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失落的社会史——从性别、年龄和地区的角度分析日本自杀死亡率的变化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r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杀因社会属性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在经济发展缓慢的2002年,日本自杀死亡者中,男子的比例是72%,50岁以上的人占61%,自杀死亡的总数比1991年多了一万余人。日本自杀率的上升已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考虑到自杀是一种与时代的精神状况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现象,笔者在本文中用精神失落的理论来分析日本自杀死亡率的历史变化和社会属性间的差异。
其他文献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丘马科夫(А.Н.Чумаков)系1950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莫斯科国立法学院教授,俄罗斯哲学学会第一副会长,俄罗斯全球性问题研究专家;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全球性问题;发表学术著作14部发表文章近百篇.
金融研究机构——电子金融研究室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1%的德国居民通过零存整取或签储蓄合同的方式进行储蓄。该研究表明,其他比较常用的储蓄方式有定期存款(20%)、股票基金和投资基金(16%)和储蓄证券(16%)。8%的人持有股票;7%的人持有联邦债券、抵押债券或证券;1%的人投资黄金、钱币以及其他贵重金属;还有1%的人将钱投资在艺术品或古董上。
2005年亚太经合组织最高领导人会议的重点议题为女性问题,2006年6月韩国女性部将扩编为女性家庭部。在这样的形势下,2005年9月8日韩国釜山发展研究院女性政策研究中心宣布正式开展为加强地区女性的国际化力量的研究。为此,最近韩国釜山发展研究院公开征集女性政策研究方面的论文,并最终筛选出4篇有关地区女性的国际化问题和2篇有关家庭政策问题的论文。
本文分析了三个东亚国家,即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金融危机与经济复兴的现状。利用上述三个国家13年来积累的宏观经济统计资料(1990~2002年),本文考察了金融危机的主导因素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各种经济政策,并对上述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应当吸取的教训作出了恰当的评价。
自1991年以来,印度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改革既对金融部门,又对资本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其资本市场仍然十分疲软。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由于营业利润相对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受制于国内的财政资源(如各种投资)。而且,在一种开放型的经济体中,对信贷的需求也是相当高的。在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企业主要依赖于银行的金融贷款。与之相反,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和美国),盈余的利润是企业的主要财政来源,其份额占财政总数的70%以上。
本文将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作为一种经济参照物,集中研究马来西亚在推行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出现的政策问题。众所周知,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事实上,在为数众多的国家之中,马来西亚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发展新技术。尽管1997年亚洲出现了金融危机,在许多人看来,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前景仍然是十分乐观的。
H.J.西尔弗(Howard J.Silver)是美国社会科学协会联盟(Consortium of Social Science Associations)的执行主席,他在美国《社会》杂志上撰文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2005年对科学、农业、商业、教育、劳动等领域的拨款情况,限于篇幅,这里仅作摘要介绍。
一连几年以来,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直处于欧洲最后一名。德国缓慢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市场、国家财政和福利保障都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且会激化社会矛盾。
法西斯主义的失败和反对殖民运动的胜利使得民主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扬成为可能,同时带来人权的更充分实现,有利于全球经济和对世界安全的军事威胁的减小。但是,仍有很多原因让我们关注民主未来的特征。有些人仍反对作为民主支柱的人权观念,认为这种观念的明确主张——人类由独立的个体组成——是一种现代的世俗化的发明;还有些人抗议当前出现的全球经济,把它看做一种对主权的威胁和富人对穷人剥削的手段;更有不少人担心由无国籍的恐怖主义网络或种族势力带来的无休止的袭击,这两种力量都侵蚀着民主的自由,从而挑战着民主的前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婚妇女就业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近20年来女性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这些劳动妇女仍然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过去很多学者的研究都集中在个人或夫妇双方的特殊因素对家务劳动分工的影响,而学者们普遍认为,宏观层次因素对家务劳动的分工有着重大影响。本文旨在研究宏观层次的性别不平等。美国的社会学家对22个工业国家的家务劳动分工的研究表明,性别不平等对家务分工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