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诱导激酶2与结直肠癌伴慢性血吸虫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66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慢性血吸虫病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否与盐诱导激酶2(SIK2)相关.方法:标本来自于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363例手术患者,其中结直肠癌伴慢性血吸虫病(CRC-S)患者56例,结直肠癌不伴慢性血吸虫病(CRC-NS)患者307例.对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慢性血吸虫病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K2在各组结直肠癌标本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SIK2与CRC-S患者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RC-S组淋巴结转移率(62.5%)高于CRC-NS组(47.2%)(P<0.05).CRC-S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吸虫卵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25/35,71.4%),CRC-S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吸虫卵主要分布在癌旁组织(17/21,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43,P<0.01).SIK2主要位于胞质溶胶,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CRC-NS组比较,CRC-S组SIK2表达显著增加,且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IK2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虫卵位于肿瘤组织的患者SIK2表达水平高于虫卵位于癌旁组织的患者(均P<0.01).结论:CRC-S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且虫卵位于肿瘤组织时,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SIK2的表达水平与是否伴发慢性血吸虫病、虫卵分布部位以及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日本对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 fundic gland type,GAFG)的认识和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007年, TSUKAMOTO等[1]首次报道胃底腺主细胞分化的胃癌.2010年,UEYAMA等[2]提出胃底腺型胃癌-主细胞型(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chief cell predominant type, GA-FG-CCP)这一概念.2018年,UEYAMA等[3]在既往研究的基
期刊
未分类肾细胞癌(unclassified renal cell carcinoma,URCC)为目前WHO组织学现有标准难以分类的一组肾细胞癌,具有形态的多形性及临床高侵袭性等特点,预后多不佳.URCC发病率低,相关文献资料较少.现报道1例URCC,从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学检查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期刊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又称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指女性青春期后至40岁之前卵巢功能的减退,主要表现为血清高促性腺激素、低雌激素、月经稀发、闭经、生育能力减退等[1].目前,POF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针对其卵巢组织结构受损、储备功能减退尚无有效的恢复措施.研究认为,恢复POF患者的卵巢功能和提高生殖能力是治疗的关键环节.已有研究证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m
期刊
目的:研究酱头对乙醇诱导的人胃上皮细胞(GES-1)的保护作用及其抗大鼠胃溃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酱头95%醇提物组、酱头50%醇提物组、酱头水煎提取物组,采用1%乙醇建模,MTT法检测GES-1细胞增殖情况.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尼替丁组,酱头95%醇提物小、中、大剂量组(150、300、600 mg/kg),连续灌胃14d.采用无水乙醇建模,比较各组大鼠胃溃疡面积及溃疡抑制率;扫描电镜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
学位
目的:研究大苞雪莲石油醚部位(PESI)及其活性单体成分二十八烷对高原缺氧小鼠大脑和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乙酰唑胺组(乙酰唑胺200 mg/kg)、PESI组(PESI 200 mg/kg)和二十八烷组(二十八烷100 mg/kg),每组10只,单次尾静脉注射给药.采用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海拔6000m高原环境,减压缺氧8h.HE染色观察高原缺氧小鼠心肌和脑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ST-1法、ABTS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小鼠血浆、心肌和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抑制肝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HepG2和Huh7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后续实验适合的浓度;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miR-186-5p的表达;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白藜芦醇或miR-186-5p表达变化对肝癌细胞HepG2和Huh7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6.25 μmol/L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HepG2和Huh7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遂后续实验中白藜芦醇的浓度选
目的:探讨中药地黄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日常活动能力和恐惧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影响及其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38只4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给予等渗氯化钠溶液)、地黄小剂量组(给予地黄5g·kg-1 ·d-1)和地黄大剂量组(给予地黄12g· kg-1 ·d-1),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每日给药1次.分别采用筑巢实验和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小鼠日常活动能力和恐惧记忆能力;硫黄素T染色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CA1区血管内
公路建设对原有地形的扰动和公路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因素是造成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区域的公路地质灾害分布、评价公路地质灾害风险程度并进行公路地质灾害区划,可为公路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也有利于监控和预防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结合国内外公路自然区划、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区划研究的丰富成果,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理论,确定了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公路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和基本步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死亡方式(如凋亡、焦亡、坏死、自噬),其特征是活性氧诱导脂质过氧化物堆积.铁死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天然药物成分可通过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途径、铁代谢、脂质代谢等调控机制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研究发现了30多种天然药物成分具有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且有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本文综述了天然药物成分通过干预铁死亡抑制肿瘤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