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讨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今后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自2013年河南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商丘市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总体上仍处于探索期。本文采用实地访谈、观察、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浙江乡村建设成功经验,指出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商丘市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115060
  收稿日期:2019-11-13
  作者简介:张宝英(1989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地理、乡村地理。
  我国重视乡村的理念由来已久,晚清政府出台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是现代意义上乡村建设的起点,“民国三杰”(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对乡村建设进行了探索。新中国成立以后,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全党的重中之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开启了中国的城市经济时代。2013年初,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设立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正式把“美丽乡村”由个别地方推向全国(如表1)。2013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中共商丘市委办公室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丘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专案》等系列文件,商丘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
  1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1商丘市概况
  商丘市位于豫、鲁、苏、皖4省接合部,是河南东大门,是传统农业大市,共有216个社区居委会,4580个村委会。根据商丘市统计局统计数据,2017年末,商丘市总人口921.01万人,常住人口729.8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4.4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7%,比全省同期城镇化率低8.46%,比全国同期城镇化率低16.82%。由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农村人口偏多,对于商丘市来说,要实现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出彩,城市和农村需要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意义至关重要。
  1.2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自2013年开展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以来,商丘市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规划先行,基础配套,突出特色,注重风貌,着力生态,留住乡愁”为原则,加快推进310国道、105 国道、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古宋河畔生态廊道、市区周边环线村、市域沿边环线村“两带两廊两环”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把贫困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现脱贫一个村,建成一个美丽乡村,2018年将500个贫困村建成美丽乡村,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村基本建成有乡土特色、田园风光、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1.3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成效低微,缺乏合理的农村空闲宅基地退出机制;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技术欠缺,资源利用效率低,产业提升、服务提升能力还需增强;工作进展不平衡,缺乏统一协调,各村之间建设水平有差距;宣传动员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要进一步提升;部分农民群众认识有待提高;建设投入资金有限,特色不突出等[2,3]。
  2国外和我国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启示
  建设美丽乡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经阶段,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转型阶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国外和我国浙江的经验及教训可以为商丘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2.1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经验
  美国乡村小城镇建设离不开农业发展作为经济支撑,完善发达的交通运输网为提高农村生产生活创造条件,完备的农村金融系统和农作物保险业务;德国村庄更新在二战后实施促进乡村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政策和规划,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我们的乡村应该更加美丽”的计划;荷兰村庄更新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工作,打造一区一貌;法国农村改革主要内容是“一体化农业”和“开展领土整治”;瑞士乡村建设重视自然环境美化和西安基础设施的完善,打造独具特色的田野风光;日本开展以振兴农村经济为目标的自下而上“造村运动”,深入开展“一村一品”运动;韩国新村运动,政府努力支持与农民自主发展结合,有效缩短贫富差距,改善城乡关系(如表2)。
  2.2我国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浙江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2003年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主要形成了以下2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安吉模式。坚持生产先行,实现“创业增收美”;坚持生态同步战略,率先提出生态产业化工作思路;坚持发展“乡村人文美”的战略,内促外延,以文化践行美丽。桐庐模式。从源头和细节上做好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地基;以“全域景区”概念规划全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村民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相结合,打造了城乡统筹示范区、美丽乡村先导区、现代农村样板区、综合改革示范区。
  2.3国外和我国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启示
  纵观发达国家和我国浙江的农村建设经验,可以得出如下启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仅仅改善基础设施是不夠的,还应该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又以农业为主,所以要完善农业政策和法律,加大对农业金融保险等方面的补贴;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政府起到帮扶和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还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培养会思考的农民。   3商丘美丽乡村建设思考和建议
  在充分借鑒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和我国浙江的农村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商丘市实际和当前建设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3.1深化认识,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在农村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抓手基础上,深化“领导联点、部门包抓、企业帮扶、干部驻村”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3.2突出特色,强化规划引领
  美丽乡村建设要按照“规划先行,基础配套,突出特色,注重风貌,着力生态,留住乡愁”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加强“空心村”服务管理和改造,实现农村规划全覆盖,凸显个性设计,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达标村提档升级,实施村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
  3.3提升产业,实现村域经济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 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全面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农民就业培训力度,拓宽各种转移就业渠道。实施“互联网 ”模式。打通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创新性实施“平台销售 定制生产”、“ 线下体验 线上预订”等销售策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3.4建管并举,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体系
  构建多元投入机制。整合移民搬迁、奖补资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道路建设等各项涉农项目资金,保证资金统一有序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深入实施村庄净化工程。推进“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整治,按照行政村人口2%的标准配齐保洁员队伍,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和城镇污水管网互联互通,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范农村各种交通警示牌、宣传牌,整治供电、网络线路,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项目带动的原则,依靠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带动农村公共服务的城乡统筹;实施小城镇建设提升工程,培育美丽宜居特色小镇[4,5]。
  参考文献
  [1] 刘琰.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 207-208.
  [2]郑连科.商丘市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探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12-14.
  [3]刘静.美丽乡村建设新旋律:从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基于2000—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J].现代农业,2018(23):185-187.
  [4]董建华.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8(27):01-02.
  [5]黄丽玮.“人口红利”缺失下“美丽乡村”建设刍议—河南省“拆村并居”的反思[J].城镇住宅,2019(09);39-46.
  (责任编辑常阳阳)
其他文献
摘要:自2013年5月,南宁启动“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在所辖12个县、区各选择1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生态综合示范村重点打造。截止2017年7月,31个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本文采用发放问卷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侧重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设更高水平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议和对策等方面,希望能够对南宁市新建更高档次、更高水平的生态综合示范村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
摘 要:我国的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的发展,已迈向一个全新的层次。但伴随着经济发展进步而来的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制约因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对生物质发电用秸秆打捆机的重要意义以及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生物能源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生物质;发电;秸秆;打捆机  中图分
摘 要:为了鉴定国家小麦良种攻关科研单位选育的14个小麦新品系在黄淮麦区南片的生态适应性,加快小麦育种进程,于2017—2018年在河南安阳生态区域进行了14个小麦新品系的适应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4个小麦新品种中,有10个品种(品系)比当地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参试品系产量变幅在5539.85~6539.94kg/hm2,平均产量为6132.67kg/hm2。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黄淮麦区;
摘 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的发展状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过去人们种植农作物需要撒肥料,有时候没有肥料就靠天气种植,让农作物自生自灭,而现在随着科学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能够辅助农作物生产的机械设备。个体户的小面积种植,基本全靠人工作业,从播种到收割需要时刻有人管护;有些农户将农作物作为商用,会承包大面积田地,而这些承包的田地一般都是靠机械进行播种和收割。但无论是小产量的种植还是高产
摘 要:本文根据多年从事地基处理的工作经验,以百度云计算中心(山西阳泉)项目为实例,重点分析了深厚杂填土复杂地层中灌注桩成桩技术的难点,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对相同地质条件的地基处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复杂地层;灌注桩;难点;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015079  1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公路、
摘 要:水体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而光催化技术在水体污染物处理方面展现出了愈发显著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例,探究了其在光催化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选用亚甲基蓝这种典型的染料污染物作为去除对象,分析了光催化技术在水体污染物去除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污染;光催化;石墨相氮化碳(g-C3N4);亚甲基蓝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引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数值模拟预报,对2018年2月8—9日,发生在甘肃河西西部—玉门的一次大风沙尘、大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此次天气形成原因,并对其对各行业影响进行评估,提出大风沙尘、大雪天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风沙尘;大雪;成因;评估;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930040  引言  空气的水平运
摘 要:内香8518是由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利用自育的优质、香型不育系内香5A与自选抗病优质恢复系内恢95-18配制的优质香型杂交稻组合,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的特性。该组合在罗江基地采用母本直播制种多年,技术成熟,产量稳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在罗江基地母本直播高产制种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内香8518;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泰妙菌素的发酵水平,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生产菌T19-127L最佳种瓶培养时间为4d,最佳发酵周期为9d,最佳紫外照射时间为160s;采用紫外诱变技术,筛选到1株突变菌株,遗传性状稳定;通过发酵摇瓶验证,其摇瓶效价为13352u·mL-1,比出发菌株(9605u·mL-1)提高39%,连续传代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关键词:泰妙菌素;紫外诱变;选育;效价  中
摘 要:为了探究不同生物菌肥产品组合对十堰地区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减少肥料使用量及土壤中的化肥残留,于2019年研究了不同生物菌肥在大田白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设置不同施肥配方处理,调查并测定白菜长势、产量、土壤的速效N、P、K以及白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底肥用生物有机肥代替1/3用量的化肥、追肥时使用不同冲施型菌剂或菌肥代替常用的蔬菜专用肥,不影响白菜的生长及产量并可显著提高