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陶瓷“通花瓷”是潮州众多工艺美术门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这种陶瓷镂空技艺在潮州枫溪称为“通花”,与潮州传统工艺抽纱、木雕异曲同工,故名:枫溪.枫溪是将“通花瓷”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陈设瓷的著名瓷区,枫溪通花瓷多以主体镂空、再寄贴手捏瓷花为特色,技艺精湛,造型美雅,一
期刊
距今4600年前的黑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其工艺曾一度失传四千多年,首次发现以陶器的“黑色”为主要特征,因而被称为“黑陶文化”.黑陶以其工艺的精妙绝伦,和造型的别具一格,成为今天东方陶瓷艺术文脉宝库中的遗珠,自发现以来,经过一批又一批陶瓷艺术学者、艺术家及专业人士的不懈努力,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将黑陶的制作工艺完全破译,并且在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从而使黑陶这一远古的艺术获得了重生.本文以黑陶工艺的发展和创新为主线,进行探索性的回顾与延伸.
潮州手拉壶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间传承不断,创新不断.从手拉壶的制作用料、手拉壶整体造型、手拉壶壶身设计到手拉壶的内涵理念等,皆有传承和创新之处.潮州手拉壶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已经不单单是一项民间工艺,更是潮汕地区文化的象征,是中国瓷都——潮州的象征性标志之一.潮州手拉壶发展至今,其已经不止被当作冲泡潮汕功夫茶的器具,而是被更多艺术家、收藏家鉴赏和收藏.人们更多时候能品味手拉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也使人们在使用手拉壶饮茶时更能感受到品茗的乐趣和生活的意趣,而这给手拉壶创作带来了生机和挑战
期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人理念.所谓雁过留行,郊游别记,春夏秋冬皆值得一看,陶刻作品“秋山行”便是以秋日山中景为题目,用陶刻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凉生疏树雨初收,山气沾衣翠欲流”的动人景色.
紫砂壶光器纯粹、简约,最能代表紫砂壶艺术与中国茶文化的独特气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格调.此件“金钰”紫砂壶即为一件典型的光器作品,本文对其泥料与造型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艺术特征与文化情怀,揭示了紫砂壶光器的美学价值和紫砂壶创作重形式更重内涵的卓越追求.
新时代的文化艺术创作要着眼于社会需求,弘扬善与美的同时还要能兼具趣味,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投身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中来.当代的紫砂陶艺便拥有着这样的特质,在文化的传承方面也有着自身独有的优势,本文就通过紫砂作品“诚心”的创作,来谈一谈紫砂雕塑在功能性、美观及趣味性上所取得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