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问候用语?《尼山萨满传》节选

来源 :满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8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滿语按从左向右顺序阅读,附拉丁字母转写及读音):
其他文献
被誉为“龙兴之地”的新宾堡东南部,四野环绕的群山下隐藏一个小屯子叫“红旗”,额尔德谟(汉译:有才德)和塔钠(汉译:宝珠)都是在旗(八旗子弟)的。  額尔德谟自小父母病故,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靠东讨一口西要一顿维持生活,家庭富裕的塔钠常背着讷讷(满语:母亲)偷偷接济他,俩小人儿整天黏一块儿玩嘎拉哈(羊拐骨,四个一组的游戏),一起上山爬树下河捉鱼。俩黄嘴丫还没褪净的小玩伴一晃儿就长成了少男少女,额尔德
期刊
1  祖大寿是宁远沉甸甸的分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他永远经得起推敲,并且岁月越久,越能反射出耀眼光焰。或者说,读透了祖大寿,你就读透了辽西明清战争文化中的精彩篇章。祖大寿,不同于袁崇焕的千古奇冤,也不同于吴三桂蛟龙困于泥潭的挣扎,对他来说,叛国投敌的罪名太重,也不该由他一个人承担。  本来,祖大寿是一位明清战争中的豪杰,但命运把他卷入《二臣转》,抹杀了他的功绩。二臣就是汉奸,男人最怕这两个字
期刊
读过《红楼梦》的读者应该都有一种感受,贾宝玉对女性的崇拜,简直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首先是言语上的推崇,满口所说总是极力贬低男子,抬高女子。如书中借冷子兴之口写道贾宝玉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覺浊臭逼人。”他评男儿是须眉浊物,女儿是清净洁白女儿,料定“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因有这个呆念在
期刊
创业“后视镜”回眸中的变焦    对2003首届中国“创业杯”创业故事大赛38篇获奖创业故事进行专项调查,始终诱惑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对科技创业领域的优秀创业者而言,两年的时间绝对具有超乎想象的变化和价值。而对两年后的38个故事、38位故事主人公而言,他们将给读者展示的现状无疑充满着惊喜、悲壮和沉甸甸的思索。  两年前,几乎所有参加首届创业故事大赛的企业家都意气风发、满怀信心,历数着公
期刊
1  有时我会梦到我的奶奶,在梦里她一直是我记忆中的模样,依然住在那座老房子里,即便晴天白日,屋内也是昏暗的,仿佛沉浸在幽冥的暮色里。我很惊讶地发现她还活着,像以前那样坐在堂屋门口的一张木凳上,手里摇着蒲扇,身着月白短袖,黑绸裤,黑色发夹将她的灰白短发拢向脑后,露出宽大的额头,充满渴望的目光幽怨地盯着紧闭的大门,期待某个儿孙忽然将它推开。在梦中她很少说话,像是知道自己已经作古。事实上活着时她话多且
期刊
1  郑华是早晨去买菜时候生的病。她生病时,正走在红砖墙边上。一只手提着一兜子刚买的青菜。她突然感到不好。脑袋眩晕,下意识用手扶住墙。后来有人说,她这一扶,扶得好,如果不是正在墙边,一只手扶住了,郑华有可能跌跤,跌跤了,就站不起来。这样后果会很糟糕。郑华扶住墙,手一软,青菜就掉在地上,给路边的人一个信号,果然就有人过来扶住她,问她怎么了。这时郑华就说不出话,她想说话,舌头却像被一条绳子套牢,伸展不
期刊
赁药老人  赁药老人家住汴京秀水胡同深处,去他家,得走上大半天,拐几个小弯,过了倪彦及朝奉府前的两个汉白玉狮子,才有望看见他家门楣下挂着的那盏大红灯笼。很不好摸。但赁药老人的人却很好认,因为他长了一口的大黄牙。这口大黄牙是赁药老人的标识。  在秀水胡同,没有第二个人长着这样一口大黄牙的。赁药老人的满口黄牙,看上去明显是长期吃一种东西滋染成的,黄的很整齐,没有参差的感觉。有人据此揣测,赁药老人并不是
期刊
她注定会遇见李良廷。就算不是李良廷,她也会设法让自己“遇”到一个人,好让她的回归,看上去自然又合乎常理。  服装店开起来没多久,没什么人。对面就是街心公園。每天中午,她会关上店门去公园里溜达。李良廷的工作室就在公园的后门处。园子不大。走几步,俩人就撞上了。在县城,说来套去大家有可能都会是亲戚。什么也别想瞒着人。他早听说她了。  那会儿街上人也少,狗儿也不见几只,连叫卖小东西的小喇叭也终于歇息了。人
期刊
吉林乌拉到北京,这中间隔着多少公里?我一直说不出那个准确的数字。但这并不妨碍我在两地之间频繁地往来。频繁地往来,还记不住里程,说明这件事不需要我操心。记住里程和忘掉里程,都不妨碍我在规定的时间到达北京或回到吉林。我需要牢记的,是这两地的交通工具以及它們的起始时刻。我发现,我还是记住了该记住的。这两地之间有四种交通工具:普通火车,那种已成为很多人记忆的绿皮火车,完成这个里程要用十六小时——下午两点多
期刊
墨 村  墨村是一个三千多人的大村,杂姓居多,顺手捞一个,都有一身故事。  溜光蛋张富贵  张富贵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墨村人称他溜光蛋。俗话说三斑(鸠)出一鹞,溜光蛋的大哥二哥都是老实人,只有他不像是一奶吊大的,生就一个油嘴猫,好吃懒做,啥出力活儿都不想干,懒得筋疼。麦忙天人们都在地里割麦子,日头都升起了八丈高,他还在家里撅着屁股睡懒觉。溜光蛋的爷爷张瞎子,旧社会是靠打莲花落要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