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年内径向生长对干旱事件的响应——以贺兰山油松为例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ei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利用径向生长测量仪监测2017和2018年2个生长季内、2个海拔(2010和2330 m)油松的径向生长,研究树木径向生长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2018年6月的干旱事件使得油松径向生长速率减慢,生长量减小;而7-8月的降水使油松的径向生长重新激活.2018年油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发生在6-8月,相比2017年延长一个月.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在不同海拔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生长季早期干旱对树木径向生长有抑制作用,生长季中后期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该区的气候重建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8月的气候要素对树轮宽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DM( data matrix)码信息存储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可靠性高,是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了实现DM码并行加工方法,分析了DM码间距值与灰度值对识别时间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情况下的DM码进行多次扫描,记录识读时间,确定了DM码识读成功的临界圆点直径为11像素,临界灰度值为220.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DM码并行加工方法,并在石英玻璃内部进行了激光并行加工DM码实验验证,与传统的单光束激光标刻二维码的方式相比,加工效率得到了提高.
恶劣海况时电力推进船舶的电网负荷波动较大,发电机组会频繁投入或退出电网,准确的电力负荷预测将有助于优化能量管理策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并提升用电效率.人工神经网络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能够有效的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通过对反向传播(BP)、径向基神经网络(RBF)、Elman共3种不同的网络模型进行原理阐述、数据处理、模型建立及参数调整后,再对其在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的表现进行比较,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及各项评价指标最优,且其模型建立最简便,因此相较于另外两种网络更适合进行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利用树木径向生长监测仪(Dendrometer)和自动气象站在祁连山西部对8棵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Gompertz函数拟合结果显示,2018-2020年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分别开始于4月19日、4月17日和4月10日,在日平均气温超过5.5℃时径向生长开始;青海云杉生长结束时间分别为8月17日、8月21日和7月19日,生长结束时间与生长季末期降水量有关.研究区青海云杉径向生长量受干旱抑制强烈,其中与7月的日均温(负相关)和日降水量(正相关)相关性最高,与生长季初期(5月
利用滇西地区两个不同海拔采样点的云南松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研究其径向生长对气候和水文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滇西云南松径向生长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径流量的影响,其中高海拔(2413.3 m)云南松径向生长受夏季高温的制约和季风季节径流量影响,而低海拔(1062.6 m)云南松径向生长受生长季的降水量和全年径流量影响.滇西高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受温度阈值影响表现出不稳定性;低海拔云南松径向生长对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响应,在20世纪80年代均受到东亚夏季风的减弱而出现波动.滇西不同海拔云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升温可能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干扰.本研究利用树轮年代学方法中的生长-气候响应函数、滑动相关分析,探讨大兴安岭漠河地区樟子松和落叶松径向生长的限制因子,以及二者径向生长对快速升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樟子松和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受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樟子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落叶松更为敏感,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比落叶松更稳定.樟子松径向生长与当年生长季月均温及月均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而落叶松与冬季月均温及月均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冬季降水促进樟子松生长,前一年生长季后期降水抑
利用微树芯技术可以从细胞尺度研究树木形成层物候和径向生长的过程,揭示树木生长与气候的关系.油松是我国北方森林的建群树种之一,也是沈阳地区的优势树种.研究2020年整个生长季(4-11月)油松周尺度的形成层及木质部细胞变化,分析油松在沈阳地区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油松形成层分裂活动开始于4月初,结束于9月末.木质部从扩大细胞出现(4月中旬)开始生长,到木质化细胞消失(10月下旬)结束,其生长符合“S”型曲线.2020年生长53个/列木质部细胞,最大生长速率(0.55个/列/d)出现在5月末,早晚材细胞于7月
近年来北京地区的森林随极端干旱加剧表现出脆弱性特征,为了解气候变化下不同树种的干旱耐受性,选择北京东灵山森林内3个乔木树种(华北落叶松、油松和辽东栎),利用树木年轮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抵抗力和弹性.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与5-6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辽东栎与5月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华北落叶松与6月降水量、5-6月和8-9月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油松与6-8月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辽东栎与2月和5月降水量、5月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所有树种均与当年5-7月标准化
以河南登封嵩山地区不同坡向的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分别建立了跑马岭、峻极峰及区域油松差值年表.结果表明:跑马岭油松年表的质量高于峻极峰油松年表;跑马岭油松年表和峻极峰油松年表都包含较高的气候信息,都与当年2月平均气温、生长季末期(9-10月)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5月的平均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跑马岭和峻极峰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有一定的差异,跑马岭油松径向生长主要与3月平均最低温和9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峻极峰与5月降水量和9月平均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区域油松年表包含了更多的气候信息.利用
利用采集自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察隅县低海拔河谷澜沧黄杉建立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将树轮宽度差值年表与气候因子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方法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地区1812-2016年4-5月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变化(方差解释量为47%).结果表明:树轮宽度指数与PDSI指数有良好相关性(r=0.69,P<0.01).PDSI重建序列存在4个偏湿阶段(1831-1844年、1853-1863年、1938-1948年和 1988-2002年)、3个偏干阶段(1864-1876年、1908-1926年和200
在祁连山东部西营河流域不同海拔采集年轮样品,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建立高海拔(3000 m)、中海拔(2750 m)、低海拔(2500 m)青海云杉标准化年表,将年轮宽度指数与不同时段气温和降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祁连山东部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热是祁连山东部青海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不同海拔树木的生长限制因子基本一致.在显著升温之前(1961-1986年),低、中、高海拔3个样点的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均与上一年7-8月和当年8月平均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当年6月相对湿度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