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的环境艺术专业新探索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ta_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随着高职扩招政策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关于专业人才应具有素质结构认知不明确,对专业定义认识模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突出问题,导致培养的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不够等。在高职扩招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综合知识等特点对课程合理定位,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介绍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教育发展,分析扩招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环境艺术专业教育改革路径。
  【关键词】高校扩招;环境与艺术专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081-03
  【本文著录格式】牟云环,张俊勇.扩招背景下的环境艺术专业新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5):81-83.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扩招背景下“三教”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9GZ013)。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遍布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2019年高职院校实施扩招,国务院常务会通过《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决定扩招人数为100万人。高职百万扩招计划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职教发展的重大机遇。高职新扩招政策实施对艺术类专业教育发展产生很大影响。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出现许多问题,专业课教学与基础课教学脱节现象严重,传统观念未将绘画与艺术设计作为独立学科对待,专业教学不能摆脱传统绘画教学模式的束缚,阻碍环境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研究探索扩招背景下高校艺术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界定
  环境是周围所在条件,《环保法》阐述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自然遗迹、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等。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综合体,环境为人类社会生活提供丰富的资源条件[1]。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构成更加复杂,艺术参与环境改造地位日益突出。环境艺术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设计门类,使人们探索环境与人的协调关系。
  环境艺术是20世纪新兴的艺术类型,通常认为是人为艺术环境创造,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成为融会其中的共生艺术。环境艺术是人类生存环境美的创造,环境设计是现代环境科研成果,可指导创造生存空间工作。社会制度文明进步,生存空间科学建设包含自然与社会科学涉及研究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界定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定义,指自然与人工环境融合基础上的物质与非物质独特个性体现。人类社会活动融入成为和谐的整体是环境意义的核心内容[2]。环境设计学科定义在国内争议较大,很多院校将环境相关专业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未明确界定。准确定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环境生态学观念指导艺术设计,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是在人工环境内外空间展示的设计。广义的概念范围覆盖艺术设计领域,狭义的概念中人工环境是经人类加工改造的环境。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建筑内外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可细分为室内外装饰设计、景观家具设计等。198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室内专业内容扩展至室外环境设计,在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立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不断改革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们期望生存环境更加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运而生,以其广泛内涵顺应社会的需求。20世纪中叶,欧美发达国家最早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提高生存环境品质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1987年中国美术报举办环境艺术专题会议,1992年中国建设文艺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3]。
  目前,环境艺术行业作为综合产业在我国尚无工人行业规范,未建立环境艺术企业资质等级规范。由于对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作用认识不足,普遍缺乏具有综合性知识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有的城市改造照搬国外设计,往往失去本土民族特色。迫切需要探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合理汲取西方环境艺术实践经验,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要建立城市规划到环境艺术设计的建设人才格局,倡导在旧城改造中包含自然人文遗产,使城市环境艺术规划建设充分体现民族地域化[4]。通过充分发挥环境艺术行业优秀企事业单位专家作用,促进环境艺术事业的发展。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高校中设立时间较短,由于对环境艺术概念认识不同,使得专业建设定位存在差异。往往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于室内设计单一方向,有的高职院校偏重室内装修等美化环境方面。主要由于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求决定,随着高校扩招的实施,21世纪脱离建筑学基础的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专业面过窄,综合素质不足,有悖于国家建设对具有全面知识结构人才的需要。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结构,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设计人才成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新时期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定位
  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由于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5]。新时期进行国际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改革,明确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定位,确定合理的人才素质结构非常迫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素质结构包括文化艺术修养、专业能力与科技水平等。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从数量与质量角度研究。社会需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动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国家战略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提供巨大机遇。目前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主要包括美术专业、建筑学专业转为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质量由社会需求决定,专业定位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文化素养、专业能力,掌握相关环境心理学、建筑艺术设计学等方面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工作任务训练技能。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具有系统化、动态化与多样化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应构成完整系统,保证培养专业人才具有系统专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块化结构更加科学,动态化培养模式更具适应性[6]。《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培养方式多样化是人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国高职办学基础,社会职业技术岗位分工不同决定人才需求多样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要遵循预见性、特色性与创造性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是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与创新意识培养,发展目标是面向21世纪建设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专业范围包括公共艺术设计、建筑室内外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力军,随着高职扩招政策的推进,高职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加大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面临严峻形势,教育部等部委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综合改革、服务地方等方面提出地方高职转型发展的思路。应用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7]。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具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有环境艺术设计职业必备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满足行业专业知识发展要求。
  四、扩招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是跨步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基本相同,大多延续引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不同区域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办学模式不同,高职扩招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造成很大影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分析新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探索扩招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问题主要包括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脱节,基础课教学体制落后,专业招生重数量轻质量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经历多次教学改革,但仍存在教学计划落后等问题,大部分学生时间集中于写生临摹,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大纲调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学生基础能力以绘画专业特点为标准,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与基础课教学脱节[8]。基础课教学应把标准倾向于艺术设计水准,写实技术能力训练可以增强作品表现力,但一味强调写实导致艺术表现苍白。教学大纲沿袭绘画专业教学框架,重视对客体物体准确再现培养,忽视对学生艺术想象创造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各行业改革中,教学体制适应性转变非常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受利益驱动盲目扩招,有些专业院校降低分数线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应试教育破坏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学生审美品位降低,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带来困难,造成专业基础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脱节局面。当前应试教育成为泛滥的升学结晶,文化课水平较差的学生经过短期模式化美术基础培训,通过特长招生渠道进入高校。由于应试教育模式无法使学生具备必备美术基础能力,导致学生设计作品缺乏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
  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基础写实能力,但专业教学中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大多数院校早期环境艺术设计师资由绘画专业教师转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难以形成系统教学方法,教学指导思想与基础课教学需求脱节严重。设计是通过艺术表达手段服务于社会,国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强调空间想象力的培養,设计基础课强调思维训练,偏重于艺术思维的训练。教学中要强调艺术性的表达,使学生主动运用艺术表现自然物象,教师对学生审美广度的引领,使学生对造型的理解上升到个性化具有创新意义层面。
  五、高职扩招下环境艺术专业教育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性专业,随着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体现为管理与科技创新,环境艺术专业教育中如何通过科技管理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问题。高校扩招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树立新观念,努力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地方特色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措施,推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发展。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明确培养目标是前提,培养条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方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应用型的原则。满足应用型行业发展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将专业基本知识与素养有机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突出特征是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要以行业需要的动手能力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是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及工程项目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要明确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能力与素养特点,准确了解应用型毕业生的行业需求,重新构建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特点。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行业优秀设计师到校任课,丰富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教学模式纳入教学内容设计,专业课教学中收集创新资料,注重对设计思维的训练,强调手绘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选择学生喜欢的课题方向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中,要坚持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由不同美术背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前期考察,教师进行设计思维强化训练,分析发现设计优点不足,将现有设计成果比照,强调学生专业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教学模式,针对以往专业教学环节脱节情况,形成系统性教学内容,思维与表现并重的训练,提高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由教师带领学生调查设计项目,为学生课程设计奠定基础。
  高职院校要增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的应用性,不断优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结构,增强环境艺术专用理论知识的运用。要打破原有人才培养固化模式,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课程设置应开设与专用相关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设计专业素养,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校内外实习平台,形成专业基础课与工程项目需求相符合的培养课程体系。加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课程力度,发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最大价值。学生参加实习实训中,要有完善的项目式较细评价体系,考察学生实践技能。加强专业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教学的联系,在项目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从学生兴趣入手,满足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六、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培养模式是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保证。随着高职扩招政策的实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出现许多问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教育发展。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是系统化工程,要面向社会建立结构完整,机制健全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环境艺术专业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贺思英.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艺术造型基础表现》为例[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7):119-120.
  [2]何锐.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转型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234-236.
  [3]谢韵.广西民族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21(7):202-203.
  [4]徐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5):190-191.
  [5]吴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7):140-141.
  [6]冯馨乐,韩春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南方农机,2021(6):158-160.
  [7]王婉婷,梁雪.空间思维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21(3):42-43.
  [8]陈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研究[J].工业设计,2021(3):40-41.
  作者简介:牟云环(1985-),男,山东莱州,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艺术设计或绘画等;张俊勇(1975-),男,河北唐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等。
其他文献
期刊
创新技术,数据驱动智慧赋能rn南京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引领”、“数据驱动”、“智慧赋能”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在运用大数据推进数字银行和智能银行建设方面勇于探索.数字员工就是南京银行在AI+5G新技术时代下创造的新“物种”,整合运用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理解、自然语言处理、人物形象模拟、RPA流程自动化等前沿技术,依托对金融业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创造出可个性化定制的虚拟形象.并通过AI算法实现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发音实时匹配,让数字员工“楠楠”、“晶晶”看得见、听得懂、知心意、会业务,展现出
期刊
一位心理学家在劝慰一个不肯原谅自己的人时,这样说到:“我们不是天使,我们也会有过失,所以我们应该原谅自己的脆弱;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也会有迷失,所以我们应该原谅自己的错谬.”rn什么是自我宽容?心理学家说,所谓自我宽容,就是对自己所有真实而不加修饰的现实状态的真诚接受.在生活中,一个人要想保持乐观的生活方式,做到自我宽容是很重要的.
期刊
【摘要】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与其文化相伴随而诞生的。回族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华儒家文化的相融合而形成,因而具有其独特的一面——二重性。主要表现在饮食文化、礼仪文化、服饰建筑文化、语言文学等方面。  【关键词】回族文化;二重性;表现;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063-03  【本文著录格式】朱友红.回族文化的二重性
【摘要】教育应从幼儿抓起,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对幼儿的成长过程具有非凡的影响。将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幼儿社会化教育,不仅让幼儿从小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之美,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培养新一代中国公民。文章针对民族传统文化与幼儿社会教育问题,进一步探讨两者的融合与应用。旨在研究幼儿园提高幼儿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融合与应用中汲取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力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双高计划”这一里程碑式战略举措的出台对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极好的发展机遇,但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戰。高职声乐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教材不统一、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声乐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等问题。  【关键词】高职;声乐;艺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5-069-03  【本文著录格式】李小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声乐艺术发
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抓手,是助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载体.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存在学生积极参与但就业能力提升实效性不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系统耦合性不足,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联动性不足等现象和问题,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为此,学生、高校和教师需要系统联动,通过创新动力模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培育实效性,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培育针对性,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创
“课本剧”社团是阜阳四中落实艺术教育实践的一大亮点,通过开展“课本剧”社团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本文首先概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然后详细介绍了阜阳四中“课本剧”社团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课本剧”的展演,最后列举了笔者在“课本剧”方面所取得成果及学生参与“课本剧”后的感言.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世界也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技术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倡导“互联网 ”的概念,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各个行业的发展中。教育行业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领域,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有了全新的发展,特别是高等院校,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开始融入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
【摘要】“十三五”规划时期,睦剧在淳安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传承弘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呈现了走基层有新步伐、惠民点有新气象、睦剧进校园有新举措、搞活动有新内涵等向好态势。未来五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戏剧事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至2025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睦剧保护传承体系、普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