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党建+”模式探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的产业结构和职业形态亟须实用型、复合型和发展型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使命,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针对新经济时代人才需求的特点,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供给侧改革,创新“党建+”载体与实施模式,着力推进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党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0109-0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及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指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经济政策互动、叠加作用下产生的新经济产业所造就新的经济绩效及经济增长点的新经济形态,由完全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人工智能经济等其他新兴经济成分构成。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引发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变革,催生了新的职业形态,对高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储备也提出了新标准与新要求。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开展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创新和拓展“党建+”模式,培养一大批既能满足当前新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又能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新经济时代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特点
  1.拥有较高的可迁移技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是新经济时代的特点,对作为活要素劳动力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则呈现以实用型、复合型和发展型为特征的用人需求导向。强化高职学生的可迁移技能,是培养与新经济时代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可迁移技能归納为学科能力、方法论的能力、社交能力和个人能力等四个方面。注重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可使高职学生在大学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够灵活运用在其他情境中,尤其是当其走向职场或发生岗位变迁时,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因此,高职教育要把培养可迁移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互联网是新经济时代的引擎,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嵌入和应用为基础的。因而信息素养成为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核心素养,这是指从业人员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懂得如何获取或发布信息,以及正确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的能力。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其在海量信息中正确甄别、高效获取及合理运用资讯和数据,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获取力、技能的提升力、技术的创新力及职业的发展力,逐步形成专业领域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的发展优势。
  3.积淀丰厚的审美能力。创意经济和文化经济是新经济时代的新业态,具体表现为以发现美、感受美、生产美、创造美、传播美和传承美等为内核所形成的经济形态,既体现了新经济时代物质经济向符号经济转型、时间经济向场景经济转型的新趋势,也反映了新经济时代商业模式从传统的价值营销转向价值观营销的特点。发展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培育学生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是提高高职学生作为人的“爱的能力”、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使其成为新经济时代创意驱动范式下的跨界融合式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能力支撑。
  4.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新经济涵盖新的技术、要素、产品、模式、业态以及新产业等多方面,在技术变革、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大背景下,所涉及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管理模式和销售手段等都需要创新和突破。因此,高职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思维,是决定其职业创新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架,具备能以新颖的视角、创造性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育新时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也是在培育作为新时代的一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特质。
  二、新经济时代党建引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引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要实现新经济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党建引领功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有两个维度,一是专业课程培养供给与学生成长需求匹配,二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供给与用人市场需求匹配。因此,必须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要素资源最优化配置,在有效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中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能级。
  2.发挥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杠杆效应。新经济时代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类型更多元、数量更庞大。职业教育要根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以创新党建载体为“支点”,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为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赋能,为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增值,发挥党建引领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杠杆效应,实现高职院校以质图强的办学目标。
  3.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新经济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相统一。新经济时代的高技能人才绝不能是一个物化的、单向度的人,也不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理性经济人,而是一个完整意义的社会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新经济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党建+”模式的实施路径
  1.深化“党建+专业”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新经济时代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必须深化“党建+专业”理念,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一是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导向,与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对接,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和技能素养培养目标。二是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将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的分阶段组合,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施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针对新经济时代对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实用型、复合型和发展型特点的要求,应使高职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过程中,强化可迁移技能的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2.拓展“党建+校企联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健全德技并修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中,必须积极拓展“党建+校企联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多元共治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一是开展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进校园活动。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在校企党建联建中发掘德育元素,结合专业学习,让大学生感受到不断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激发市场活力的企业家精神,以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二是建立校企师资双向共培、互聘的产教融合机制。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要认真把握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使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实施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通过教师走进企业、深入车间,企业专家能手走进校园、走上讲台的互聘共建机制,构建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互提高、技术革新与科学研究互促进的专兼职“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强化工学结合的校企实习实训合作机制建设。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与企业联合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模式;通过企业订单班,深化现代学徒制模式,发挥党员教师和党员师傅言传身教的示范效应,使学生在示范引领、岗位实操、技能强化中练就过硬的职业本领。
  3.創新“党建+实践”模式,培植新时代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必须创新“党建+实践”模式,培植大学生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匠精神。一是设立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名师领衔指导科技社团、学生竞赛团队,采用课赛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敢于超越的求知欲和不怕困难、追求卓越的精气神。二是校企党支部开展师生产品研发(设计)项目结对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程度,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工艺革新等项目为载体,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在区域化党建联建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所在地区、街道及创新创业园区开展党建联建,成立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4.深化“党建+文化”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植大学生理想信念是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必须深化“党建+文化”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学生”为原则,让大学生在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感受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中提高审美力,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在深化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聚焦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强化十大育人体系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三是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拓展党建工作新阵地。综合运用党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将校园文化、党建活动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提高广大师生的新媒体素养,强化“互联网+”思维的培育。
  总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责任和使命。高职院校必须按照新时代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新要求,结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新任务,积极创新“党建+”模式,促进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高职教育有效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推进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饶夺,毛珊珊,王骞.刍议新经济时代对高校人才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20,(1):129-130.
  [2]  张彩娟,张棉好.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可迁移技能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23):26-31.
  [3]  韩雪平,任枫轩.论“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20,(17):103-107.
  [4]  向勇.“创意者经济”引领数字文化产业新时代[J].人民论坛,2020,(19):130-132.
  [5]  任保平,李佩.以新经济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13-124.
  [6]  刘婷婷.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和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6):30-32.
  [7]  刘晓玲.智能化对会计教育的冲击与应对[J].会计师,2018,(23):8-10.
  [8]  张银平.“互联网+”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8,(34):208-210.
  [9]  赵芝俊,杨琼,方志涛,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   [10]  于大力,以就業为导向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1).
  [1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12]  宋志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主导双主体四驱动”模式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3).
  [13]  李晓娜,黄灵芝.新工科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学科探索,2017,(11):56-57.
  [14]  董晶.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8,(6):8-11.
  [15]  祁素萍,基于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新西部,2009,(12).
  [16]  焦安勤,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6).
  [17]  商云龙,朱冬香,韩悦.MOOCs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5,(1).
  [18]  罗小青,慕课(MOOCS)环境下大学生党建课程建设的研究[J].文献资料,2017,(4).
  On the “Party Building Plus”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New Economic Era
  SHI Li-qin
  (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At present,China has entered a new economic era,and the new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occupation form are in urgent need of practical,compound and developing high skilled talent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er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workers an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In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we must strengthen the supply side reform i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 demand in the new economic era,innovate the carrier and implementation mode of“Party building+”,and striv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high-level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specialties,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new economic era;vocational school;personnel training;“party building+”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光伏发电进行投资风险评估已成为风险决策的焦点和难点。基于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构建光伏发电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权重,进而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同时,通过研究,验证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以期为分布式光伏的产业建设、运营发展和风险规避提供参考。  关键词:光伏发电项目;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
摘 要: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职能改革正处于深水期,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提高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是合理规划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式。面对当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让其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转变,这对确保单位资产统计的完整性、保管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中
摘 要:徽商是我国著名的商帮之一,其创造的徽商文化,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当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备受瞩目。但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缺乏必要的创业素养,而徽商文化中诸多优秀的精神传统,可以很好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徽商文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借鉴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摘 要:城市的土地利用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变化,以句容市为例,根据2006—2020年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以及2005年、2010年和2019年Landsat5 TM数据,结合相关地形图资料及其各时期政府政策,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句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探讨近年来各经济因素对句容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以期为其他新兴城市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摘 要: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是河南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南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提出健康养老产业与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旅游、房地产业、工业农业融合发展的五种模式,探讨河南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供给不足、基础薄弱、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等困境,从“加
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可切实提升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形成以拔尖人才引领、骨干教师支撑、数量相对充足、结构基本合理、职业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
摘 要: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数企业的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如何提高工商管理水平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对于企业的制度模式和运营方式进行研究是工商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工商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目的的有效途径。充分认识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有效策略,提高管理水平,解决企业优化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至
摘 要: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导致农产品销路不畅。为走出这一困境,农户们在直播中看到了契机,发展出多种不同的直播模式。其中作为自救的“直播+农产品”模式更加值得关注,“直播+农产品”营销策略有效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压力,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和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也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这种销售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提升这种营销模式的效果,可以采用专家直播,创
摘 要:在当前新工科建设的新形势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改革需求和挑战。从提升教师创新的踊跃性和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制定学科竞赛激励措施和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等方面,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
摘 要: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策略创新不仅是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升级面临的特有问题,更是我国国有企业稳健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时代性议题。电网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策略创新应从明确主要宗旨、确定审计模式、筑牢管理体系等三个层面出发,统筹前端、过程、后端等各个运行环节,兼顾科学性、规范性与合理性,为保障电网新兴业务企业审计的质量探索有效路径,即明确审计宗旨、确定审计模式、搭建审计管理体系。  关键词:审计;电网;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