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奥派”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上有一个段子,说,“今天面试一位老师。我说,关于‘五险一金’……老师说:‘我能不要那些玩意么?’我呆了。老师解释:‘我是奥派。’我恍然大悟,惭愧地低下了头。”
  所谓奥派,是指奥地利经济学派,是一种坚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的经济学派。许多人主张减少政府管制,保护私人财产,并捍卫个人自由,因此被许多放任自由主义者引用。
  其实,在这个段子里,对这位老师语境的假设并不准确,这位“奥派”老师提议不要那些“五险一金”,他只是反对政府强制要求企业交纳五险一金,认为这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反而付不起员工的工资。至于他自己,当然不会大公无私地不要那部分利益,他真正的做法是会跟你讨价还价,不交五险一金可以,但你得把那部分钱给他。
  奥派在中国有很多追随者,甚至被一些自由主义者自诩。比如,每年春节前后出现的两个现象,一些自称是“奥派”的人经常会在这个时候提出他们自己的主张,这两个现象一是火车票的“一票难求”,一是各地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他们会提出解决春运火车票紧张的办法是提高票价,然后“价高者得”,以此调节供需关系;而这10年来,每年春节后各地政府都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奥派”基本上都会反对一番,认为这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工厂倒闭,反而对工人不利。
  从单纯的供求关系出发,火车票的“价高者得”似乎有道理,但在实际上,却是极其不公平的,在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下,“价高者得”挤出的,恰恰是那部分具有最强烈需求的人,也是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越穷的人越买不到票。这不仅仅是一个价格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分配问题。如果从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出发,在现实中,价格越高,分配就愈不公平。
  而他们在最低工资标准上的主张也是让人费解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对企业雇员最低生活标准的保障,在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时候,工人工资被压得很低,以至在企业主获得稳定增长的利润的同时,工人工资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近几年来,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终于出现转变,企业越来越“招工难”,工资也相应上涨,地方政府或为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工人合理利益,或为了引导产业升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但是,不管是严重供过于求的时候,还是供需发生转折的时候,一些“奥派”自始至终都只抱定着反对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观点,认为“政府不该干预”,“自由定价”。于前者,他们对企业压制和剥夺工人合理权益,工资没有集体协商的现实视而不见;于后者,他们对劳动力市场发生的变化,对通货膨胀带来整体生活成本上升等却又“失明”。
  他们的逻辑依旧重复着一提工资就会出现诸如失业,成本转移之类的假设。但事实上,他们所预设的结果并没有得到验证,或者是将企业的其他经营问题归咎于工资成本上升的问题。
  就最低工资标准而言,从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到东南亚的先进国家,再到欧美各国,这是一项普遍实施政策和法律,事实也证明了它对保障工人最低生活标准,使他们免于长期贫困有利。
  假设的逻辑没有实证,不能解释现实,自然导致信任危机,说的话也没什么人听了。他们的主张正如大卫·哈维所言,强调的只是企业主的自由,而不是工人的自由,民众的自由。
  让人喊着“自由市场万岁”的口号去“就义”,是没有感召力的。当然,段子里的那位“奥派”老师自己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其他文献
阿根廷、委内瑞拉的左翼政权相继丢掉了政权或国会。虽说墨西哥、巴西两大国仍由温和左派坐镇,但也深感寒风阵阵,趁着美古复交,纷纷与美国改善关系。  时近岁末,在阿根廷“总统决选”令连续执政12年的左翼政权垮台后,委内瑞拉的左翼政权也在中期选举中丢掉了保持16年的国会控制权。虽说墨西哥、巴西两大国仍由温和左派坐镇,但也深感寒风阵阵,趁着美古复交,纷纷与美国改善关系。  中国自年初吸引拉美及加勒比海国家共
纳伊姆是美国主流界人物,他对美国权力的受挫,有着相当细腻的观察。但受制于他的主流身份,他对解决这种困境,并没有提出真正的改善方法。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哲学,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基础,推向更大的世界意识和历史意识,最后以日耳曼意识形态作为历史最高也是最后的判断标准。到了1989年,黑格尔的徒孙辈人物,即日裔美籍的白宫智囊弗兰西斯·福山,将这种意识形态窃用,认为世界的斗争结果,俄国所代表的反西力量已败
富人比穷人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力,这不是新闻,即使在一人一票选举的民主国家也是如此。但两位政治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马丁·吉伦斯(Martin Gilens)和西北大学的本杰明·佩奇(Benjamin Page)最近发现了关于美国的一些冷酷结论,他们的发现对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民主运作具有重要影响。  两位作者的研究基于吉伦斯之前的研究。吉伦斯费尽心思收集了从1981年到2002年间近2000个政策问题的
中国有一句一针见血的说法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正是当前中国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爽约的最佳写照和解读。    新年伊始的1月9日,中国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5周年的限期到达,而中国履约的结果是全面爽约。今年初经济出版社刚刚发行的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控烟与中国未来”评估报告的四点结论是:控烟效果微弱,吸烟率居高不下;烟草流行后果严重,成为“第一大杀手”;控烟履约绩效得分很低,与《公约》要求
70年前的那场抗日战争,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经历和回忆。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在历经日本整整50年的殖民统治后回归祖国。1949年,不少参与过抗战的老兵去了台湾。  在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的时刻,当时参与抗战的老兵有不少已经往生,健在者也已经进入到耄耋之年。据台湾方面统计,目前仍健在的抗战老兵年纪较轻的近90岁,年纪较长的近百岁。当年参与抗战的官兵高达300万人,现在在台湾的只剩不到4000
美国的“码头工人哲学家”霍弗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历史这个游戏的玩家一般都是社会的最上层和最下层,占大多数的中间层次只有站在台下看戏的份。”  虽然如此放言,和“中产阶层社会”的主流论调不太合拍,但放在世界历史,以及过去、现在的中国看,确是事实。  越来越多的小人物,因为他们的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行为,隐喻着中国社会的“趋势”。比如近段时间河南济源的“本田女”。  回放一下媒体的镜头:5月24日,一女子
8月15日是日本第69个战败日,像去年一样,安倍首相当天在千代田区武道馆举行的日本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再次未提1994年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令人怀疑这是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做铺垫。《东京新闻》报道指出,鉴于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改变日本安保军事政策,“和平誓言”与“不战誓言”有着本质区别。  安倍是和平爱好者吗?201
经济利益将倒逼安倍在外交上走现实主义路线。  2012年12月16日,日本众议院第46次大选重演了上次大选的政权更替剧情。民主党遭遇滑铁卢,仅获480个议席中的57个(选前有230个);而自民党获294个席位,加上公明党的31个,超过了众议院席位的2/3—这意味着时隔3年零3个月夺回政权的自民、公明两党因此可以使参议院中被否决的议案在众议院中“起死回生”。  大选惨败后,首相野田佳彦引咎辞去了民主
不久前哥伦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竞选连任,为结束该国半个世纪的冲突带来了希望。但就像其他众多和平进程一样,既想达成谅解,又希望承认冲突中发生的那些可怕的不公正事件,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很难做到。  从尼泊尔到北爱尔兰,很多国家和团体一直在设法解决民族、意识形态、宗教分裂和暴力领域的遗留问题,但成功的先例却少之又少。归根结底是因为,处理冲突后和解、真相和正义的机制远远不够—这一点事实已经证明。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坝街乡,321国道上,朋友迎接外出打工回家的年轻人。从江浙坐长途大巴到家乡县城,再换乘班车到乡,之后还开几个小时摩托才能到家。  终于到站了。长途汽车站里,用于包裹臭鞋的塑料袋,飘零一地。年轻的人们,拖着行李箱,朝镇街工厂涌动。这种大迁徙,过去30多年来,一刻没停止。  变化也悄然进行:过去,纵然再辛劳,贫瘠的土地上,也无法长出更多的粮食。迫于生计,父辈们背着蛇皮袋,开始了一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