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7404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机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文章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以及课程系统建设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从课程特点、专业特点、教学实践、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课程辐射、科研拉动等方面入手,总结了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实践经验,上述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并获得了学生好评。
  关键词:电机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翟庆志(1960-),男,山东淄博人,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筱慧(1962-),女,天津人,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42-02
  
  “电机学”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变压器,交流电机绕组理论,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以及直流电机,共五篇。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多,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获得电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学习特点
  在基于我校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着眼于地方电网,从控制与运行的角度进行讲授。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偏重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要学习电力系统的运行分析、系统规划、自动化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知识结构上体现了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工程与科技开发相结合的特点。
  “电机学”课程在我校本科专业电气工程的培养计划中,是必修课程,目前按64学时课堂讲授,另有32学时的关联课程“电机学实验”,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属在前期修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等的基础上,为后续专业课作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特点
  本课程基于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各种电机进行分析与研究,因此电机的“功率”特征十分明显;着重于稳态分析,与先期课程衔接紧密,如普通物理、电路原理等;因普遍涉及铁磁材料,故非线性(饱和)问题是必须面对的;一方面,课程在遵循经典电工与电磁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严密,教学严谨,逻辑性强,另一方面,许多结论是在合理的忽略次要因素后得出的,因此工程意义上的允许偏差与数学意义上的精确,在学生课程学习中面临冲突;实验中,学生开始接触更加真实的电机控制、运行与测量,结合实际紧密,是锻炼综合动手能力的很好机会。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各种电机,彼此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这些在增加了学生课程学习难度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帮助学生了解电机、电器以及电力系统知识的窗户。较好的课程教学成果,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另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是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实践
  多年来的本科“电机学”课程教学实践,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思路与做法,主要体现出如下几点:
  (1)课程内容讲授中,体现了加强基础,重点突出,注重启发,强调实践,综合评价。加强基础就是力求使学生掌握本课程要求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发展前沿、技术焦点等问题;重点突出是指课程中的最重要的一些概念与结论,必须讲好、讲透,比如“T”型等效电路、磁势平衡、电枢反应等;注重启发包括课堂讲授中的启发互动做法,以及实验、讨论中的语言与角色把握;强调实践是指注重实验教学与课程讲授之间互动以及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综合评价是全面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的整体表现,多年来,一直坚持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2)课程内容组织上,注意结合本专业需求,在“基础与精髓不漏”的前提下,对一些涉及设计、制造及在少学时情况下较难理解的内容,如交、直流电机绕组、时-空向量分析等,进行删减,适当精简或简化电机电磁理论的阐述及推导,注重结论的理解与应用。在每一篇的最后,讲授一些典型应用,比如变压器之后,介绍互感器;异步电机之后,介绍单相异步电动机以及变频驱动;同步电机之后,介绍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直流电机之后,介绍无刷直流电动机等。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本篇主要结论的印象,又避免了“通篇学完电机学,只知四种电机”的尴尬局面。
  (3)注重语言表达和多媒体的合理应用。课堂上,介绍概念需要表达准确,推导过程需要严谨,但好的课堂讲授效果,与表达方式有很大关系,这里不仅有语言表达和口齿的问题,更有良好的语言运用、知识积累和直观形象展示的问题。如,介绍到变压器励磁电流性质时,会涉及到在铁芯磁路饱和时,正弦分布的基波励磁电流,会产生平顶形态的磁通波形,反之,欲获得正弦分布的磁通波形,则需配合适当非正弦分布的励磁电流供给。这样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难理解,不易记忆,用一句成语,“鱼翅与熊掌不可兼得”去概括,收效很好;在讲授交流电机三相合成旋转磁势时,自制的Flash动画,直观、形象地演示出了驻波、行波以及合成等曲线图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再比如,在用电磁转矩物理公式,解释异步电动机起动电流大的现象时,需说明主磁通大幅减小,且转子回路功率因数很低,从而造成转子电流幅值很大的局面,用一句成语,“屋漏偏逢连阴雨”去描述,就很形象。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着重两个思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思维过程的启发式引导,形象直观的物理过程可视化展示。显然在课件中,大量的文字堆砌,无助于脱稿讲授,大量公式的粘贴,替代不了连贯的现场推导与演绎。多年的教学过程证明,良好的授课表达方式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努力使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主要做法包括:以验证性实验,作为“规定动作”,用以强化对课堂中对应重要结论与概念的印证;以自选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与兴趣,其中的内容,既有教师引导形成的,也有学生自己思考提出的。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课程的单独设课,增加实践教学的设计性、综合性、趣味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准备、设计、接线、调试、排除故障等。当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后,思考、兴趣、想法等会接踵而来,不仅会有效地促进课程内容学习理解,还会激发出一些学生因动手能力强,而产生的自信心,一些学生就是因此而产生出许多创新性的想法与做法,我们所教的学生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实例。
  (5)着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科学作风的培养,是可以也应该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的。课堂上,讲课的逻辑性,推导的缜密性,批改作业的严谨性,是一种基本体现,实验中的科学作风更应注重。实际上,一次电机学实验,就是一次微型的、科学的、有工程意义的科学训练。学生们需课前认真设计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正常、合理使用仪器设备操作,发现和解决问题;实验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在这其中,学生得到的训练是较为全面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结论的不准确,这样系统的科学训练,是课堂教学中不易找到的。
  (6)坚持培养良好的学风。对学生要求严格,是“电机学”课程多年的传统。课上,我们坚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无故缺席,不抄袭作业,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并届届相传。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没有使我们失去学生的尊重,我们以严以律己、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及对学生严与爱的统一之中,赢得了历年的好评。事实证明,我们的绝大部分学生是好学的、理智的、明辨是非的。我们认为,只要教师的投入放在精通业务、全面了解本学科状况与动向、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上,把身段放在去了解学生,关心和帮助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健康成长方面,学生心里的那杆称,是公平的。
  四、教材建设
  多年一线本科教学的实践体会和经验,具体体现到了作为主体编写兼统稿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电机学》中。该教材的特点,得到了国内许多高校同行的认同,因此由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7月第1次印刷的3000册,在发行一年多后,就已售罄,于2010年1月第2次印刷后,再版发行。结合本校课程以及实验设备特点,在本校内印刷发行的《电机实验指导书》,自2000年以来,已修订过3版,共约发行1100册。
  教材的系统建设,结合完整的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质量以及规范化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
  五、教学改革
  1999年,学校开展首批重点课程建设,课程团队参加了学校首批25门重点课程建设之一的“电机和电机与拖动”课程建设,并顺利通过了学校的验收。其中的三项主要内容,课程考核的综合评分公式,试题库的建设,网络版和课堂版教学软件,是较有特色的。多年来,各学期末学生给课程的教学评分,都位列在学院的前列。
  电机学课程教学中,实验内容十分重要,因此多年来,虽然课程总学时一再缩减,但实验课时,一直坚持不减,并且从2010年起,在专业新修订的培养计划中,完善了教学大纲,实现了32学时的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核。
  六、课程辐射
  课程主讲教师曾经的一个电机专业教学“一条龙”不间断培养的设想,在一些学生身上实现了。例如,一个电机课代表,对电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程学习后期主动找到主讲教师,要求参加科研项目,当时一个与电机相关的科研项目是小型离网风力发电,于是,学生从拧螺丝钉固定机组开始,到学习变频电动机控制、异步发电机的并接电容器自励,到完整的进行科研实验测试、撰写文章,不到一年的时间,全面进入科研角色;在大四免试推荐研究生阶段,仅在最后一刻,与一所国内一流大学失之交臂,但随后,被另一所首批国家 “985工程”的大学很快录取了,理由就是科研能力好(当然学习成绩也不差);在之后自然选择主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中,由于题目的前期积累,也获得了学校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奖励。一门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能够延续到毕业论文阶段,作为课程教师,我们深感欣慰。
  近几年来,作为研究生导师,我们还主讲了与电机相关的研究生课程“电机专题”和“新能源发电技术”。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很宽泛,多学科融合与应用的发展异常迅猛,没有一本十分适用于学校本学科研究生教学的参考书,如果罗列参考书,将是10本以上的数量。在多年电机学的教学经验以及本科电机学教材编写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一本学校研究生教材《电机与新能源发电技术》,已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七、科研拉动
  对于高校工科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比如,结合与企业合作设计生产双速自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项目,直接参与了双速绕组、铁芯、磁场与性能校验等电磁设计,以及样机试制、实验,到批量生产的全过程。这些一手电机设计与生产经验,不仅加深了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很大程度的丰富了教学内容,课堂以及实验教学实践中,自然心中有底,言之有物。又例如,在我们所承担的有关农村新能源发电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繁多,但多年来电机学课程教学所积累的较为扎实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知识,使我们能够与团队成员一起,交出了较为圆满的课题任务答卷,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技术与装备。
  八、结束语
  “电机学”课程是一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等专业的传统课程,在新形势下,需要教师实际投入。从课程教学内涵而言,应该多思考,勤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从课程教学外延来看,应该从专业系统培养,工程应用需求,动手能力培养,后续课程拉动等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内容的更新。
  
  参考文献:
  [1]李发海,朱东起.电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开诚.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新探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邹霞.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4]郑诗程.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李朝生,李先允.应用型本科电机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
  [6]李建海,皮之军,张晨亮,等.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在电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
  [7]高宁宇,秦岭.紧扣电气类后续课程 拓展“电机学”应用教学 [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责任编辑:熊怡)
其他文献
摘要: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让干部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公正是干部管理工作长期以来的追求目标,文章系统介绍了大连供电公司构建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分析了在考核工作中运用360°全方位评价法和运用信息化手段测评的可行性,并介绍了大连供电公司近两年运用该体系进行考核收到的成效。  关键词:干部考核;360°全方位评价;信息化  作者简介:卢海波(1960-),男,山东沂水人,辽
期刊
摘要:全网无功优化技术是降低网损、改善电压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针对目前县级供电企业大多尚未开展全网无功优化补偿建设的现状,亟需开发针对该项技术的培训项目。结合浙江省下属四个县级电网公司全网无功优化试点单位实际工作经验,依据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举办的多期县级供电企业全网无功优化专项培训,总结了专项培训的标准流程及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全网无功优化;标准流程;培训质量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2010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承接了越南某自备电厂的生产准备人员的岗前培训,在此次培训中学院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协调各方资源,圆满完成了该项涉外培训项目。通过此次项目的实施,引发了对东盟国家电力类涉外培训项目的思考与探索,并对这类项目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自备电厂;涉外培训;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谌莉(1975-),女,湖南益阳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动力系,副教授,工程师。
期刊
摘要:供电企业加强劳动定员管理,是落实国家电网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一强三优”的现代化企业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劳动定员工作;提高;竞争力  作者简介:吕春红(1969-),女,山东日照人,山东日照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工程师。(山东日照276826);张晓蕊(1979-),女,山东五莲人,山东五莲县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助理工程师。(山东五莲26230
期刊
摘要:美国和德国的教育模式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通过对美国与德国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模式特点的分析,以及对我国现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从现有世界上两种较为先进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中探寻可被我国“卓越工程师”计划借鉴的培养模式,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培养大批高水平的工程人才。
期刊
摘要:劳动用工“双轨制”现象的产生与供电企业的历史沿革、体制改革、劳动力来源结构、企业文化等重要因素密切相关。这一模式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充分发挥了劳务派遣工、农电工等市场化人力资源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但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这种用工方式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因此,淡化各类劳动用工的“双轨制”身份,构建企业和谐劳动用工关系,已经成为
期刊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高校电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以提高学员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为目的,结合教学实践,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兴趣;教学方法;Multisim  作者简介:孙钦蕾(1979-),男,山东临沂人,军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褚丽娜(1983-),女,河北涿州人,军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河北石家庄0
期刊
摘要: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探讨了在我国目前提出的新的培养机制下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培养方案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压缩了基础课的学习课时,更加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并在学生本科学习后期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了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培养,让更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科技人员参与到教学中来。该培养方案已在南京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三支队伍”建设是电力集团公司“十二五”培训规划的重点工作,在大力开展全员培训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全员培训质量达标工程,促进全员培训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目标任务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之所在,从目标体系的建立入手,对培训监控体系、质量评估体系和培训整改体系进行探讨和完善,希冀实现“开展全员培训,让每位员工都能获得最大受益;开展质量达标,让每次培训实现效率最大化”之目的。  关键词:全员;培训;质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自动控制原理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把握知识线索、培养创新思维、丰富教学手段以及改进实验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知识线索;创新  作者简介:陈晓燕(1979-),女,四川自贡人,四川农业大学农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讲师;庞涛(1977-),男,四川射洪人,四川农业大学农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