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尾果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中药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无尾果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1)、(-)-表儿茶素(2)、木犀草苷(3)、紫云英苷(4)、橙皮苷(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6)、野黄芩苷(7)、丁香树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8)、citrusin B(9)、methylsyringin(10)、prupaside(11)、schizandriside(12)、syringoside(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茜草科耳草属植物金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Palib.)Merr.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毛耳草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落叶松脂素(1)、乌苏酸(2)、马钱子素(3)、白桦脂酸(4)、东莨菪内酯(5)、甲基异茜草素(6)、车叶草苷(7)、2-羟基-1-甲氧基蒽醌(8)、2,6-二羟基-1-甲氧基-3-甲基蒽醌(9)、2-羟基-3-羟甲基蒽醌(10)、
目的:分析敷和备化方对中期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信息系统中检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Ⅱa和Ⅱb期的患者,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术,观察组在TACE术的基础上加用敷和备化方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24周后与治疗前的变化情况.疗效指标包括近期有效率、FACT?Hep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分、血清甲胎蛋白(AFP)
目的:制备含有人参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微丸制剂,并探讨其释药特征.方法:采用熔融法将人参提取物与PEG 6000混合制备固体分散体,用差示热扫描量热法(DSC)对药物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研究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以固体分散体为原料,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速释微丸,同时考察常用辅料对微丸释药的影响,通过检查微丸的收率和崩解时限评价微丸的质量.结果:所制备的微丸收率为91.55%、崩解时限为27.50 s,药物迅速释放效果良好.结论:以人参提取物固体分散体为药物所制备的速释微丸收率高、溶化性好、崩解迅速、
目的:探讨加味定喘汤口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困阻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克拉拉细胞蛋白16(CC?1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因AECOPD于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就诊且中医证型属于痰热困阻型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则联合加味定喘汤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TNF?α、SP?D、C
2019年12月底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截至2020年4月7日全球累计感染已近150万人.目前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大多省区已连续多日无新发病例,多为境外输入型病例,然而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依然有迅速激增的趋势.在我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合理运用中医药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该研究从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及传统中医药的作用出发,多角度分析单味中药及中药方剂抗COVID?19引起发热、炎症及免疫失衡的潜在应用价
目的:探明浙贝母需钾营养特性及施钾对氮磷钾吸收与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在浙贝母原产地开展了不同施钾水平下的浙贝母氮磷钾吸收、分配特性和生物碱积累变化的研究.在相同氮磷肥条件下,设4个施钾处理:分别施硫酸钾0(K0,对照)、10 kg/667 m2(K1)、20 kg/667 m2(K2)、30 kg/667 m2(K3).取样测定不同生育期植株鳞茎、茎秆和叶片的氮磷钾及生物碱含量.结果:浙贝母临枯时钾吸收量是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递增,营养生长期钾素主要积累在叶片中,约占植株总含钾量的36.2%~44.2
目的:对狭叶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中的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运用RP-HPLC、TLC、硅胶、凝胶、MCI-gel树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狭叶薰衣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4-dihydroxyphenyl)-acrylic acid-1-(3,4-dihydroxyphenyl)-2-methox-ycarbonyl-ethyl ester(1)、咖啡酸乙酯(2)、methyl-3-(2-O-α
目的:建立厚藤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Agilent HC-C18(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10批厚藤样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10批厚藤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及共有模式,确定13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成分.化学计量学分析法均可将厚藤分为2类,10批样品质量具有一定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目的:研究广东省梅县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状况,为该区野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资料收集、走访调查、样地实地调查、样线调查及“3S”空间技术的利用,对梅县区38个样地及样线区域开展研究,对该地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梅县区现有植物资源共计147科422属645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136科364属514种,重点药材78种.此次普查物种资源均多于第三次普查物种数(116科288属395种).梅县区野生植物以被子植物占比最多,共107科331属461种.野生药用植物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平台获取疏风解毒胶囊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标;从2015年版中国药典获取药物的性味归经;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的相关靶标基因并与疏风解毒胶囊的作用靶标取交集获取治疗靶标;将治疗靶标上传值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构建药材?性味归经网络、药材?活性成分?治疗靶标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分析;利用RStudio的clusterPro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