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疼”摸瓜创新理念及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是一种机体损伤或潜在损伤的防御性反应,也是创伤骨科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在创伤骨科的临床诊疗中,疼痛对明确损伤病因和确定诊治方案至关重要。创伤后的急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诱发多种并发症,若评估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漏诊和误治,延长治疗周期,影响生活质量。目前,疼痛对明确创伤骨科疾病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管理尚缺乏规范的标准。张英泽院士团队针对疼痛评估不充分、病因分析不全面、诊断思维不缜密等问题,总结多种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特点,追本溯源,凝练出顺“疼”摸瓜这一创新理念,从而达到快速精确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笔者对顺“疼”摸瓜创新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探讨这一创新理念的应用价值,实现创伤骨科疾病的快速精确诊断,为制订合理诊治方案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肺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肺癌软脑膜转移作为晚期肺癌的终末表现,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神经影像学不敏感导致诊断困难。目前缺少系统的治疗方案及规范化的监测与管理,因而患者的整体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靶向、免疫药物的问世,肺癌软脑膜转移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及重磅研究,按照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三个方面对肺癌软脑膜转移诊治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推进肺癌软脑膜转移规范化诊治。
在世界范围内甲状腺癌病例数快速增加,其中大部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5%~15%的DTC在标准治疗后仍会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表现为放射性碘难治(RAIR),10年生存率下降。RAIR状态的发生主要与MAPK和PI3K-AKT两条分子通路异常激活有关。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用于治疗RAIR-DTC,其他多种靶向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也已被报道。本文将对RAIR-DTC的定义、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抗体联合含铂类化疗(PBC)已取代PBC成为不伴靶向驱动突变的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模式。然而,目前尚无研究在上述情况下直接比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B C)的疗效。本研究采用频率分析法,间接比较了抗PD-1/PD-L1抗体联合化疗(ICI C)较B C对非鳞状NSCLC患者的疗效。分析的主要结局包括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和客观缓解率(ORR)。数据从ICI C
期刊
期刊
期刊
距骨骨软骨损伤(OLT)是一种以踝关节疼痛为特征的足踝部疾病,可影响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若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期踝关节炎,严重影响预后。采用非手术治疗OLT的疗效尚不确切。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OLT的主要手段,且手术方式多样,然而最佳手术方式尚无定论,同时,病变软骨清理后的再生修复亦是治疗难点。富血小板血浆(PRP)对软骨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现已逐渐应用于OLT的治疗,但PRP治疗OLT的技术与规范尚缺乏统一认识。因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基础与矫形学组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手术治疗是髋部骨折主要的治疗手段。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基础代谢率下降、骨折后蛋白质分解加速、合成代谢减弱,加上手术应激等原因导致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营养不良不仅会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导致其病死率升高。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管理十分重要。目前,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为此,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