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翻河汉风北来,终是乾坤日东出——浅谈紫砂“汉风壶”的造型特征以及人文内涵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talez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从神农时代起就有了饮茶习惯,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必然是盛茶的器具.茶具是伴随茶文化而生的,古代根据地位阶级的区分,制作茶具的材料也大相径庭,除了常见的铜制茶壶、陶制茶壶,还有珐琅瓷茶壶等.本文要介绍的“汉风壶”是紫砂壶的一种,紫砂壶属于陶器的一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紫砂泥,这使得紫砂壶比普通的陶制茶壶更加适合泡茶,也更受大众的欢迎.本文便主要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人文内涵.
其他文献
中国陶都以紫砂壶闻名,是一块杰出的艺术瑰宝,紫砂壶的历史从宋朝开始延续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多个年头了.紫砂壶的款式非常丰富,从诞生至今光历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传统器型就已经有很多了,每一件传统经典紫砂壶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与追求,同时把紫砂文化的精髓与历史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所欣赏的这件紫砂“汉铎壶”就是数百件传统器中的一件,它款式经典,造型是来源于汉朝的铎,从内而外都散发出浓浓的文化与历史气息,无不充斥着汉家风尚,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都还原于这一把壶上,一件小小的紫砂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气韵.这件经典
紫砂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唐宋时期起,紫砂壶一直在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改变着自身的价值.本文所要介绍的“松梅”紫砂壶便是时代产物,它蕴含的是传统文化中对君子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精神的赞誉,以苍劲有力的松树形象结合紫砂制造工艺,紫砂艺人将这种精神暗含其中,既展现出高超的制造工艺,又将松梅的形态展现出来.故此,本文以“松梅壶”为例,简要分析其设计特点和包含的文化底蕴.
《幽磐》是一把非典型性的花器壶,无论是在造型设计上还是制作装饰上,都大胆而前卫,让人感受到了艺术血脉膨胀的张力和表现力.泥料的相互搭配,紫砂雕塑技艺的高超展示,通过艺人大胆的想象力,呈现了一款有思想、有造型、有情趣的紫砂壶.
松树具有阳刚之美,代表的是坚贞,一年四季他们都绿意融融,严寒酷暑都不能改变他们的意志.《悟道松桩》将松的元素如实反应到整器,内蕴更显丰富.
紫砂壶从起源起发展到现在,与文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千丝万缕,在紫砂艺人以及文人雅士的共同创作之下,使得紫砂壶升华成为了兼具实用性以及艺术观赏性价值的艺术品,在文人雅士参与紫砂壶的制作之后,在紫砂壶之中便结合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仅造型变得千变万化、精彩纷呈,整体作品的气质也变得别具特色,且每一把紫砂壶所带给人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把优秀的紫砂壶就好比是一位故友,见之悦目、拥之倾心,与之相伴一起时光静谧,充实而又知足.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壶“神韵”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艺术内涵.
紫砂作品《松鼠提梁》为一款集合了众多器型之长的综合性茶器作品,既有着花器的自然形态之美,也融合了雕塑、陶刻、贴花等诸多装饰手段,更别提起自身紫砂泥的温润萦怀以及泡茶储味的实用功能.
光素器之于紫砂壶犹如明式家具之于红木家具般,一直是这个行业的主旋律,本文就借“东方明珠壶”来具体探讨紫砂极简美学,以及此壶所蕴含的寓意.
在历代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下,紫砂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从而无论在造型、装饰还是文化上,都具备较为完整的理念和体系,这也促使我们当代创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紫砂壶的形态与人文气质不可分割,在进行创作时,应该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并以文化为根脉,有针对性地展开形式上的表现,从而使一把壶拥有属于它自身的风格“标签”.
“六方花瓶”集合了方器的所有特点,将高古典雅和雄浑大气的特点发挥到了极点.艺人以段泥制作,花瓶通身呈明黄色,高贵大方.瓶身采用陶刻的装饰技法,饰以山水情怀以及书法意趣,为作品增添文人气象,集工艺塑造为一体,佳器美饰,美不胜收.
自古以来,江南宜兴在人们心中便是“中国陶都”,早在几千年之前,江南宜兴便已经开始了制陶历史,最为著名的便属紫砂艺术了,时至今日一直都深受着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但是除了紫砂艺术,在宜兴还有一项十分古老的技术,那便是均陶艺术,在均陶艺人持续不断的努力与传承之下,散发出闪耀的光芒,且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下,均陶作品的优点不断地显露出来,从而带给我们别具特色的艺术享受,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对均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之所沉迷.本文便主要以均陶“祥和四方火钵”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寓意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