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资源原位提取金属和制备氧气的方法与技术

来源 :材料与冶金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球是太空探测活动研究最多的星球,是外星资源利用和生命探索的研究对象,月壤中有丰富的长石、钛铁矿和克里普岩等,利用现有的冶金技术可从中提取金属和氧气.本文总结热还原、高温分解、熔盐电解、湿法冶金和生物冶金等技术处理月壤提取金属和制备氧气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短处,总结了未来月球冶金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和发展方向.结合已有的工作,提出铝热还原-惰性阳极熔盐电解法,在氟化物熔盐中溶解月壤和金属铝,使二者在熔盐介质中进行还原反应,并用惰性阳极电解,从月壤中提取到金属和制备氧气.通过处理明尼苏达大学月壤仿真样MLS-1和东北大学月壤仿真样NEU-1,获得Al-Si-Ti-Fe合金、金属铝和氧气,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矿石的大量开采,优质高品位铁矿石资源逐渐匮乏,价格飞涨,迫使我国大量钢铁企业增大高炉中廉价劣质的低品位铁矿石的配比.其中含铬低品位国产矿、红土镍矿以及铬镍矿等含铬矿的大量配入致使高炉产出大量的普通含铬(w(Cr)=0.2% ~1.0%)铁水.另一方面,我国不锈钢产量持续增加,累积了大量的不锈钢废钢和返回料,这些高铬二次资源的利用,也产生了大量高铬(w(Cr)>10%)铁水.进入铁水中的铬元素可显著降低铁水中磷的活度系数,并与铁水中的磷元素争夺氧原子,从而恶化脱磷的热力学条件.另外,氧化生成的氧化铬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首选材料.高速凝固法是一种通过抽拉系统将充满熔融金属的模壳移出加热区进行冷却的Bridgman定向凝固技术.其由于具有工艺成熟、设备结构简单及凝固组织相对稳定等优点,已成为制备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最常用的定向凝固技术.然而在制备燃气轮机用大尺寸单晶高温合金叶片时,由于高速凝固法的温度梯度较低限制了抽拉速率的提高,制备单晶叶片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缺陷,使得叶片合格率较低.此外,采用较低的抽拉速率还会导致生产周期延长和能耗增加.而后续发展的气冷
铅铋共晶(LBE)因其良好的物理性能和低化学活性,成为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和铅基堆(LFR)冷却剂的优选材料,但高温下结构材料与LBE接触会引起结构材料性能的退化,而FeCrAl合金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在作为ADS和LFR的重要候选结构材料上有很大的潜能.近年来,针对高温液态LBE/Pb环境下FeCrAl系列合金的腐蚀行为及其机理,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然而,因腐蚀现象影响因素众多,未能形成系统的FeCrAl合金腐蚀的评价机制,而且针对其不同条件下
期刊
为提高二甲酸钾(KDF)在胃肠道内的利用率,本研究基于单因素实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设计数据,利用Zn2+交联海藻酸钠(ALG)制备出KDF缓释抑菌微球,并对微球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及热性能进行系统表征,以及测定微球的缓释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微球的最佳配方为:ALG浓度1.5%(质量分数,下同),ZnSO4浓度7.0%,表面活性剂0.8 mL.优化后的微球在肠道内的释放作用时间可延长至6 h,释放机制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和Ritger-Peppas模型,显著减缓了KDF的释放速率;微球浓度为96 mg/mL时,
机械零件的几种典型失效均源自于材料表面早期的微观损伤,在磨损、腐蚀、疲劳等工况条件下服役的零件往往因为材料表面局部损伤而导致整体失效,最终引起设备故障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传统工程材料在化学成分与制备工艺确定后,其物相构成、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使役行为随即确定,其难以满足机械零件极端工况、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的新需求.生物系统通过自主修复来应对自身损伤,帮助生物体恢复健康并延续生命.近年来,受生物体损伤自修复与自愈合过程的启发,在智能材料、先进表面技术、仿生科学和信息技术等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集损伤感知
采用液相吸附法研究了锌对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的影响,并结合热重法和第一性原理探讨了锌对焦炭气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锌对焦炭的气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随着锌吸附量的增多,对气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加强,在锌吸附量(质量分数)达到1.15%~1.17%后,焦炭反应性变化趋势变得平缓,锌吸附量的进一步增大对焦炭反应性的影响不大.采用非等温法研究了锌对焦炭气化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锌吸附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焦炭气化反应向低温区移动,焦炭在低温区的反应活性增强,反应速率极值点左移.锌在焦炭气化反应中可以降
以石油焦和硅微粉为原料,在1750℃下于感应炉中探究钠盐添加剂(NaCl,Na2C03)对制备碳化硅(SiC)的影响.首先研究原料硅微粉的成分,其次采用XRD,SEM及成分分析等表征手段具体研究不同添加剂对制备产物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微粉中主要杂质为CaO;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NaCl,冶炼产物中SiC的质量分数高达90.4%,相较于不加添加剂组,冶炼产物中SiC的质量分数提高了 4.8%,且晶粒生长较好,尺寸在2~5μm.采用FactSage软件对添加剂和硅微粉中金属杂质的
以聚氨酯泡沫为模板,硼化酚醛树脂为碳源,通过液相浸渍烘干、氧化稳定化、高温热解工艺制备网状玻璃炭泡沫(RVC)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物相组成、热解聚缩过程以及高温隔热(1200℃)、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碳源对RVC材料密度、收缩率、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模板法浸渍制备的RVC材料孔径分布均匀(200~500μm)、密度低(0.041~0.065 g/cm3),可通过调控浸渍液的浓度,增大材料的平均孔径,使得RVC的有效残炭率由32.6%升至49.5%,同时,线收缩率从20%降低至
为了优化KR脱硫效率,建立了气-液-液三相VOF模型,模拟研究了脱硫剂在铁水中的分散行为.数学模型经过水模型实验验证后,重点考察了搅拌桨转速、浸入深度和脱硫剂添加量对脱硫剂分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开始搅拌到形成拟稳态过程中,脱硫剂的卷入可以分为3个阶段:非分散阶段、过渡阶段和动态平衡阶段.研究也发现操作参数对脱硫剂分散行为有重要影响:随着搅拌桨转速的增加,脱硫剂在铁水中的分散程度明显加强,且能被带入铁水的更深处;随着搅拌桨浸入深度的增加,脱硫剂在铁水中的分散程度逐渐减弱;当脱硫剂持续添加而形成的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