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的白茶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ysk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茶花女》全篇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美好的女性被毁灭,主人翁的人性得到至真至善的闪现,产生巨大的道德震撼力量,深刻地探讨了资产阶级的道德主题。
  关键词: 《茶花女》 爱情悲剧 牺牲
  
  小仲马(1824—1895),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三个坚强的人》、《迪安娜·德·利斯》、《阿尔丰斯先生》、《德尼莎》等。
  “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对他的儿子小仲马的一句玩笑话。小仲马也是一位声蜚世界的作家。他是他父亲同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之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糜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小仲马的名字同《茶花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论是小说还是剧本都十分真切感人。
  《茶花女》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尔芒赤诚地爱她,引起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愿意和其在一起追求幸福的生活。但是阿尔芒的父亲极力反对这门婚事,他先是要求阿尔芒离开玛格丽特,未能如愿,于是就迫使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不明真相,甚至寻机羞辱她,终于使她在贫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作品艺术表达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读后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最后阿尔芒回来只看见了玛格丽特的墓地,连最后一眼都没见到她。这又引起读者为其感到莫大的遗憾,使读者与茶花女的命运紧密相扣,同乐、同悲、同喜、同忧。
  《茶花女》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小仲马自己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小仲马将其创作成作品,是对玛丽·杜普莱西(巴黎名妓)的怀念,也是为其凄迷爱情唱的一首挽歌。《茶花女》的故事情节与小仲马和玛丽的爱情惊人的相似,简直就是他们爱情的再现。小仲马的私生子身世和他的当妓女的恋人的过早离世在他的“道德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他在《茶花女》中,揭露并谴责了“七月王朝”时期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的淫荡堕落,怀着深深的敬意揭示出烟花女子的美德善行。玛格丽特甘愿为他人牺牲自我,她彻底明白阿尔芒之父所要求的是什么,她与阿尔芒要面对的阻碍有多大,《茶花女》凝聚着永恒的爱情,颂唱着人类永恒的主题。
  《茶花女》是一部描写小人物的爱情悲剧。悲剧的效果是由悲剧的性质所决定的。悲剧主角一般是令人尊敬或同情的人物,他们和反对方的斗争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并且在斗争中愈益显示出他们的高贵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因此尽管他们最后被毁灭了,可是在观众的心里却获得了深深的同情和仰慕,觉得他们是一个英雄。与此同时,那造成美或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社会力量,必然引起观众的愤恨。《茶花女》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小说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但更多的人们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尔芒疼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叩动了读者的心弦,令人“心神飞越”。茶花女在观众那里获得了深深的同情,激起了观众对那个社会强烈的愤恨。这种善与恶、美与丑激发出来的爱与憎、悲与恨无疑具有教育与审美的、认识与激励的功能,而且这种功能是以悲剧的形式来肯定悲剧精神的方式达到的,其效果就尤为独特,尤为强烈,尤具震撼力。时有一种言论,认为悲剧使人悲观失望,使人逃避人生。其实这是对悲剧性质的一种错误观念。对此,亚瑟密勒说得好:“在事实上,悲剧作家在悲剧中蕴藏着比喜剧更丰富的乐观主义,而悲剧的最后效果应该就是加强观众对于人类的最光明美好的信念。”(陈瘦竹,《悲剧望何处去》)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的本质是一种让人不畏强暴,催人奋进的战斗艺术。阿尔芒的父亲为了保全家族的体面,保住他“天使般”女儿的婚姻幸福,逼迫玛格丽特离开他的儿子。玛格丽特自己选择了死亡,而把幸福让给了别人,绅士阶级的自私、冷酷、伪善与被损害者的善良、慷慨、真诚,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而且,玛格丽特在遵守诺言的过程中,以忘我的爱为精神支柱承受了不可名状的痛苦。阿尔芒施展各种手段残酷报复她的“背叛”,不但公开辱骂她,而且炫耀新的爱情。她把忍受这一切称为“欢乐的殉难精神”,直到身心衰竭地死后,才通过日记向阿尔芒披露真情。这种为所爱的人默默牺牲自己,受尽冤屈而毫无怨尤的精神感人至深,也造就了阿尔芒最后深深的自责,读者读之至此也不禁为其精神所感动,难掩心中痛惜之情。
  在《茶花女》的故事模式中,牺牲撍越了爱情成为主题。爱情是可以置换的,可以置换成为亲情、友情,忠君爱国之心,等等,以同样的模式演绎在不同领域的道德故事。《茶花女》的故事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社会逼良为娼的黑暗现实。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不甘沉沦,与阿尔芒真诚相爱以后,就断然与过去决裂。她典当珍宝,出让马车,洗去铅华,过起简朴生活。可是阿尔芒之父,一个道貌岸然的绅士,视她为祸水,强行拆散他们。他利用玛格丽特善良的天性,迫使她为阿尔芒及其妹作出牺牲。他说:“你爱阿尔芒,用你剩下的唯一方式向他表示你的爱:为他的前途,牺牲你。”美好的女性的被毁灭,产生了巨大的道德震撼力量。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曾向人民许诺: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削的人权所排挤。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存在表明它只是压迫者胡作非为的天堂,被压迫者万劫不复的地狱。冷酷的现实使玛格丽特领悟到,她在这个世界上被打入另册,是永远不配享受幸福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我总之无非是个妓女,我过去的生活使我没有权利梦想这样的未来。”表达了成千上万玛格丽特一样的女性的痛苦绝叫,表达了她们对造成卖淫现象的罪恶社会的悲愤抗议。主人翁的人性突破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压抑,得到了至真至善的闪现。这样的闪现,无异于火山的喷发,对当时的社会文化,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极大的震撼。
  
  参考文献:
  [1]李景尧.《茶花女》的改编.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3,03.
  [2]卢文芸.林译.《茶花女》撼动中国的岁月.文艺理论研究,1999,01.
  [3]赵澧,朱维直主编.外国文学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永远留有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探索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不断产生大量学习信息。其中,学生随时发生的错误是每位教师必然遇到且需要面对的学情信息。教师要凭借着自身的教学机智,应时制宜,积极应变,善于将学生的“错误”合理利用起来,挖掘“错误”中合理的成分,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使课堂在预设中生成,
摘要: 在贫困地区,由于环境、硬件设施的原因,网吧是青少年了解网络的主要场所。这一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有多方面的,本文以文山城区为例,就这个方面展开了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 文山城区网吧青少年影响    1.前言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网络。对青少年而言,“网络”这一新颖的概念更是富有神秘的色彩。现在的青少年了解网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学校的信息技术
摘 要: 本文从学前教育的现状谈起,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范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大致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美国及日本学前教育的介绍,提出了我国学前教育继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苏州工业园区 学前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    在人力资本理论深入人心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近年来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大脑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个
摘 要: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各层级的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C级学生英语学习遇到的问题和阻碍,探讨了心理语言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启发,以及教师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组织学生英语学习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C级 对话式英语学习    一、心理语言学简介  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
当前,“教师中心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而“学生中心论”则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利于学生培养和发展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探究实践,采用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有创造性的、能适应21世纪激烈竞争的全新人才。    一、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概述  
摘要: 教师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索,那么初中数学课堂就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 数学课堂科学探究思维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愿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生命体验和生活体验。教师应更多地关注研究性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带着问题
摘 要: 随着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寄宿制学校为农村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寝室的建设无疑对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寝室文化建设这个角度去思考如何培养并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自主能力。  关键词: 寝室文化 农村中学 寄宿生 自主能力    寝室文化是近几年来寄宿制学校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方兴
摘要: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审美元素、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语文为凭借。”因此,把握美的特征,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乃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
八月中旬,笔者有幸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如密教授的讲座,讲座的开篇讲述了一个穿越玉米地的故事:你将随同3位对手进行一场竞赛:谁最先穿过这片玉米地到达对岸,手中的玉米又大又多则为胜者。故事中描绘的速速、老安、小效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了速度、安全和效益三个要素,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不同的人在面对三个不同的价值取向时的思维方式。然而,如何对这三者进行组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以最终实现目标才
摘 要: 本文以实例作为导引,阐述了应用Master CAM软件实现平面文字雕刻的方法,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为目前雕刻加工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  关键词: Master CAM软件 文字雕刻加工技术 实例    一、前言    雕刻是一门艺术,源头是艺术品的加工,但是雕刻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成品效果而走入了工业生产领域。雕刻在进入工业生产的初期主要工作是产品形态的细节精细修整和产品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