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膜蛋白检测与质粒分析对比研究在医院内不动杆菌感染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7105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追溯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作者借助临床分离并与医院感染相关的48株不动杆菌,同时采用质粒及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外膜蛋白图谱分型。结果48株菌中,33株含有质粒,构成的质粒图谱、质粒内切酶图谱及外膜蛋白图谱均为18个型;而不含质粒的15株菌可进一步用外膜蛋白图谱分为9个型。结果提示:质粒分析、尤其是结合外膜蛋白图谱分型可较好地用于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为进一步探讨抗核心糖脂域单克隆抗体(MAb)的免疫保护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小鼠脓毒症为模型,用产色鲎试验法和细胞因子活性检测等方法,研究了抗核心糖脂域MAb (EL1、EL3和3H4)对实验性脓毒症小鼠的存活及其血中LPS、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株MAb均能显著提高受LPS及E.coli攻击小鼠的存活率(P<0.05);且有明显降低小鼠血中LPS、TNF-α和IL-6
为探索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厌氧菌的方法,选择脆弱类杆菌抽提其染色体DNA,用生物素和地高辛配基标记制备DNA探针,检测厌氧和需氧菌94株,临床标本45份,并和32P标记探针及培养生化鉴定比较。该探针可检出临床上常见的类杆菌属细菌,与其它细菌无交叉反应。结果:地高辛配基标记探针的灵敏度(10pg DNA和103 CFU/ml)接近32P标记探针的灵敏度(1pg DNA和103 CFU/ml)。地高
期刊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含量与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关系,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的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显示,慢乙肝血清HBV基因含量范围在104至1011拷贝/毫升之间;干扰素完全反应组治疗前血清HBV DNA含量(106.13±2.4)显著低于部分反应(107.84±3.3)和无反应组(108.68±4.8)
期刊
为了探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杀虫治疗后肝纤维化的变化,对粪检阳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用吡喹酮治疗后一年,观察55例粪检复查阴性者治疗前、后腹部B超及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的变化,HA与PC Ⅲ均用RIA法。结果显示,腹部B超检查门脉Ⅱ级分支外径(D)与内径(d)比值由2.15±0.32降至1.89±0.24,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肝左叶长径、肝右叶长径(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