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58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里开辟了新的天地,把德奥歌曲从外来音乐的影响中解放出来,使它摆脱了意大利、法国乐派的音调,而赋予了鲜明的民族色彩。本文以《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为例,对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中融合诗词与音乐的手法,选取变化分节的形式,突出钢琴的伴奏等创作特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 舒伯特 艺术歌曲 创作特点 《纺车旁的玛格丽特》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文学的发展进入浪漫主义阶段。作家们创作了一批反映人民思想感情和愿望的德国优秀文学诗篇,体现了民间文学自然、朴实的特点。这些诗歌与音乐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德国艺术歌曲。它的主要特点是把诗词与音乐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比民歌和一般歌曲的艺术水平更高,艺术技巧的难度更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打破了封建统治者对音乐的禁锢,走出教堂和宫廷,来到了家庭和爱好者的集会中间,进入了更广阔的社会活动范围。
  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最具代表性。在他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的艺术歌曲达600多首,包括《魔王》、《鳟鱼》、《菩提树》、《致音乐》、《迷娘之歌》等。艺术歌曲的歌词内容丰富,有著名诗人的诗篇,也有流传的民间童谣,除歌颂爱情、自然风光、乡村生活的主题之外还以宗教故事或人物为主题,在人生哲理和宗教信仰方面都有很深层次的阐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他的歌曲创作方面,旋律抒情而优美,和声色彩丰富而饱满,钢琴伴奏独具匠心,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不拘成规、富于独创性的特点。他创作的歌曲形式通常分为三类:分节歌、通体歌、变化分节歌。分节歌是传统的德国歌曲艺术形式,也是奥地利民歌最普遍的形式,诗的每一段都重复着同样的旋律,《野玫瑰》就属于这种类型。通体歌的类型,是指没有重复性的音乐材料,每段诗词旋律不重复,紧随歌词从头至尾的通体形式,如《魔王》。变化分节歌是分节歌和通体歌相结合的形式,总体运用通体歌的形式,但其中的一二段或二三段运用同一旋律重复演唱,如《纺车旁的玛格丽特》。
  舒伯特于1814年10月19日创作了《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歌词选自歌德的长篇叙事诗《浮士德》,是最优秀的声乐作品之一。这首歌无论从旋律的优美性、钢琴伴奏的独特性还是音乐整体透过人物内心表达的细腻真实性都可以说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典范。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舒伯特的创作特点。
  1.诗词与音乐的完美交织
  舒伯特是一位极富诗人气质与灵性的歌曲作家,他的绝大部分歌曲的词是歌德、海涅、席勒等诗人的作品,其中以歌德的诗歌谱曲就达74首之多。歌德的诗歌赋予了舒伯特早期声乐创作的灵感,他可以敏锐地触碰到歌德诗歌中人物的灵魂,他曾说:“歌德的音乐与诗的天才帮助了我的成功。”歌德《浮士德》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单纯、未经世事的少女,她怀着执著热烈的感情,抛开当时教会的清规和世俗的偏见与浮士德自由恋爱,等待她的却是欺骗和无尽的痛苦。《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中的歌词选自《浮士德》里的一段:“我失去平静,心事重重,再也找不回平静。哪儿没有了他,哪儿就是荒郊,整个世界,就如一座囚牢。我可怜的头脑,像是疯了;我可怜的思绪,已经乱了。我失去平静,心事重重,再也找不回平静。我为了寻他,才向着窗外望。我为了寻他,才偶尔走上街。他雄健的步伐,他高贵的身影,他唇边的微笑,他炯炯的眼神,他说话的语言,好像流水幽泉,他握着我的手,啊,还有他的亲吻!我失去平静,心事重重,再也找不回平静。我整个心只想把他找寻,啊,我若寻着了他,定要把他抱紧。我要和他亲吻,千遍万遍不停!就让我一直在他的吻中永不分离。”这段歌词表达了玛格丽特对浮士德的真挚爱恋与相思之苦,细腻地刻画了玛格丽特的内心起伏变化。舒伯特抓住了女主人公的温柔、纯朴、感情真挚的性格特征,结合了德奥民间音乐风格及歌德简洁朴素的语句特点,运用了音乐的各种因素来表现玛格丽特情感上的一切变化和色彩:从内心不安与焦躁到幻想中爱情的温暖与幸福。在玛格丽特的吟唱中,“我失去平静,心事重重……”音乐从副歌d小调上的半音开始进行,随之旋律出现三度、四度、和减五度的进行,之后转到C大调上。音乐旋律的变奏让人感受到女主人公逐渐加强的情绪和烦躁不安的状态。在第二段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脑海中出现了恋人形象,“他的步伐、他的身影……”此时的音乐与第一段相比较平和而舒展,表现了女主人公幻想中爱情的温暖,从情绪的苦闷与低落到对爱情的执著、坚信与热情。音乐中副歌部分重复出现,且乐句最后的减五音程有如一声叹息,形象地表现了歌词中“再也找不回平静”的无奈心情。而音乐发展到第三段,音调转到了降E大调,随着旋律半音模进的进行,每两小节做一次离调,最终又回到d小调。这样不断的转调,更换着调性的不同色彩,一遍又一遍地肯定了玛格丽特坚定的决心。最终诗歌和音乐同时达到了高潮部分:“就让我一直在他的吻中永不分离”,有两次的重复,出现了歌曲的最高音a2,并延续了5拍,表现了玛格丽特热情的爆发。舒伯特用他细腻的内心与敏锐的洞察力渗透到文字背后,深入到人物内心,用震撼心灵的和声和恰如其分的旋律使他的音乐与诗歌浑然一体,完美交织。
  2.变化分节形式
  《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是以诗的变化分节形式来叙述的,克服了以往传统分节形式对音乐变化的限制,更好地展现了多层次的音乐。歌曲中所有的乐句和分节都与歌德的原诗相契合,全曲共3段,第一段29小节,第二段39小节,第三段44小节。每段都从副歌开始,音乐随着玛格丽特思绪的发展、情绪的变化而起伏变化,逐渐加强,乐句的范围逐渐延伸展开,并进行变奏发展。这种变奏手法的运用,使得乐段从一个乐句到另一个乐句叠置的处理,加强了戏剧性的紧张状态,摆脱了分节形式中音乐的重复单调性,把玛格丽特因爱而生的所有情感体验毫无保留地通过多层次的音乐展现在我们面前。
  3.钢琴伴奏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改变了以往钢琴伴奏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舒伯特认为钢琴伴奏和歌唱旋律、诗词同等重要,只有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才能表现出完美的音乐艺术作品。在《纺车旁的玛格丽特》的创作中,钢琴伴奏部分模仿了纺车的转动,形象地刻画了少女玛格丽特正在纺纱的情景,同时随着钢琴伴奏部分音型、节奏、速度和和声的变化,不断地营造气氛、烘托背景,细腻地呈现出玛格丽特情绪的变化。钢琴伴奏从开始左手八分音符断断续续的节奏推动着右手均匀流畅的十六分音符的音型贯穿了全曲,看似单调而机械的音乐形式,给人以紧张、焦虑的感觉,正是作曲家想要表现的音乐效果。在歌曲的第二段中,玛格丽特一边纺纱一边沉溺在对心上人的幻想之中,随着幻想中心上人形象的逐渐清晰,情绪愈加热烈,伴奏也逐渐加强而紧张,在歌曲达到高潮“他的亲吻”时,以sf的力度终止在不协和的减七和属七和弦中。如此热情的爆发,随之而后的却是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震撼了听者的心灵,人们在无声中体会到了更复杂、丰富的情感。接下来,钢琴伴奏以断断续续、顿挫的速度和PP的音量慢慢恢复到原本的节奏上来,好像纺车很困难的恢复了原来单调的转动,清晰地呈现出女主人公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中的场景,这是歌词或歌曲旋律无法给人们表达的,通过钢琴伴奏简单的变化,烘托了歌曲的意境,渲染了气氛。
  总之,在这首歌曲中,体现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歌曲旋律亲切而单纯;小巧的歌曲形式却能抒发出最深沉的情感体验;钢琴伴奏不仅烘托了气氛,还与歌曲旋律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舒伯特让艺术歌曲变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德奥民族特色,在艺术歌曲舞台中独树一帜,为艺术歌曲开辟了新的天地,给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及施特劳斯等音乐家们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从而在音乐道路上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2003.
  [2][英]克里斯托弗.H.吉布斯.秦立彦译.舒伯特传.[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钱仁康译注.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应改正以前棍棒教育的错误做法,更加理性地对待惩罚,认识其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全盘否定它。斯宾塞的“自然惩罚”原则为教师探寻合理科学的惩罚教育提供了一些启发:尊重自然惩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惩罚;与孩子建立友好的关系;少发命令,而且命令一定要前后一致。  关键词: 惩罚 自然惩罚 人为惩罚    一、目前教育中惩罚的困境  近些年社会对教师惩罚学生的反对呼声越来越高,我
摘 要: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使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工作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信息资源的地位愈发重要,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信息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而在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广州××学校为例,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阻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几项对策,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  关
摘 要: 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劇《安提戈涅》是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从政治学的角度剖析该作品,分析剧中两位主人公安提戈涅和克瑞翁分别代表的政治立场,即民主与僭主两种本质不同的政治哲学如何在文中体现,并探讨作品背后的政治意义,以及剧作家借此所表达的政治理想。  关键词: 悲剧《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 克瑞翁 民主 僭主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著名悲剧诗人之一,在近6
摘 要: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扎实推进,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某些方面依旧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科学道德缺失、学术规范失衡的问题。  关键词: 科学精神 道德伦理 科学行为 学术规范 德才兼备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扎实推进及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
摘 要: 学习了古典文学课以来,我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反复通读了《西游记》之后,我有了一些感想,对太上老君的形象作了简单的分析。我又读了《封神榜》之类的书籍,通过对课本的学习和对书籍的对比,我了解到太上老君在不同书籍的不同形象。  关键词: 太上老君 西游记 孙悟空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西游记,我们都看了一遍又一遍,不过大部分人都是在电视上看着86版西游,默默的感慨,西游记真长啊,看了这么
摘 要: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与保证。教育救助正是为了保证每个适龄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得到所需要的教育。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已经开始注重教育结果的平等,然而,我国的教育救助仅仅停留在机会平等的层面上,这更引起我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教育救助 机会平等 结果平等    教育救助,是为了满足
摘 要: 猫头鹰与寒鸦原本只是自然界普通的鸟类,然而,当文人创造性地将它们带入文学世界后,它们不仅成为独特的文学意象,甚至可能代表一种文学精神。本篇旨在解读鲁迅和卡夫卡的文学形象中所存在的精神共鸣。  关键词: 文学形象 鲁迅 卡夫卡 文学精神  当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大变动的漩涡中清醒地麻木时,西方的小资产者也在逐渐异化的世界里悲惨的挣扎。面对着日益陌生残酷的生存环境,鲁迅
摘 要: 1949年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内地的整个文学环境、文学发展方向都随之发生了变化。而以娱乐大众为目的、具有显著的世俗化特征的通俗文学在此时也受到了强烈的影响,走上了一条与1949年之前有所不同的发展道路。从总体上看,随着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及文学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初至今,中国内地通俗小说的发展经历了压制、复苏、繁荣的三个阶段。  关键词: 通俗小说 压制 复苏 繁荣  
摘 要: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生平和思想感情决定了他的诗歌创作走向了现实主义道路,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他在诗歌创作上应用了现实主义艺术手法,他的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手法影响深远。  关键词: 杜甫诗歌 现实主义精神 影响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
摘 要: 京派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京派的文学创作大多以乡土文学为主。研究京派的乡土文学,须从他们的乡土文学观及其创作实绩两个角度进行考查。本文以废名、沈从文为例,分析京派的乡土文学创作。  关键词: 京派 乡土文学观 乡土文学创作    兴起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京派,是现代文学史中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通常认为所谓“京派”,是指三十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