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生态学考察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课堂生态角度考察发现,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基本只考查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学生行为、课堂的生态媒介和环境都未纳入评估指标。对典型案例的生态分析表明,实践中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并不全面,影响评估结果公正的因素很多,要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确非易事。因此,在应用评估结果时要尽量做到生态和谐,以改良教学为主要目的,淡化证明功能,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教师长远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校园生态环境。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智能体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可助力实现教育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其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效果等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愈加紧密,但教育智能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使教育智能体更好地服务教与学,文章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对教育智能体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智能体的内涵和特征。教育智能体已在支持个性化学习、扮演虚拟教
运用信息计量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国内信息伦理研究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其对临床药学工作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卫生厅与香港医院管理局连续4年密切合作,为广东培养了14个专科613名专科护士.跨区域专科护士联合培养项目全程包括人员选拔与前期准备,在港专科护理临床实践(10个月)和相关课程培训(300学时),以及在粤研究生课程班培养(300学时)三个阶段.通过该项目实施,探索跨区域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相关教学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注重护理科研素养训练与学员工作实践的良性桥接和互补.从跨区域
实验诊断学内容繁杂,传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择定教学重点;根据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相应地增减理论教学内容;引入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技能的培训,加强学生对理论课上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引入PBL,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r中来,激发学习热情.这些改革举措,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
[摘 要] 人工智能正在对教师的专业性存在发起有力挑战,“何以为师”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主要从教师智能教学素养的视角进行阐述,而忽视了从社会学意义上对教师面临场域变革挑战的观照。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本质上是传统教育场域的解构,是新的智能教育场域的建构。基于此,文章以场域中的变革性能量“资本”为统领,剖析了场域演进的“蝴蝶效应”,对比了传统与智能教育场域在价值取向、运行逻辑、教师角色定位等方
[摘 要] 2020年作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并有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发生,我国智能教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首先基于PEST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分析了智能教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生动力;其次以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的1899家企业为样本,从产业链、区域分布、注册资本与营收、业务布局等方面对智能教育产业格局进行分析
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对防原医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课堂实验教学、军事医学演练、综合实验和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与内容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形式.医学专业课使用双语教学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模拟完成医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并应用外语,并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外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判定教学效果。
[摘 要] 教育新基建的推进,在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存在着三个亟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何为基?新在哪?如何建?在时代变迁、技术扩散和教育变革相互交织的宏观场景中,教育新基建的“基”即奠基:为信息时代教育生产方式的变革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教育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的战略目标上;关于如何建,文章提出要以复杂系统的思维来认识并驾驭教育新基建的复
[摘 要] 面向智慧课堂的教育情境感知旨在利用情境感知技术打开课堂教学研究的“黑箱”,对智慧课堂生态系统进行解构,挖掘深层次的教育规律。通过对“智慧课堂”和“情境感知”概念的阐释,提出面向智慧课堂的教育情境感知需要从数据感知层面对教育情境要素进行建模分析,实现基于活动流的教学过程解构,探究“人—机—物—环境”的交互作用机制,挖掘复杂情境下学习发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人—机—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