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孤独——读《从困惑走向超越》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时代。处在轰轰烈烈的“文革”之际。曾有过许多的孤独和困惑。人近中年,那时的孤独和困惑似乎未来得及完全理解就已淡忘了。然而。近读《从困惑走向超越当代青年审美心态面面观》(王德胜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一书,断弦又续,惜日的孤独与困惑重上心头。最是困惑于当代青年与我们那一代知青有着相似的
其他文献
奥地利帝国曾是欧洲的强国,但18世纪中叶以后却迅速衰落,到20世纪初土崩瓦解,留下一个三流小国。奥地利之所以衰落,是由于它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当其他国家发生工业革命时,奥地利的工业发展却极其缓慢。直到19世纪末它基本上仍然是个农业国。
目前,沿海开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关键在于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一般认为,沼海地区应采取以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启动外向型经济中的国际大循环战略。本研究报告在分析了江苏的省情和国际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国际市场向我们提供的机遇是世界性的资金过剩。江苏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上游资充裕的机会,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点放在引进进外资、提高工业化水平和产品的竞争能力上。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些可资决策部门参考的对策性意见。
目前,“韦伯热”在我国理论界正方兴未艾。本文旨在考察韦伯社会政治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以期探索韦伯学说对现代化研究的启示。首先,考察了韦伯政治社会学的中心概念——合法统治的三种理想类型及其在历史上的种种具体形态;其次,考察了韦伯对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官僚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渊源的分析;最后,结合韦伯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剖析,论述了韦伯社会政治学说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本文意在通过对九·一八到八·一三前后七年中汪精卫言行的分析,揭示其堕落为汉奸的必然下场。本文认为:在上述时期内,汪精卫对待中共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立场始终未变,那就是坚定地反共和一味媚日,只是在不同的形势下,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此外,和蒋介石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时刻在影响汪精卫对当时重大政治和外交问题的态度。当国共合作的局面形成之后,汪精卫反共不成,而又大权旁落,加之奴性十足,当然就舍卖身投靠日本帝国主义而无他途了。
本文以艾略特的时间观为线索,分析和评价了《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首四重奏》的哲学意义。
改革开放15年来,拽国的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在党的出版方针指引下,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版少年儿童读物的专业出版社由1977年的两家发展到1993年的28家,加上可以出版少儿读物的其他类型出版社,已经形成全国规模的少儿读物出版体系;少儿图书的出版品种逐年递增,质量明显提高,一大批内容好、品位高、
国家战略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干20世纪50年代左右首先创建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最近二三十年,这门新学科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获得了长足发展,连续出版了一批有关国家战略学的著作,引起了朝野人士的关注和
去过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读者,一定还会记得展厅中陈列的“候风地动仪”等精美的中国古代科技模型吧!复原和制作古代科技模型,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根据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复
在一本不足一厘米厚的小册子里,追溯中国古典文学几千年的浩翰往事,仿佛是不可能的事,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的《追忆》稍稍例外,虽然不像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那样用了七卷笔墨、二百万字仿佛是写了一辈子,但从1984年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