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筛选靶向革兰阴性菌BamA蛋白的小分子药物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针对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的小分子抗菌药物。

方法

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于2022年1—12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基于分子对接试验,利用sybyl-X2.1软件对Chemdiv化合物数据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对高通量筛选打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进行体外生物学试验筛选,选取具有最佳抗菌活性的前4个小分子进行深入的分子对接分析,并选取对接分数最高的小分子8308-0401进行后续试验;通过棋盘稀释试验检测8308-0401与利福平的联用抗菌效果;最后,通过等离子表面共振试验检测8308-0401与靶蛋白BamA的亲合力。

结果

通过高通量虚拟筛选,发现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的对接打分平均为5.63;通过体外生物学试验,发现了小分子8308-0401、8365-1335、C066-2507和L582-0346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8308-0401具有最高的分子对接分数,且与利福平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均具有协同抗菌活性;8308-0401与靶蛋白BamA具有较强的亲合力,其结合常数为182 μmol/L。

结论

小分子8308-0401可靶向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而发挥抗菌活性。

其他文献
在病原学诊断技术快速发展,检验新技术逐渐应用于微生物检测的背景下,检验工作者与临床相关学科应及时提出中国标准、中国指南、中国方案,始终坚持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临床微生物学相关行业标准和指南,持续推动病原学诊断标准化建设的良性循环,逐步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能力和行业进步。
基于宏基因测序技术的血浆微生物游离DNA(mcfDNA)测序为感染性疾病提供了一种非侵袭性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在脓毒症和血流感染中,与血培养等传统病原学诊断技术相比,mcfDNA测序在敏感性、时效性和致病原覆盖面方面具有优势,但在用于肺部感染时,其敏感性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高质量下呼吸道标本的宏基因二代测序仍有较大差距,而且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因此,还不宜将其作为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一线技术,其临床应用尚需控制在亟须明确病原学诊断、传统病原学诊断技术难以达到目的、侵袭性病原学检测标本无法获得的少数疑难危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807-2022临床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已于2022年11月2日发布,2023年5月1日起实施。该卫生行业标准(推荐标准)是制定和实施微生物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方案的依据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准则,其目的是促进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的性能验证更加规范化和同质化。本文就卫生行业标准立项背景、编写情况、主要内容和实施难点及意义等进行解读和分析,以帮助临床微生物实验人员更充分地理解和执行卫生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促进行业标准化和学科发展。
侵袭性真菌病是感染病学、微生物学、临床药学等学科共同的焦点。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和真菌研究小组教育与研究联合会诊断标准中,确定诊断和极似诊断对应有不同的真菌学检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组织专家制定指南,就真菌侵入人体导致的血流感染、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眼部感染、胸腔腹腔感染、关节感染等的适应证、适用样本、检测技术、结果解释和会诊等真菌学信息给出了共识性推荐意见,包括了常见的念珠菌、曲霉、毛霉
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全球每年约发生2000万例HEV感染,其中约有330万例戊型肝炎,7万例与HEV感染相关的死亡病例。过去10年,我们对戊型肝炎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仍有大部分HEV感染者,尤其是重症及慢性戊型肝炎患者被漏诊或误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并基于医疗机构是目前我国诊断和治疗HEV的主要场所这一事实,中国戊型肝炎研究协助组(CCSHE)、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和国家感染性疾病
目的全面介绍2021年全国细菌耐药现状,掌握耐药流行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计1373所医院的监测数据,对纳入统计的3743027株细菌的主要分析指标,如主要分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比较、重要耐药菌的检出率等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率(71.1%,2659447/3743027)高于革兰阳性菌(28.9%,1083580/3743027)。分离率排名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
目的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及支撑技术,本研究拟比较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的4种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8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ALDI-TOFMS质谱峰和亚胺培南药敏数据,从中按照简单随机方法选取亚胺培南敏感株和耐药株各70株的质谱峰数据作为训练集,以及敏感株和耐药株各30株建立测试集模型,对上述200份标本的质谱峰数据
目的探究Y染色体丢失(LOY)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风险分层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93例男性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诊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成正常核型组(178例)与伴LOY核型组(15例)。采用秩和检验、2×2列联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肝肾功能、免疫组化和细胞遗传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等情况,通过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探究LOY的临床预后。结果初诊男性MM患者LOY的发生率为8%(15/178)。伴LOY组
目的探究lycosin-Ⅰ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活性及体外联合8种常用抗菌药物对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本研究遵循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21年9至11月临床分离的MRSA1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lycosin-Ⅰ体外抗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动力学试验;采用微量肉汤棋盘式稀释法检测lycosin-Ⅰ与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共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定植率,及其引起血流感染的比例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直肠拭子CRE筛查的患者共4993例,其中筛查阳性患者137例,收集阳性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高风险人群CRE筛查的阳性率、定植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定植患者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CRE筛查阳性与转为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以相对危险度(OR)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